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心學和唯心主義哲學有哪些本質上的區別?

Pattern223


凡什麼心學如果有效果的,都是唯心與唯物兩者結合!因為任何事情都是有互相轉化的正反兩面性!


均無欺言


王陽明的心學和唯心主義哲學有那些本質上區別。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唯心主義哲學定義,再結合王陽明心學觀點及其理論依據對照論述,就一目瞭然了。

唯心主義哲學定義。

①唯心主義就是思維和存在,精神與物質的關糸,在這個哲學基夲問題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為第二性,精神(意識)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產物。

②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獨立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萬物是由它產生出來的。

③主觀唯心主義是把人的主觀精神(意識觀念)作為認識世界的出發點,存在主觀精神的產物,而不是真正客觀上的世界。

以上就是唯心主義哲學定義,以此定義結合王陽明心學觀點及其理論依據來並論。

01

王陽明的“心學”中的心,是人的本體內心固有的良知體,靈明悟知所產生出來的認識能力。“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知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把“心”作為萬物之主,心是身體和萬物的主宰。

為此,王陽明心學是以人的主觀意識來決定萬事萬物,“心”就是萬事萬物的主宰。這就很合符唯心主義哲學定義第一點,精神決定物質,物質就是人的主觀意識來決定。王陽明的心學就是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

02

王陽明心學中“心即理”的理,就是一顆致良知來達到沒有私心物慾的心。致良知心中的理就是世間萬物的理。

天理不是靠空談的,是靠致良知,靠實踐,靠自省“即知行合一”形成的心中有天理。

天理就是無私慾心,就是世間規矩,規律,能丈量世間萬物的方圓,無論有多少方和圓,無論方和圓的大小,都能靠致良知心揭破其規矩規律的是與非,善與惡。

為此,王陽明心學中的理,天理就在人的心中(心即理),決定了人的主觀意識無私慾本體心就是天理。以此來結合唯心主義哲學定義第二點來論說一下:

王陽明心學中的天理就是人的精神產物,心外是無理的。並不合符客觀唯心主義觀點,現實世界之外獨立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所以,王陽明心學中的天理不是客觀存在的,是不符合客觀唯心主義哲學思想。

03

王陽明心學理念,是藉助儒學哲理“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以為“心即理,萬事萬物皆由心而生髮”,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而且心是人的本質所在,是倫理的本能反應。以此來對照唯心主義哲學思想第三點定義來論:

唯心主義是把人的主觀精神(意識觀念)作為認識世界的出發點,存在主觀精神的產物,並不是真正客觀上的世界。而王陽明的心學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客觀存在的能動性,這就完全合符唯心主義哲學定義,高揚人的主體精神,突出人的主觀意識能動性。

為此,綜上所述得出結論。

王陽明的心學和唯心主義哲學本質區別就是:

①王陽明的心學完全合符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思想,沒有任何區別。

②王陽明的心學不符合客觀唯心主義哲學思想,是有本質上的區別。

總而言之來論。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代表了新的儒家唯心主義哲學思想,主張通過自我道德修養,實現人格的完滿,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王陽明心學形成新的儒家思想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並有著永恆的精神價值。

當今社會倡導學習王陽明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心學思想,有著積極的社會現實意義。


劉夢輝1445414400581


王陽明的心學和唯心主義哲學有哪些本質上的區別?

王陽明心學繼承了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心是宇宙,宇宙便無邊無際。心之所達,理隨心至。心離開了理,便無法存在。理離開心,理便無所依託。深刻的體會“心即理”,心與理關係是心學入門的基礎。心就是心,理就是理。

唯心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同唯物主義相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

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本體上,認為精神(意識)是世界的第一性質,物質是世界的第二性質(可以類比洛克的“物質的第一性質,物質的第二性質”理論)。

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獨立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萬物是由它產生(派生)出來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國的朱熹、古希臘的柏拉圖和德國的黑格爾等。

主觀唯心主義是把人的主觀精神(意識、觀念等)作為認識世界的出發點,存在主觀精神之中的是認知上的世界,是主觀精神的產物,而並非真正客觀上的世界。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國的陸九淵和王守仁,英國的貝克萊和德國的費希特等。

王陽明的心學和唯心主義哲學的本質區別在於:

1、王陽明建立的心學更像是朱熹理學的一種繼承和創新。他通過將心和理割裂,即將認識論歸於“心”主宰,將客觀世界歸於“理”主宰。其實質是分別對於意識和物質建立一套體系,並嘗試將兩者平衡的一套哲學學說,即二元論。而主觀唯心主義則是把人的主觀精神(意識、觀念等)作為認識世界的出發點,存在主觀精神之中的是認知上的世界,是主觀精神的產物,而並非真正客觀上的世界。

2、王陽明提倡的是“心學”,“知行合一”。雖然前人已經有提倡“心學”,但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將“心學”體系構建如此完整的第一人,他畢生也是將他的“心學”付諸於實踐,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而唯心主義哲學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總之,二者還有其他許多區別,但從本質上講,我覺得主要表現為上述兩點。


