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揭示中國家庭的普遍現狀:缺失的爸爸們

“在孩提時代,我不能想象還有什麼需要比父親的保護更強烈。——弗洛伊德”


《囧媽》揭示中國家庭的普遍現狀:缺失的爸爸們


這個春節大火的《囧媽》講述的是兒子伊萬在處理自己婚姻和事業危機時,陰差陽錯地的陪同母親上了去俄羅斯的火車的故事。


《囧媽》上映以來,很多人都在裡面找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找到了和母親矛盾爭吵的模式。大家津津樂道的是伊萬與母親的愛恨情仇,但是卻很少有人看到,這樣一部影片也同樣隱射了我們中國家庭中父親角色的常態缺失的現狀。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即使有父親的存在,也是形同虛設。


在《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中指出,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鎮,0至5歲兒童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人是母親,其次是祖父母;但父母雙方共同照料的只佔7.5%。在日常生活照料過程中,父親角色發揮不足。0至5歲兒童中,22.4%的兒童與父親平均每週見面次數為0。


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發佈的對兩萬名家長和兩萬名學生進行的“初中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發現:僅有3.44%的孩子會選擇父親為情感傾訴對象。


而學齡前孩子的情況同樣如此,幼兒園裡大部分老師都是女性,每天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照顧孩子生活起居的也是母親居多,孩子和父親接觸的機會和時間少之又少。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親的參與度確實少之又少。但是父親對於孩子的教育,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01

父親教育的重要性


  • 幼兒心理學家格塞爾曾指出:“失去父愛是人類感情發展的一種缺陷和不平衡。”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比母親更有計劃性、目的性,知識面廣,又兼具勇敢、獨立、果斷的個性品質。


  • 德國哲學家弗羅姆在其《愛的藝術》中說:“父親雖不能代表自然界,卻代表著人類存在的另一極,即科學技術的世界,法律秩序的世界,閱歷和冒險的世界。父親是孩子的導師之一,他指給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可見,父親參與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有很多人認為,母親細心又有耐心,更適合教育孩子。


被許多科學家和教育學家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二個牛頓”的斯賓塞指出父親是孩子的一個引導者,是通往外面世界的引路人。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無論是智力訓練,還是道德、品質培養,無論是性格培養,還是情感教育,父親都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這種影響無論是好還是壞,都同樣巨大。


20世紀30年代,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裡,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做在別人前頭,而不能落後於人。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後的年代裡被證明是非常寶貴的。在以後的學習、生活或工作中,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儘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坐在前排”。


瑪格麗特不光是學業上出類拔萃,她在體育、音樂、演講及學校的其他活動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學生中鳳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


正因為如此,四十多年以後,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才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明星,她就是連續四年當選保守黨領袖,並於1979年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壇長達11年之久,被世界政壇譽為“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囧媽》揭示中國家庭的普遍現狀:缺失的爸爸們

“鐵娘子”---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事實上,每個孩子不僅需要一位在物質意義上扮演著保護者、供給者的父親,更需要父親在精神上給予支持。


如果孩子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找到這樣的父親,那麼他就會在虛擬的世界中尋找。如果孩子的父親是一個專制、狹隘、粗暴的人,那麼他就會在以後的生活中尋找民主、寬容、智慧的精神之父。


02

父親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呢?


  • 第一:經常跟孩子“親密接觸”,通過身體的近距離接觸,來縮短心理上的“距離感”


看到孩子總是依偎在母親的身旁, 人們會想當然地認為孩子更喜歡母親,其實不然。


約翰·福伯斯爵士曾經做過大量的心理實驗,得出一個結論:孩子取悅父親的程度要遠遠超過取悅母親的程度。


孩子在依戀心理開始產生時,他對雙親的依戀是相同的,但當來訪者在場時,孩子本能地會把父親和母親區分開來。父親在場時,孩子們會表現得更加積極,更多地微笑,他們會隨時關注著父親。


