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接工人返岗!高新区大项目建设“油满”“电足”

建筑工人不足是当前大项目建设的首要问题,高新区不等不靠,摸清底数,制定科学方案,安排大批车辆到全国各地接回建筑工人,为大项目建设“加满油”“充足电”。

近日,位于双岛湾科技城的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项目二期工程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开展A、B双子塔的土建和钢构作业,这两座塔楼高148米,将成为威海的区域新地标。

塔吊转动,焊花闪烁,但项目负责人却心急如焚。“我们原本计划到岗四五百人,但现在实际到岗的土建人员只有四五十人,根据总进度计划需要协调的材料、机械基本都已经到场,唯一紧缺的就是劳动力,人员缺口非常大,希望外地工人能早些回来,立即投入到施工建设中。” 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工程部经理毕建祥说。

土建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只有马上投入大量人力,展开土建工作,才能保障今年的目标计划赶得上、完得成。这个关键时刻,在市委市政府和高新区管委的帮助下,2月28日下午,6辆接建筑工人返程的专车从双岛湾出发,为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项目点对点接工人。

“我们这边已经派出了6辆大巴车,奔赴徐州、聊城等地接工人,这种点对点接工人的办法,能有效避免感染,为后续工作省下不少麻烦,我们后期再合理安排工期、分解工期,分段流水施工,就能把耽误的工期赶回来。” 中建五局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工地项目部生产经理崔磊磊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大巴车的出发事宜。

“还有多长时间能到?”“我们刚刚导航,还要一个半小时。”像这样的电话,崔磊磊一天要打好几十个,调度大巴车的在途状况。同时,在等待大巴车返回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为集中返回的工人准备好了宿舍,也为自驾返岗的工人单独设置了隔离区,严格做好隔离工作。

2月29日下午5点,第一辆中建五局山东公司建筑工人返威专车从徐州赶了回来。点名、下车、测体温、检查健康证,一切井然有序,能够这么快地回到工地工作,建筑工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真没想到政府会派专车来接我们,疫情发生后,我们在老家也很着急。”建筑工人徐洪生表示,专车能到家门口接他们返岗,他的心里感觉很温暖。

接连几天,从河南周口、驻马店,江苏南通等地返回的6辆专车都满载而归,200多名工人的到来,一下子让项目推进“加满了油”,负责人心里也有了底。“C塔和E塔肯定能在10月底封顶,像A塔和B塔这样的超高层也要在今年年底封顶。”崔磊磊满怀信心地表示。

目前,高新区根据各个大项目工地的工序进展情况,安排了科学的返回方案,按次序优先接回急需的工种,保证各条工序不积压、同步快速推进。

高新控股公司建设团队负责人王军波介绍,由于在建工程接连开工,劳动力需求逐步上升,且各地劳动力缺口都很大,他们迅速制定了方案将工人接回,截至目前,已经派出30多辆车,能够从外地接回工人七八百名。(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鑫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