華軍abc


我個人是從3年前開始學習陽明心學的,一路學習下來,最大的收穫是:

第一個階段: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陽明先生經歷了諸多磨難之後,領悟到了聖人之道在自己的心中。我個人認為陽明心學在這個層面是學會了認識自己。

第二個階段:知行合一

陽明先生在經歷了種種事情的磨練,如江西平亂等之後,認識到了內心的認知要通過實際的行動去反覆驗證,反覆磨練。

第三個階段:致良知

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藏有良知,陽明先生曾用這種發現良知的方法教導過一位土匪,最終他也發現了自己內心深處的良知。

第四個階段:吾心光明

這個階段是陽明先生晚年的領悟。

所以總結起來,陽明心學講的是:心上學,事上練,達於道,致良知。講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方法論,是一套完整的思想與實踐體系,這是與唯心主義最本質的區別。


苗學思


王陽明心學和唯心主義這個哲學理論,太深奧了。我是真的搞不懂,這是什麼理論研究,心學是什麼意思,是道教主義嗎?還是心裡學的意思呢?這個心學是屬於那種類型的道家思想,如果沒有去讀過王陽明先生的作品,你根本摸不著頭腦。

這個唯心主義哲學思想跟心學有什麼不一樣的關係,怎麼分不清楚到底是如何去選擇的。十個人有九個人是不知道的東西,教我怎麼分這兩個問題呢?有什麼不同的觀點和想法,這個得去研究研究才行,不然真的一問我三不知。

王陽明先生在推行新改革,創新發展的同時還在於能夠促進研究這方面的知識。也就是說心學和唯心主義是有區別的,那它的區別在於,前者本身就是一個哲學概念及思維邏輯。我不知道這樣分析對還是錯,反正我也沒有去研究他這個問題?

王陽明先生的作品是很不錯,雖然我沒有去讀過他的作品,但是,他的名氣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海哥趣說歷史故事


王陽明心學和唯心主義哲學有哪些本質區別?

王陽明心學是主觀唯心主義思維。如他心學的觀念“心即理”,就體現了這一點。說他唯心,是說其脫離實踐基礎,脫離客觀認知,僅以自心玄學思維(形而上)得出此結果。眾所周知,“理”(天理,指儒家道德倫理)是外在學問。

“理”的存在,早在孔子時就有。孔子以儒家“六經”授徒,“六經”要義,即仁禮觀念。其時,尚無“理”之觀念,至西漢時,儒家學者方以“天理”觀念解為儒學“仁義禮智”等觀念,及禮樂刑政制度。而至王陽明心即理,認為天道在人之本心存在,天理就是本心。客觀存在的道德觀念被王認為是本心自生,此種認識,完全脫離認識的真實來源,陷入主觀唯心思維。

唯心思維的另一種是客觀唯心思維,如宋明理學的主流代表程朱理學觀念就是。

它的代表觀點是“性即理”。此等觀點認為,天道,天理呈現在人或萬物上的表現就是“性”;人性及萬物即涵天理,天命謂之性,人及萬物秉承天理之性而存在。而“理”是性的條理,是性的具體樣態 。如此,則理不在本心,理存在於外。求理,即向客觀事物求,“天理”在客觀事物中。雖然天理是客觀存在,但我們看不到,摸不著,仍是“形而上”,唯心思維,但是,它由於認為“理”是客觀存在,所以它是客觀唯心思維。而王陽明的“心即理”,認為人之本心就是“天理”,天理就是本心,因此他是主觀唯心思維。


企業辦主任陳塵


陽明心學應該這樣來看,首先從王陽明先生的經歷來看。從龍場悟道,到出將入相。其心學指導了他的人生成長與發展。和黑格爾晚年總結,或尼采,叔本華等德國古典哲學時期心學,有著本質的不同。

歷史的經驗教訓就是人們永遠記不住歷史的經驗教訓。

換句話說,成功的道路不是唯一的,但模仿成功的道路卻可能是失敗的。

所以陽明先生的心學是知行合一。德國唯心主義心學,只是單純的唯心主義而已。

當然一個理論,也許踐行不行。但不能說其本身就是錯的。但即使不是錯的,其價值也是有限的。

世間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那麼,有哪些人根據黑格爾的哲學成功了呢?

當然,世間有無數的大師,聲稱他們繼承了和發揚了黑格爾的哲學。但其本身的心學寫出來了嗎?和黑格爾的一樣嗎?

