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黄萎病,为苜蓿草中的毁灭性病害,曾于我国新疆、张掖出现

导读:

苜蓿 (Medicago sativa) 黄萎病是由苜蓿轮枝菌 (Verticillium alfalfae) 引起的毁灭性真菌病害,曾经对欧洲、北美洲的苜蓿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是世界上公认的苜蓿毁灭性病害,目前尚无有效的化学药剂可根除它,也是我国进出口检疫性植物病害,已经被我国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农业部第862号公告,2007 年 5 月 29 日发布)中的第276号检验对象。


我国先后于1998和2014年在新疆多和甘肃张掖地区有过苜蓿黄萎病发生的报道。

本文主要介绍苜蓿黄萎病的危害、传播方式、在我国发生的可能性、感病植株的症状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对苜蓿种植户们有所帮助。

苜蓿黄萎病,为苜蓿草中的毁灭性病害,曾于我国新疆、张掖出现

鲜嫩的苜蓿草


一、黄萎病危害及在我国发生的可能性


1.苜蓿黄萎病的危害


1)黄萎病可使苜蓿草产量降低15%~50%,甚至绝收。根据美国病害数据,一旦苜蓿地发生黄萎病,在第2年每公顷苜蓿黄萎病田会直接损失苜蓿干草2.5吨以上, 第2年晚期至第3年早期病株就会衰弱死亡。而且发生过黄萎病田产出的苜蓿产品是不允许流通的,应当尽量销毁,防治病害进一步传播,危害更多的地区与作物。


2)黄萎病同样会降低苜蓿种子产量。发病植株大多不开花结实,使种子产量逐年急剧下降,降幅可达

50%。同样病田的苜蓿种子是不能流通的。


3) 加速苜蓿草地早衰,使发病田植株大量死亡,大大缩短了苜蓿草地使用寿命。正常苜蓿草地建植后可使用6~10年以上,但感病苜蓿草地2~3年后就会衰败死亡。


4) 严重损害经济效益。由于苜蓿种子和草产品携带检疫病害,导致无法外销,无经济收益。例如美国哥伦比亚河流域成为苜蓿黄萎病的重病区后,当地苜蓿产业瓦解。


5) 由于此病菌在土壤中长期生存,很难清除,发病田不能再播种苜蓿,至少需经过3年以上轮作后,存在于土壤中及残余物中的病原菌才可能死亡。此外清除病原菌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费时费力,经济投入高昂。


6) 黄萎病可侵害苜蓿、红豆草、草木樨、三叶草等等牧草和作物,大规模的爆发黄萎病将促使畜牧业、奶业等下游产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导致我国畜产品的价格明显提升。


苜蓿黄萎病,为苜蓿草中的毁灭性病害,曾于我国新疆、张掖出现

黄萎病大幅扩张甚至可威胁到我国整个草业


黄萎病危害巨大,从小的说,可让种植户损失惨重,几年才可复产;从大了说,可能影响整个草业以及相关的下游企业。所以它才被我国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

个人觉得黄萎病可称苜蓿产业内的“非洲猪瘟”。


2.黄萎病在国内外的发生情况


  • 1)国外发生情况

苜蓿黄萎病害最早于1918年发现于瑞典, 随后于欧洲迅速扩散,后来又发展到

北美洲

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俄勒冈州”发现苜蓿黄萎病危害,发病面积超过607公顷。与此同时,蒙大拿州至少发现10个县受到该病侵害,一些草场受害相当严重。


在美国中部地区:1980年威斯康星州发现苜蓿黄萎病危害,1984年即蔓延至41个县,1981年怀俄明州发现该病,1987年病害蔓延至9个县,重病区65%的苜蓿地受到侵害。


在美国东部地区:80年代初,俄亥俄·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相继发现苜蓿黄萎病侵害,其中俄亥俄州发病达9个县,纽约州发病达21个县,1987年马里兰州也发现该病侵害。


除了美国外,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也深受其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美国是目前全球种植苜蓿、出口苜蓿产品最多的国家。然而过去他们在黄萎病的侵袭下,苜蓿产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产量和出口额都大幅下降,甚至部分地方产业崩溃。最终他们通过轮作,化学杀菌、培育抗病品种,一定程度上的控制解决了黄萎病的问题,但隐患也仍然存在,黄萎病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苜蓿黄萎病,为苜蓿草中的毁灭性病害,曾于我国新疆、张掖出现

美国苜蓿产业曾深受黄萎病害


  • 2)国内发生情况


在1996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托乎拉乡发现1个黄萎病疫情点,属国内首次发现。


2000~2001年,在阿克苏、巴音郭楞、伊犁、阿勒泰4地(州)发现疫情点。据相关研究人员监测,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托乎拉乡苜蓿被侵染后植株死亡率达35%~70%。该病发生范围仅限于南、北疆的4地(州)9个县(市)、35个乡镇的37个村的苜蓿作物上,共有疫情发生点39个。


