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師批評就不願意上學了,規則意識應該如何培養?

萬老師您好。我家孩子很活潑好動,在學校上課經常因為做小動作和說話被老師批評,孩子有時會很委屈地告訴我,他沒有說話,只是老師認為他說話了。有時孩子還會跟我說:老師老批評我,我不想去學校了。我該怎樣引導孩子呢?

遇到這種情況,媽媽不用過度解讀老師的批評,媽媽可以和老師認真溝通一下,仔細辨別和分析一下孩子上課好動和說話是哪種原因造成的,是否所有科目課上都是這種表現,找到問題的關鍵才能對症施藥。

原因分析:1、孩子的規則意識沒有建立,在家孩子被過度寵溺,做什麼都認為是可以的,不被限制的,孩子不知道做事情的底線和規則,習慣成自然,在學校自然覺得上課想動就動、想說話就說話,是被允許的。2、孩子可能覺得上課學習的內容太難了,聽不懂。或是孩子的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容易被身邊的人或事,或是一點點的動靜帶走自己的注意力。3、孩子委屈或是不想去學校,可能是因為怕再被媽媽批評,想逃避自己的責任。

您可以這樣做:1、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注重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比如:家中如果有祖輩同住的,吃飯時,都要以祖輩為先、為上,然後才是晚輩,讓孩子知道長幼有序;去圖書館等公眾場合,可以先找到圖書館的入館須知,和孩子一起學習一下,並給孩子做出示範,讓孩子知道每個場合都有各自的規則要遵守。2、媽媽可以和孩子多溝通,問問孩子課堂學習有什麼困難和難點,學哪科時最有興趣,為什麼有興趣。平時要多觀察孩子在哪方面注意力是可以集中。可以針對孩子的特點,報一些專業的訓練課程,從孩子最感興趣的點和最喜歡做的事情上,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3、對待孩子被批評後的情緒,媽媽不用批評和指責孩子,可以先認同他害怕和委屈的情緒,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會再被媽媽繼續批評了。同時,要告訴孩子:上課說話和做動作,都會影響老師和其他同學上課,是對他人的不尊重。我們想想以後要怎樣做可以不打擾到他人呢?如果可以能不能回家和媽媽盡情地說說你想說的話呢?媽媽會很高興聽到你和我說話哦。

您還需注意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精神上的陪伴。父母陪伴能給予孩子更多安全感和滿足感,所以孩子才願意主動順從父母和學校制定的規則,也能在這種順從中找到自己的快樂和價值,並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