答案是否定的。現代加爾文教下的人依然分不清楚是誰創造了世界。這是心學嗎?這不是心學,僅是宗教而已。

心學是每個人的心學。就像一個道理有兩面一樣。我們總持有道理的,偏執的一面,去踐行我們的生活實踐。

同時我們會考慮道理的另一面,去焦慮的反思我們的過錯。這便是我們容納兩種不同的道理,道理無所謂對錯,只是立場不同而已。當我們持有道理的一面時,我們總以為是意氣用事。但恰恰就是意氣用事而已。

世間的利益是永恆的。但世間的義氣卻是偏執的。我們持有的正義,僅是去守護我們要守護的人而已。任何守護都要付出代價,不是我們就是別人。當然我們更應該通過自身努力去將對別人的影響降到最低,保佑世間的和平與繁榮。


花間流風


王陽明的心學也是典型的二元論觀點持有者。


王陽明建立的心學並沒有否認其基礎,也就是朱熹的理學,更像是一種繼承和創新。他通過將心和理割裂,即將認識論歸於“心”主宰,將客觀世界歸於“理”主宰。最典型的是《傳習錄》(下):“先生(王守仁)遊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與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末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在這裡,認識,就是對於客觀實際的反應來源於認識主體的“心”,如果“心”無花,則認識不到花,自然就是他所說的“同歸於寂”。其認識論上,接近於主觀唯心,但又存在差異。根本區別就是他的心學中意識中的“花”與客觀的花同時存在,認識是接觸到客觀“花”時,“意識”中的“花”的反應。這有別於主觀唯心主義的,因為意識的“花”存在,所以客觀的“花”存在這一觀點。同時,在這裡他並沒有認為客觀世界是由於自身的主觀態度而產生,也就不能歸為主觀唯心主義。由於他將客觀世界的存在歸於“理”,也就是近似於一種客觀唯心的處理方式。同時,他認為花是本來就存在的,也就是意識不先於物質,因而觀點似乎趨向於唯物主義。總的來說看起來態度模糊,在客觀唯心主義和樸素唯物主義之間搖擺,實際上仍然是二元論的體現。這實質上,他的觀點是任何被認知物或概念的“心”和“理”同時存在,並重新定義“認識”為被認知物或概念的“心”與“理”的一次相互作用,或者說映射。其實質是分別對於意識和物質建立一套體系,並嘗試將兩者平衡的一套哲學學說,即二元論。


天天讀詩


先做個假設,如果王陽明能夠系統學習了中西方哲學思想,他的心學會不會是現在這樣的理論體系?

再假設他如果生活在現代科技發達的今天,心學又會不會是另一種體系?

哲學是人類探索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方法學,哲學是人類獨有,超越了作為動物簡單自然進化的桎梏,能夠發揮主觀能量去改變客觀世界,在這個過程中,精神痛苦和客觀現實的困難折磨著人類,基於兩者之間的平衡需要就誕生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以及各類宗教體系,各自都擁有了忠實的擁躉。

不得不說,客觀世界和意識世界是否是兩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生命是宇宙創造的(也是因為生命意識到宇宙包含一切),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所有現在我們看到的宇宙也就不被認識,不被人類認識的客觀世界,本身就已經失去了有和無的判斷,也許就是不生不死的涅槃寂靜狀態。

心學和所有哲學都是基於要解決某類問題誕生的,王陽明從格竹子開始,去驗證理學的原理,搞的差點把自己格掉,後來去閉關參悟,豁然開朗創立了心學。這個過程說明什麼?

說明王陽明格物時被理學誤導了,否則他也許會成為科學家,牛頓不就是格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嗎,牛頓的思維讓他格對了物,程朱的理學只會讓中國人格自己。

客觀世界讓王陽明痛苦不堪,折磨他的人也是客觀存在,因為放棄了繼續格物,轉去格自己的心,心學是在這樣的客觀現實中誕生的。現在問100個人,如果都面對王陽明的客觀狀態,會怎樣應對?

心學也好,唯心主義也好,唯物主義也好總歸都是在尋找人和客觀世界如何相處的方法,從心,從物兩個角度,又或者是從個人意識出發,還是從公共利益出發的區別而已。

無論是從自身心出發,還是從客觀物出發,能夠被傳承的基礎就是追求至善的世界,那麼都有存在的價值。

心學包含了唯心,唯識,唯物的部分思想,還好只要不包含唯神的東西,就可作為人們解決客觀痛苦的精神武器。


易實不易59049513


把陽明心學看作陸九淵一樣的唯心主義,那真是太冤枉了

心學這方面是和量子力學共通的

雖然這是哲學家的囈語

可是的確有異曲同工之妙

寫一個度陰山的故事

世界誕生之初

有三個人

一個人說

“這個世界是神創造的”

一個人說

“這個世界是我心所想的”

一個人說

“這個世界是物質創造的”

很明顯

第一個是唯神

第二個是唯心

第三個是唯物

那麼他們哪個是陽明呢?

都不是

陽明說

“唯良知”

這個良知不是我們現在說的良知

而是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才是陽明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我說一個故事你應該能懂

一個學生問陽明

“這朵花這麼好看,是不是我看他就存在,不看他就不存在”(唯心)

陽明的回答很有趣

“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注意

是明白

是花的顏色

不是花存在

不在心外,就是心外無物,心外無物不是說除了心,什麼都不是,在這裡是說

你沒有看這朵花的時候,沒有明白花的顏色的時候,他不在你心裡

就好像你拿手電筒去照東西

這個東西可以是知識,是事物

照到看清是一回事

沒照到看不清又是一回事

自己理會

可以結合量子力學

這可不是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