后来专家经历了2年的考察,划分出了疫情点;通过实施组织领导、区域联防和技术培训等管理手段,及时采取

疫情封锁、拔除病株、轮作倒茬、水旱轮作、土壤处理和种子抗病性研究等综合防控措施,遏制了疫情。经监测,该病已被扑灭。


苜蓿黄萎病,为苜蓿草中的毁灭性病害,曾于我国新疆、张掖出现

新疆苜蓿地也曾遭到黄萎病侵害


2014 年我国又在甘肃张掖地区发现的疑似苜蓿黄萎病菌,后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明了其为苜蓿轮枝菌。


3.病害传播方式


苜蓿黄萎病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主要传播方式如下:


  • 1) 风、雨


苜蓿黄萎菌的休眠菌丝可在凉爽、 潮湿的条件下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这些分生孢子可随风而散布于未感病的苜蓿地中。 此外用受分生孢子污染的灌溉水灌溉健康的苜蓿,也可使其染病。


  • 2) 种子


带菌种子是苜蓿黄萎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很多研究者认为黄萎病由一国传入另一国主要就是由于种子的调运而导致的。


苜蓿黄萎病,为苜蓿草中的毁灭性病害,曾于我国新疆、张掖出现

苜蓿种子内部也可能携带黄萎病病菌


  • 3) 土传


埋在土壤中病株根上的苜蓿黄萎菌可以存活较长时间并成为次年的初次侵染来源。研究者们认为这种方式为同一地块中植物相互感染的主要方式。


  • 4) 昆虫传播


昆虫传播苜蓿黄萎病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才被认识到的。 当时有研究者发现,病田里的昆虫的足、翅、触角、体壁都存在有苜蓿黄萎菌的分生孢子。另外,苜蓿象甲、蝗虫、切叶蜂、食菌虫及危害苜蓿根部的线虫都可成为病原菌的传播介体。


苜蓿黄萎病,为苜蓿草中的毁灭性病害,曾于我国新疆、张掖出现

昆虫也可能时病菌携带者


  • 5) 农业机械及其它传播方式


有学者认为割草机是黄萎病在苜蓿田间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刈割苜蓿时候,健康植株就很可能因为

接触病株的汁液而感病。


有研究人员在室温条件下,用灭过菌的剪刀修剪苜蓿,苜蓿没有表现出黄萎症状。 而用修剪过病株的剪刀直接修剪苜蓿时,发现苜蓿出现黄萎症状。


所以说农业机械也是黄萎病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


除此之外,带菌苜蓿产品如干草、干草颗粒等也是传播病原的潜在方式。 牲畜、人群、运输牧草的卡车等都可以成苜蓿黄萎菌的传带者。 甚至一些饲喂过的动物粪便也存在着传播病菌的可能性。


由上述病菌的传播方式的类型可知,在草产品的流通下该病菌是具备远距离传输的能力的,具备扩散的能力


苜蓿黄萎病,为苜蓿草中的毁灭性病害,曾于我国新疆、张掖出现

拖拉机刈割苜蓿时也可能传播病原体


4.我国苜蓿主产区发生黄萎病害的可能性


  • 1)我国苜蓿主产区环境适宜黄萎病菌生存


目前黄萎病主要分布在瑞典、德国、丹麦、英国、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日本、伊朗及我国新疆局部地区(已被扑灭)。相关学者分析表明,该病菌在我国江苏、山东、陕西、宁夏、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新疆西北部零星地区的适生程度达到较高水平,其传入我国扩散的危险性很大


  • 2)苜蓿产业,存在“外患”,且有“内忧”


2019年1-9月我国进口苜蓿干草85.95万吨、苜蓿粗粉及颗粒2.26万吨、紫苜蓿种子0.25万吨。这些苜蓿产品主要的来源国是

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阿根廷,而其中就有三个国家是存在黄萎病病菌的。因此这对我国海关检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海关部门已经数次在苜蓿产品中检疫出黄萎病菌。


苜蓿黄萎病,为苜蓿草中的毁灭性病害,曾于我国新疆、张掖出现

2018年及2019年1-9月苜蓿进口情况


在2002年7月,新疆检验检疫局自加拿大进口的80t普通紫花苜蓿种子中,首次截获国家一类危险性病害苜蓿黄萎病菌,国家质检总局据此发布《关于苜蓿黄萎病的风险预警通报》


2010 年 1 月,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一批重197t进境美国的苜蓿草样品中截获了苜蓿黄萎病菌;2010年10月,广西防城港检验检疫局截获了一批重 118.6 t 美国进口的苜蓿草;2011 年1月辽宁省检验检疫局从美国进口的2批次重达215t苜蓿草产品中,检出苜蓿黄萎病菌。


我国进口的大量苜蓿产品都是来自于苜蓿黄萎病的主要病原疫区。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稍有不慎,就可能让我国本不够强大的牧草产业雪上加霜。