可惜的是,儘管父親和孩子在一起時總會帶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然而有些粗心大意的父親卻用自己的嚴厲、粗暴將孩子的這種情感完全扼殺掉了。


由於父親在身體、氣質和思維上的特點,他總是能積極地解決各種問題(至少表現出來是這樣),總是勇敢地承擔家庭的責任,總是以建設者、改變者的形象出現,因此很容易被孩子當作心中的偶像。孩子也總是從父親身上獲得面對外部世界的信心。


甘地是印度的國父,也是印度最偉大的政治領袖。他的爸爸是一個以身作則,並且不厭其煩地教導子女向善、行善的好父親。他個性耿直忠厚,從來不做非分或違法的事。


在擔任首相期間,不但不會仗著自己官高勢大到處欺壓百姓,反而清廉自守,勤正愛民,絕不接受任何人的賄賂。所以,甘地的爸爸並沒有為家裡賺取大筆的財富。


有一次,當時的英國政府派遣傑魯士督學到學校測驗學生的英文程度。傑魯士一共出了五道題目,其中四題甘地都答對了,只有“茶壺”這個字不會寫。他坐在位子上盯著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來。


這時,老師剛好走到甘地後而,看見甘地還有一題沒作答,就頻頻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腳,暗示甘地偷瞄鄰座同學的答案。可是甘地不但不願偷看別人的答案,反而很快就把考卷交了出去。


當考試成績發表之後,老師把甘地叫到面前對他說:“傻孩子,偶而作弊一次有什麼關係?這次全班同學都考滿分,只有你一個人考八十分。如果你聽老師的話,一定可以考一百分。唉!真可惜,就差你那二十分,不然我們就可以接受表揚了。”


儘管老師這麼抱怨著,甘地卻不以為然地反駁老師:“我覺得靠作弊獲得高分而被表揚是可恥的,那樣會辜負了父親對我的期望,我堅持憑我的實力考取滿分。”說完,甘地就揹著書包回家了。


從小到大、到老、到死,甘地無時無刻不以父親為榜樣激勵著自己,他就是這麼的擇善固執,所以他能以革命家的冒險精神,反抗英國殖民政府的無理壓迫;又能以宗教家悲天憫人的胸懷,為印度全體人民爭取獨立、自由,並且成為印度人民心目中最偉大的——聖雄。


《囧媽》揭示中國家庭的普遍現狀:缺失的爸爸們

聖雄-甘地


所以父親們應該利用孩子對自己的崇拜,多與孩子親密接觸。如此一來,孩子會變得更加有安全感,更加自信,更加遊戲。


  • 第二:發自內心的理解孩子,通過“心貼心”的交流來打破“父愛無知”的壁壘,建立真正的朋友關係


父親與孩子的關係不只是單一的撫養與被撫養的關係,父親相較於母親,更容易成為孩子的朋友。


尤其是孩子到了與母親關係的“斷乳期”時,父親是幫助孩子走向獨立的重要因素。只有父親的合理介入,才能讓孩子由最初的和母親的二元關係轉變為和父母親的三元關係。這為他今後與他人相處的模式奠定了重要基礎。


父親不僅要觀察、瞭解孩子的言談舉止,更要進去孩子的內心世界,真正發自內心地理解、同情、支持他。只有這樣,孩子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和反省能力才會極大地提高。


美國康涅狄格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家庭研究專業的名譽教授若納爾(Ronald Rohner)在其發表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評論》刊物上的研究報告明確指出:“父愛與母愛同等重要,在許多實例中,父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甚至遠遠超過母親。父親與孩子成為朋友,讓孩子能持續地感受到來自父親的認可和贊同,這種正面感受更有助於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全書》中寫到一個這樣的案例:


小斯賓塞時作者的侄子,很小時父母雙亡,因此由斯賓塞收養。


小斯賓塞到中學時,各科成績都十分優異,但是在有一次的數學考試時,卻沒有得到第一名。為此他悶悶不樂,好像發生了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當時作者安慰小斯賓塞,告訴他:“我們不可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非常好,一個人也不可能永遠拿第一名。”小斯賓塞問:“如果是您,您會怎麼做呢?”這時,作者回答他:“我會去主動祝賀那位得到第一名的同學。”


