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的第32名“工人”

满眼皆翠、草绿风浅,风景虽美,但文登区米山镇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孙承宇的心情却依旧紧张——和谐纤维生产项目建设工期要求是对他最大的挑战。

倒车、停稳、回正方向盘……孙承宇将车停好后,轻车熟路的走进了项目建设工地,施工现场的31名工人,有的在砌筑砾石、有的在浇筑混凝土,忙而有序的操作着。随着他的到来,工地上的第32名“工人”到岗了,这是他来项目建设现场“上班”的第22天。

为啥如此操心下力?孙承宇说,这个项目有“绝活”。去年在和文登区米山镇对接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在为项目落地而争抢,因为这家天生带着科技“基因”的企业,在其“出生证”上有一项耀眼的技术:水刺、针刺工艺,生产高档纤维及无纺布,可广泛应用于医用、美妆、服装、卫生用品、内饰布等多个领域。“目前,整个胶东地区还没有成熟的水刺工艺生产线,这样的香饽饽,咱不得抓紧让项目建成、投产吗?”

为了这个目标,接手项目两个月来孙承宇一天也没闲着。项目立项、安评、环评等前期建厂工作,他全程参与,对接项目方、设计院,各个环节都被他办的妥帖周到。“所有环节需要干什么,都在我脑子里,给我一张白纸,我马上可以从头到尾、清楚无误的写出来。”

2月10日,是项目土地摘牌的日子。“那一上午,太煎熬了。”孙承宇说,对项目习惯了“包办”的他,第一次“缺席”现场,在坐立不安的中开启了“胡思乱想”模式:会不会有竞争者同时竞拍;有没有中间环节出现纰漏……“办公室的同事开玩笑说,我的凳子上像是长着钉,坐都坐不住不住。”

直到上午10:50分,孙承手机响了起来,项目方发过来的那张成交确认书照片,被他反复放大看了很久。“真过瘾,一切顺利!”

被巨大成就感和喜悦包裹着的孙承宇,不一会就“冷静”下来,他再次回到了“主战场”,掌握起项目推进的主动权,“大包大揽”的忙了起来:指导项目方打印成交确认书、交尾款、签合同……

一通操作后,2月11日,项目如期进场施工。“这是一个跑在‘高速路’上的项目。”孙承宇说,为了让项目早日开工,文登区采取了容缺办理等方式尽快帮助项目完成有关流程审批,各相关部门都成为这场“冲刺跑”的见证。

如今,项目建设现场每天都是轰鸣不止的机械声,运输车、挖掘机穿梭不停,门头、现场平整等一系列工作同步进行。按照计划,长700米,高3米的项目围挡将在15天后全部完成,孙承宇这名“工人”仍然每天雷打不动的来工地打卡报到。(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 通讯员 张小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