除了外患,仍有内忧。苜蓿黄萎病最早于 1996 年就发现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托乎拉乡;2003–2005年,又相继在巴州、伊犁州、阿勒泰地区发现39个疫情发生点;后来2014年甘肃张掖市也曾出现了苜蓿黄萎病。


苜蓿黄萎病,为苜蓿草中的毁灭性病害,曾于我国新疆、张掖出现

我国苜蓿品种诸多,但大多对黄萎病无抗性


  • 3)我国苜蓿品种大多为感病品种,感染风险大


目前尚未研制出可彻底杀灭黄萎病菌的化学药剂,防止病害蔓延只有靠抗病植株以及人为隔离等。而我国育成的苜蓿品种多为感病品种,目前尚无专门抗黄萎病菌的品种,一旦苜蓿黄萎病由国外疫区传入,我国现有品种的抗病性远不足以遏制该病害的传播蔓延。


我国气候条件不仅适宜黄萎病菌生存、而且我国大多的苜蓿品种都为感病品种,此外每年还需要从疫区进口大量的苜蓿产品。


可见,黄萎病菌对我国苜蓿产业乃至整个草业的威胁是巨大的,发生黄萎病害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二、发生黄萎病后植株表现


苜蓿发生黄萎病后主要表现为黄化、矮缩、萎蔫等症状。发病初期叶尖和叶缘开始变黄色或黄紫色。主要表现由叶尖向下形成“V”字型褪绿斑, 植株上部叶片常沿中脉对折。叶片变为浅黄色, 最后呈黄白色至全株干枯。病株叶腋部产生的分枝细而短。病株的高度常为健株的2/31/2。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呈黄色至深褐色

。田间湿度大时, 有时可见枯死的病茎表面有一层灰白色的霉层( 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


苜蓿黄萎病,为苜蓿草中的毁灭性病害,曾于我国新疆、张掖出现

维管束呈黄色至深褐色

三、疑似发生黄萎病应该怎么做


1.种植户疑似发现上诉症状怎么办?


若发现有上诉相似症状,首先我们应该不惊慌、不传谣,积极将情况反应给相关部门例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农村局等,待相关专业人员前来鉴定。


2.种植户地块已发生黄萎病怎么办?


  • 1) 先行封锁该地块,禁止疫区苜蓿种子与草产品外销,然后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采取积极的措施消灭病株和进行土壤处理。


  • 2) 对曾在病田内作业的农机具进行消毒,防止将病菌带入健康的苜蓿田中。


  • 3)同时注意去排查同一批种子建值的苜蓿地,相同农机具刈割过的苜蓿草是否感染黄萎病。


  • 4)在配合相关部门处理好病株、处理好土壤后,要注意下茬作物的种植。应当选择种植小麦、玉米、油菜、油葵、高粱、亚麻、辣椒等禾本科非寄主作物,而不宜种植棉花、草木樨、紫云英、红豆草、马铃薯、啤酒花、甜菜、番茄、瓜类等作物。


有条件的还可考虑水旱轮作苜蓿作物与水稻,曾经在在阿克苏、巴音郭楞和伊犁苜蓿黄萎病发生点就实行了两年以上的水旱轮作,最终彻底根除苜蓿黄萎病的发生。


  • 5)待种植非寄主作物或水旱轮作三年左右后,可根据情况考虑是否重新建值苜蓿地。且再次种植时应当采取强有力的预防措施


苜蓿黄萎病,为苜蓿草中的毁灭性病害,曾于我国新疆、张掖出现

苜蓿草是我国草业的排头兵


四、种植户们应当如何预防苜蓿黄萎病


黄萎病一旦发生,就会给苜蓿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当年的苜蓿产品没有收益,而且还需要耗费大量财力人力才能根除黄萎病;同时还会带来大量的麻烦事。因此,种植户做好预防是很关键的。木木在此给种植户们三点预防建议。


其一、应当严控种子来源,播种无病种子。购买苜蓿种子应当选择经国家相关部门检疫合格,正规大牌的种子。


其二、种植户们应当熟知上述黄萎病的症状,从而提高对病害的敏感性,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其三、应当及时对作业机具特别

刈割压扁机械、青贮收获机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消毒可用10%的家用漂白粉液对刈割刀具等进行撒布,随后再用高压清水冲洗。


【木木总结:】

苜蓿黄萎病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病害,而且目前尚无有效的化学药剂可以根除。苜蓿黄萎病一旦发生,就会对苜蓿地造成巨大的破坏,影响多年的生产,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防疫预防十分关键。

防疫的大头在于国家对进口相关产品的检疫和科研机构培育抗病品种、研制相关化学药剂;但是防疫的关键却在每一个种植户手中,种植户一定要选择学会识别”苜蓿黄萎病“,若有发生,应立即报告给相关部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