後來,小斯賓塞在日記中寫道:“我彷彿聽到了一個朋友的勸說,我覺得自己得到了另一種新的快樂。當我去主動祝賀那位得到第一名的同學時,他流露出感激之情,這令我終生難忘。要知道,他已經為此努力了整整三年,之前只是因為我的存在而沒有如願。”


《囧媽》揭示中國家庭的普遍現狀:缺失的爸爸們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全書》


這就是父親的力量!當孩子品嚐失敗時,我們要激勵他“沒關係,一切可以重來”;當孩子陷入悲觀時,我們要鼓勵他“你已經開始走向成功”;當孩子遭遇不公時,我們要安慰他“這不是你的錯”;當孩子心生怨懟時,我們要提醒他“每個人都會犯錯,要寬容一些”。


  • 第三:真正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放棄自己的“統治者”地位,真正從人格上去尊重共孩子


在很多的家庭中,父親總是充當著統治者的角色。他們也許是因為工作過於勞累,也許是因為個人的遭遇問題,很多父親總會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就衝著孩子大發雷霆,使孩子陷入極度的恐懼中,使孩子稚嫩的心靈在這種恐懼中瑟瑟發抖。


董卿是我國著名央視主持人,她曾在節目中提到了父親的專制,父親對她的嚴厲和苛刻是超過一般人的想象的


很多人難以想象,一個知識分子可以對自己的獨生女兒多麼苛刻。苛刻到什麼程度,比如就是不讓她照鏡子,母親不能給她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體活動等等,從高一開始到高三,每個寒暑假必須要自己打工掙錢。能掙多少錢呢?一天一塊錢。幹什麼活呢?乾的就是賓館的清潔工。


最後董卿說道:這種教育方式不是沒有問題的,雖然現在大家可能覺得我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我還會生出一些自卑情緒,這在外人看來是難以理解的。


《囧媽》揭示中國家庭的普遍現狀:缺失的爸爸們

董卿談童年陰影哭成淚人


如果父親真的為孩子的幸福和前途著想,那麼就千萬不要在家充當一個統治者的角色。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文學家、教育家,他對兒子傅聰的教育值得我們學習。《傅雷家書》中曾提到一件事:


傅聰出國深造的期間,由於他想換一個學習環境,提出去蘇聯學習,寫信給了父親。當時的傅雷並沒有專制的要求他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而是在家書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至於學習問題,我並非根本不贊成你去蘇聯;只是覺得你在波蘭還可以多耽二三年,從波蘭轉蘇聯,極方便;再要從蘇聯轉波蘭,就不容易了!這是你應當考慮的。但若你認為在波蘭學習環境不好,或者傑老師對你不相宜,那麼我沒有話說,你自己決定就是了。但是決定以前,必須極鄭重、極冷靜,從多方面、從遠處大處想周到。”


在書信中,既尊重了孩子的意願,又給他分析了利弊,最重要的是給他留足了選擇的空間。當父親放棄成為一個統治者,他的孩子才能生長出自己的意志。


03

總結

今天我們主要講了“父愛”這個話題,首先分析了父愛的重要性,然後給出了父親應該如何教育孩子的3種方法:

第一:經常跟孩子“親密接觸”,通過身體的近距離接觸,來縮短心理上的“距離感”

第二:發自內心的理解孩子,通過“心貼心”的交流來打破“父愛無知”的壁壘,建立真正的朋友關係

第三:真正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放棄自己的“統治者”地位,真正從人格上去尊重共孩子


寫在最後


對於教育孩子來說,無論是目的、願望,還是結果,都需要給予孩子恰當的水、陽光、養料,都需要父親的正確引導。唯有這樣,孩子才能茁壯成長,有朝一日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