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过高中务过农,在煤矿工作30年,退休后仿佛生活才刚刚开始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翟建忠,今年68岁,家住山西阳泉郊区平坦镇。在家里我排行老大,还有三个弟弟三个妹妹,小时候家里贫困,住的都是自己挖的土窑洞。不过父母还是尽力供我们姊妹几个上学读书,1970年我从阳泉第二高中毕业后回村务农。当时村里有保送上师范的名额,我也想去报名,可身为一个贫困家庭里的长子,为了帮父母养活弟妹,我还是选择了留在村里。刚开始在家务农,后来又到村办陶瓷厂里务工,这样一干就是10年。

1980年,我27岁,在矿上工作的父亲要退休了,那个时候流行接班,于是我就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成了一名矿工,从此便在矿上一直工作到2008年退休。因为工作认真踏实,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生产者和先进个人。1991年又被单位推荐入党,后又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不过在这些荣誉的背后,都是一身身汗水浸泡出来的,是用每天满脸的煤黑堆砌出来的。

矿工的工作危险而辛苦,由于常年的地底工作,风湿和皮肤病更像是家常便饭伴随着我们。但是单位每年为了表彰先进工作者,都会安排我们去外面的温泉疗养点去疗养。这是我第一次骑马拍的照片,穿着巧手的妻子给我做的西装,还有同款颜色的自制礼帽,别提有多威风,旁边都是羡慕的眼光。可他们哪知道,骑在马上的那个看上去穿着洋气的小哥,其实就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在工作的时候,甚至都看不清眉眼长相的煤矿工人。


参加煤矿工作一年后,我们一家四口照了第一张全家福。虽然不富裕,但是贤惠巧手的妻子把家里的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两个女儿乖巧可爱,而我恰恰就喜欢这种简单的幸福。如今的孩子们在启蒙阶段,家里都有好多文字和图案的卡片,以前没有,即便有,家里也没有余钱去买。于是,下班回家后,我用毛边纸裁剪成小片,用毛笔在上面画上各种的小动物,让女儿拿着看、玩。当时的无心之举,后来女儿说,她们就是那个时候喜欢上绘画的。

矿工生活和工作几乎每天都一样,但我并不觉得单调。几千米深的地底是孤寂的,但正好也是我创作和思维的源泉之地。下到矿井里后,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复的,连休息时间都很无聊,我便想一些村里和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并把它写成故事和诗文。一个铅笔头,一张烟盒纸,就是我那个时候写作的工具。后来,女儿把我写的小故事和诗文整理打印成册,她说帮忙打印的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看了文章都啧啧称赞。这就是那本文集,霜石是我的笔名。

除了那本文集,退休后的十余年里,我又陆陆续续写过一些古体诗和近体诗。已经写了好几本稿纸了,孩子们说有空的时候把这些也整理出来。这是我这两日写的一篇游记类新体诗,还在用电脑修改中。这些年在外面看到好景致后,有感而发就随手写下。家庭群里也有一些亲戚喜欢写诗的,我们便互相发些在群里探讨。有天正在家中闲坐,突然有只蝉飞到窗上,便写了“花红竹青,常召蝉奏鸣”,发到群里后,内弟马上接“秋实春华,窗透天籁音”。


退休后有了时间,我也不常在家闲坐,天气晴好的日子,我就到附近的山里闲逛。看到好看的树根,枯枝也喜欢往家里捡,然后根据它的外形做成各种根雕、笔筒之类的。女儿后来上的是师范大学美术系,对于我的这些作品都很喜欢,也很支持。也能和她一起探讨,一起研究。尽管妻子总是抱怨我往家里捡“垃圾”,但在家里,我的支持者也还是有的。

我一辈子虽然没有受过正统的关于艺术方面的教育,但是平时喜欢观察琢磨,我想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它却源于生活。虽然退休后时间多了,但我想做的事也很多,绘画、书法、雕刻、乐器、木工等等,我都喜欢。妻子曾说,你就是样样精通,件件稀松。意思就是,我样样都能拿得起,却没有一样是特别好的。对此,我只笑笑,为什么要特别好呢?我的想法很简单,能打法时间,陶冶性情,足矣。

唯一让妻子满意的是,装修家里的时候,大多数都是我自己加工安装,像贴地板瓷砖、墙面砖、木工家具、油漆、吊顶等等,所以省了一大笔钱。这是阳台和卧室之间的隔断门,这都是我用槐木做的,玻璃也是自己安装的。上面的每一处木刻雕花,也是我自己设计图稿,自己完成。虽然孩子们怕我累着,不想让我独自完成,但亲手打造的住着也称心。反正也不着急,就像小鸟衔草搭窝一样,每天都干点,看着一点点成型,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


