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入玉——享一方無拘無束,品駿馬之神姿


以馬敘事,以馬寓情,以馬言志,在中國古代的詩詞文獻中處處可見。陸游筆下的馬是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氣吞萬里的英雄氣概;孟郊筆下的馬則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神采飛揚之態。馬在詩人的筆下是多變的,在玉雕中的形象同樣豐富。

以馬入玉——享一方無拘無束,品駿馬之神姿

▲玉雕名家 丁醒 作品【馬上鴻運】

玉雕名家作品《俊骨》,運用陰刻技法在和田碧玉上雕琢了一匹駿馬的形象。馬兒呈站立狀、頸前伸、俯首、兩耳直立,耳頸均刻鬃毛,四肢細長有力,整個造型嚴謹、準確、逼真,達到了形具而生神的藝術效果。而碧玉天然的淡綠色和細膩感,更是為作品平營造出了淡雅的意蘊。整個玉牌雖沒有鐵馬冰河的刀光劍影,也沒有萬馬奔騰的氣勢磅礴,但是留白的部分卻給人以無限想象空間,營造出了馬放南山,徐步緩行,低首就飲的詩情畫意。

以馬入玉——享一方無拘無束,品駿馬之神姿

▲玉雕名家 作品【俊骨】

玉雕名家黃文中的《唐馬》,則將唐朝特有的時代審美和精神寫照帶到了我們面前。唐馬玉雕以圓潤柔美著稱,所以玉雕大師黃文中在刻畫唐馬時,整體線條婉約流暢,臀部比較肥,頸部比較寬,兩腮飽滿生動,萌態畢現,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視覺感官體驗,可謂匠心獨運。

以馬入玉——享一方無拘無束,品駿馬之神姿

▲玉雕名家 黃文中 作品【唐馬】

人們鍾情於玉雕作品中千姿百態的馬,更鐘情於它本身所蘊涵的寓意。在古代,人們就常用“千里馬”來比擬人才,將馬視為是能力、聖賢、人才和有作為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像“一馬當先”、“馬到成功”、“龍馬精神”等詞語,更是人們最常掛在嘴邊的祝福語,所以玉馬的寓意極為豐富。當雕刻有一匹馬時,就寓意著一馬當先、馬到成功;雕刻一群馬時,就寓意著萬馬奔騰;馬和猴子同時雕刻在一起是“馬上封侯”,寓意事業一帆風順;馬和龍雕琢在一起是“龍馬精神”,寓意身體健康。另外,因為馬奔跑起來的速度極快,所以在玉雕作品中也有財源滾滾之意。

以馬入玉——享一方無拘無束,品駿馬之神姿

▲玉雕名家 作品【馬到成功】

在當代,雖然馬已經漸漸退出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在玉雕中馬仍舊是經久不衰的題材。玉雕大師們,通過對傳統馬文化的解讀和昇華,打造出了許多既符合現代人審美觀念,同時也富有傳統韻味的馬形象,使馬變化萬千,大顯風姿。這裡是玉雕名家,我們有風格各異的玉雕大師,有海量精品玉雕,如果你也熱愛玉雕文化就加入我們吧,同我們一些傳承玉雕藝術之美,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