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冬季气温达历史同期第五高“暖冬”过后又迎“暖春”

央广网北京3月3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资料显示,刚刚过去的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暖湿气候显著,全国冬季气温为历史同期第五高,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五多,预计今年春季全国大部地区暖湿状态将持续。

2019/2020年全国冬季气温偏高 6省经历历史最暖季

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全国平均气温-2.25℃,较常年同期(-3.34℃)偏高1.09℃,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高,为暖冬年份。

2019/2020年全国冬季气温达历史同期第五高“暖冬”过后又迎“暖春”

全国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历年变化(1961/1962-2019/2020年)

除青藏高原大部气温偏低或接近常年同期外,我国其余大部地区冬季明显偏暖,其中华北地区西南部、黄淮和江淮的东部、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大部及内蒙古西部、新疆北部等地气温偏高2℃以上。

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和上海6省(市)经历了历史最暖冬季;江西、福建和宁夏3省(区)冬季气温为历史同期次高;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和陕西5省为第三高。

2019/2020年全国冬季气温达历史同期第五高“暖冬”过后又迎“暖春”

2019/2020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

从冬季全国平均气温逐旬演变看,季内气温持续偏暖。除2019年12月上旬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8℃、2020年2月中旬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外,其余各旬气温普遍偏高,其中2020年2月下旬气温偏高3.55℃,为历史同期次高。

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多

从降水量来看,冬季,全国平均降水量54.7毫米,较常年同期(41.2毫米)偏多3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多。

整个冬季除东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东部部分地区及新疆中西部、西藏西部、福建东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至8成外,我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普遍偏多,其中东北地区中西部、华北北部和南部、黄淮中北部等地偏多1倍以上。

华北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次多。冬季降水量达23.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倍,为历史同期次多(仅少于1989/1990年冬季)。北京冬季降水量达38.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3.4倍,为历史同期最多。2020年2月13-14日的降雨(雪)过程中,华北地区共有28站日降水量超过当地冬季单日降水量的历史极值。

冬季日最高气温和日降水量极端性强

监测显示,冬季全国共有179站日最高温度突破当月历史极值,其中辽宁长兴岛(12.9℃)、山东周村(22.3℃)和山西寿阳(18.4℃)等45站突破冬季历史极值。

同时,全国共21站出现极端日低温事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北、山西、云南和西藏等地;253站日降温幅度达到极端阈值,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和广东等地,其中广东信宜(14.6℃)、高州(14.4℃)和江苏泗阳(14.3℃)等27站突破历史极值。

2019/2020年全国冬季气温达历史同期第五高“暖冬”过后又迎“暖春”

全国冬季降水量历年变化(1961/1962-2019/2020年)

此外,全国共504站次日降水量突破当月历史极值,其中四川安县(171.5毫米)、广东博罗(105.1毫米)、广西防城港(101.5毫米)等160站突破冬季历史极值。

预计春季全国大部气温偏高 降水偏多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暖湿气候将延续至今年春季。由于今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整体偏弱,除西藏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我国其余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2019/2020年全国冬季气温达历史同期第五高“暖冬”过后又迎“暖春”

2019/2020年冬季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预计3月份,除西藏大部、四川西南部、云南大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内蒙古西部、华北西部、黄淮西部、江汉、江淮、江南大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大部、西藏大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春季湖北省气温预计较常年同期偏高0.5-1℃,降水偏多2-5成,气候暖湿特征明显,尤其降水偏多较为显著。

此外,气象专家提醒,由于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江南地区春汛偏早,降水偏多,需预防区域性暴雨洪涝等极端气象条件对防疫工作和工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