木工活我是从十二三岁的时候自己琢磨着学的,从没拜过师。甚至连工具也是自己琢磨着做。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省下各种费用,最便宜的就是自己的劳动力了,自己会了,干什么都不用请别人,不过关键还是自己喜欢做木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沙发、大立柜和写字台我也是自己做的。这是我现在的家,墙上的挂饰就是自己做的,字也是我写好后再刻上。窗户上的刻花垭口和一对官帽椅,也都是我亲手做的。

这个大木桩是邻居把他门口死去的大树锯掉后丢弃在垃圾坑里的。我把它捡了回来,因为很粗壮,所以寻思着可以做个插画筒。木桩里面朽的都快空了,正好省了我不少力,下一步打算根据几个旁枝,再添雕些山水亭台之类的。这是慢工,需要不断的想和慢慢加工。

还有几段比较小些的枝干,我就把它做成了笔筒和小的纸筒,家里这样的笔筒有很多,还有好多送人的。有的基本没怎么雕刻,虫子在树皮里打的洞,就是天然的图案。只需去掉树皮,里面掏空,就是一个漂亮的笔筒。


几年前,村里爱好书法绘画的人聚在一起,成立个书社,也是为了能一起交流探讨。我也有幸被邀请一起,也算是有组织了。后来参加过很多书画作品展,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很多虽然默默无名,但是书法作品却极好,也让我大开了眼界,真正是藏龙卧虎在民间。

而我自己,就是书画界的一个小学生。不过有句话不是说“活到老,学到老”吗,我想,只要你想做,你喜欢做,什么时候都不晚。好不好都别怕,贵在坚持。

多学点东西没啥坏处,就像这个葫芦丝,它本来是外孙女小时的玩物,后来孩子长大后就闲置了,我便拿来学着吹,慢慢摸索着可以吹些简单的曲子。反正是娱乐,也没什么坏处。因为葫芦丝也小,便于携带,所以我外出常会带在身边。空旷的山谷边、小溪边吹奏出来的声音也别有一番意境。有时候还常常有人驻足围观,并且还给我拍视频。有的人还把拍的视频发到网上。


我的乐器基本都是二手的,个人也觉得没必要在这些上面花钱,也可能是以前穷日子过惯了,我们这辈子人大多都很节俭。这架手风琴是大弟弟从别人手上买来送给我的,听他说只花了几十元钱。不过拿回来后,我也修整了不少破损的地方。以前家里还有小提琴、笛子、二胡等。虽然都是学的皮毛,但是音乐确实能锻炼到手、眼、脑的配合。自娱自乐自欣赏,还能打发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去年冬天,因为女儿喜欢老式家具,所以就用家里原来一棵槐树的料子,做了一对官帽椅,这是我做的第二对官帽椅,只刷了清漆。孩子们很高兴,作为父母,为孩子们做事,总是不遗余力,尽力做到最好,况且还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用现在时髦的话讲,也是刷刷存在感。而对于我来说,自己终将老去,打心里希望能留下孩子们更多的东西和念想。

不过,这几年我和妻子也想开了,不再是只呆在家里,空闲时间,我们也常出去旅游、闲逛。趁着还能走得动,还是要多出去走走。孩子们放假也会陪着我们到处逛。旅行不止是为了拓宽眼界,或者是浏览风景名胜。更多的是,在路上,你会收获许多生活中从来没有过的东西。或许在一条不知名的小溪边,看到几块晶莹剔透的鹅卵石,你都会欣喜万分。


我还经常骑着摩托车去周边的小村庄闲游,有的人会说,村里有什么可游的,甚至有人还嘲笑我,其实,我个人觉得村里那种最自然、最朴实的风景才是最好的风景。前段时间因为从一个小山村的溪边路过,捡了不少小石头,回来后用以前的工具根据石头的外形,自己又加工磨制了很多小的吊坠。朋友见了,已经预定走了好多。这些跟珠玉宝石做的自然是没法比,可也算是纯天然纯手工,也为我的兴趣爱好一栏新增加了一项内容。

蝉是从古到今雕刻中常见的一种昆虫,在古人眼中蝉性高洁,入土重生,蜕变新生。为了刻蝉,我还专门捉了一只蝉放在书桌上观察,直至把它身体的每一个结构都了熟于胸。后来再雕刻时,就很轻松了。大自然这个老师,真的是个好老师,它甚至都只教不收费,就看你有没有耐心和毅力。

一辈子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到了我这个年龄更要珍视每一天的生活质量。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不追逐名利,懂得放手,懂得原谅,过平凡的日子,过简单的生活,不给别人添麻烦。当然最重要的就是爱护老伴。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过度,不强求,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