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周山村數萬斤大蔥滯銷田間 幹部“帶貨”幫農解困

我種了近10畝大蔥,按照以往行情,一畝大蔥能賣2萬元左右,沒承想正是銷售的旺季,卻遇到了疫情,價格好壞不說,銷售都成了問題。”3月6日,在偃師市邙嶺鎮周山村,大蔥種植戶周保良瞧著田地直犯愁。“開春以後,大蔥如果不及時出地、銷售,就會腐爛,一年的辛苦都要打水漂。


偃師周山村數萬斤大蔥滯銷田間 幹部“帶貨”幫農解困

偃師周山村“第一書記”趙宇龍


周山村地處偃師首陽山北麓,北眺黃河,是當地有名的“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大蔥、胡蘿蔔等長期供給周邊地區。去年光大蔥就種了180多畝。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周山村春季大蔥銷量不復以往。銷售渠道不暢、零售商需求下降,數萬斤大蔥滯銷田間成了村民們的“心頭之患”。

作為偃師市殘聯的駐村第一書記,趙宇龍看到這一切,心裡很不是滋味。“村民種地很辛苦,一年收入全靠這幾次關鍵時期的銷售,俺們村脫貧不容易,決不能讓大傢伙白費了功夫!”,連日來,他時常拿著手機四處聯繫銷路。

在趙宇龍、村黨支部書記周光宇等帶動下,黨員幹部、愛心人士紛紛加入“帶貨”隊伍,擴散農產品銷售信息。他們還建立“賣菜群”對接周邊鄉鎮小區,將大蔥、胡蘿蔔等蔬菜送貨上門。找超市、尋商販推銷村中農產品,上門配送……

為群眾“帶貨”促銷期間,趙宇龍還不忘向客戶、商家發出邀請,期待社會各界朋友到村中考察特色農產品合作、體驗農耕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在社會各界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村裡的大蔥已銷售了許多,但田裡還有6萬多斤大蔥沒有找到銷路。”趙宇龍告訴記者:“隨著氣溫回升,農戶急需騰茬整地種植新作物。希望河南日報能幫助呼籲一下,引起更多人的關注,把剩餘大蔥賣出去,幫助村民減少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