廟號:最難理解的帝王稱號「2020語文提分」

5分鐘帶你學語文,我是南山有驢。跟我一起,花費最少的時間,快樂地戰勝語文考試。

我們學古文、學歷史,經常對皇帝的名字犯迷糊。比如漢文帝、漢景帝,這是以諡號來稱呼。唐太宗、唐玄宗,這是以廟號來稱呼。嘉靖皇帝、康熙皇帝,這是以年號來稱呼。


諡號、年號還都比較好理解,這個廟號到底是個啥?為什麼要起一個廟號?它是怎麼起的?太難理解了。

可是廟號是文常裡很重要的一個知識,考試裡、文言文閱讀裡都常見,你要不會,真得抓瞎。比如下面這道題。

【問題】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初名猶原名,古代一般在孩子三個月大時由父親取名;取“字”則在行冠禮時進行。


B. 表,奏章的一種,多用於陳請謝賀;也有顯揚、表彰之意。這裡用後一種意思。(原句:師古攻破徐州,斬溥,太祖表師古徐州留後。)


C. “留後”,官職名。原指帝王離京留在京師總攝政事之官。唐中葉後指因節度使有事故代行其職務之官。


D. 太祖,是朱溫的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知識點解析

試題裡D這個選項就涉及了廟號的知識。有驢君上中學的時候一直搞不清楚“廟號”到底是個啥。在現代社會,一說到“廟”,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佛教的寺院,和尚們住的地方。難道皇上們要集體出家當和尚?顯然不是。

其實難怪有驢君小時候不理解,因為和古代相比,現代社會大變樣,好多古代的日常生活,現在已經沒有了,許多古代的建築,現在也用不上了。

廟號,是皇帝在宗廟中被供奉時稱呼的名號。

中國文化裡有強烈的祖先崇拜。祖先開創了家族,做出了貢獻,我們要永遠紀念他們,也相信祖先有靈,會一直保佑我們。比如我們清明節去上墳燒紙,這就是一種表現。

紀念祖先,得找一個固定的地方。中國南方現在許多家族裡還有祠堂,其實古代幾乎哪個大家族都有。家族越大,地位越高,祠堂也就越大。

在古代,皇帝家就是最大的了。皇帝的宗廟,也叫太廟,說白了也就是皇帝家的祠堂。這麼說未必嚴謹,但方便理解。

供奉祖先時,肯定不能直呼其名,得有一個尊重的稱號,就是廟號。

那為什麼非得要祭祀、非得要供奉祖先呢?還要起個廟號,為難高考的學生,麻不麻煩啊。你看看西方人,想念死去的親人了,就去墓地獻一束花,省多少事。

沒辦法,這就是咱中國的文化。西方人信上帝,親人死了去上帝那報道,人間的事兒就不管了。而中國人死了還不能閒著,還得保佑你的後世子孫。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這就是為什麼古人需要廟號。所以,該燒紙還是要燒紙,燒了幾千年,估計陰間通貨膨脹比津巴布韋還嚴重。

那廟號是怎麼起的呢?用法比較複雜,不在考試範圍之內。我們要知道,它其實也是一種評價,是對祖先功績的評價。漢朝的時候,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的,得做出突出貢獻的才享有廟號。比如漢武帝劉徹,武是諡號,他的廟號叫“世宗”。這個時候,有廟號是很大的一個榮耀。

而到了後代,幾乎每個皇帝都有廟號了,這個時候,沒有廟號,就是一種貶低了。(相當於以前TVB港劇裡的臺詞:死後不許你入祠堂!)比如前一陣子的比較火的《大明風華》,裡面有一個明朝的景泰皇帝,就是明英宗的弟弟,在土木堡之變後登基的那位。他死後,哥哥明英宗復辟。明英宗特別恨這個弟弟,就是不給他廟號,後來都到了南明時期了,才恢復了一個廟號,叫明代宗。

廟號一般都是叫“xx祖”或“xx宗”。一般說來,開國的皇帝是“祖”,後嗣的皇帝是“宗”(也有特例)。前面我們講過,諡號後來通貨膨脹了,通過諡號,評價不了一個皇帝的好壞,那麼廟號就變成了更加客觀的評價了。

比如唐武宗,武字說明他能打,他在位時擊敗回鶻,史稱會昌中興。宋仁宗,說明他是個愛民的賢主,宋仁宗也確實是幾千年裡難得的寬厚的好皇帝。而像僖宗、哀宗,一看這字兒就不怎麼好,自然也不是什麼好的廟號了。


參考答案

本題選B,此處“表”為動詞,上奏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