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邏輯有問題嗎?

簡娥菊


自然是有問題的。

為了製造戲劇衝突與戲劇張力,必然會對歷史和作品劇本作一定的修改。常言道: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影視作品常常會誇張化敘事、浮誇式表演、臉譜化角色,其中的故事邏輯自然多少會脫離實際生活,然而好的影視作品也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影視作品中的邏輯是否有問題,這無需多言,只是這邏輯是否能夠自洽,如同一些架空、幻想類的作品,只要能邏輯自洽,被大多數人接受認可,亦不失為一部好作品,《康熙王朝》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aplussign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史實邏輯性錯誤

《康熙王朝》是由陳道明、斯琴高娃主演的歷史、傳記類電視劇,是在二月河的小說《康熙大帝》基礎上改編的,主要演繹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時的歷史故事。該劇從順治皇帝哀痛愛妃董鄂妃病故時講起,直至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駕崩而止。2011年12月,該劇獲得中國電視劇產業二十年“百部優秀電視劇”獎。但此部電視劇中,史實錯誤眾多,在此整理,供大家分享、交流:

第一:孝莊太后,本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塞桑的女兒。康熙的祖母經常在劇中自稱孝莊,但“孝莊”是死後的諡號,她本人是不能用諡號自稱的,本人在世時是不知道的,更不可能說“我孝莊如何如何”之類的話。還有劇中她的死亡時間是錯誤的,歷史記載是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康熙給祖母上尊諡: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但劇中好像安排到了康熙四十幾年。孝莊死時,康熙侍奉在旁,而劇中則說是康熙在外征戰。並且,在太皇太后薨後,蘇麻喇姑的牌位居然與孝莊擺在一起,要知道蘇麻死後康熙不過按嬪禮葬之,她是康熙四十四年,是在孝莊死了多年後才去世的,若兩個人的牌位擺在一起,這也是不可能發生的

第二:董鄂妃比順治皇帝小一歲而不是大三歲,蘇麻喇姑比孝莊太后還大一歲,比康熙皇帝大四十二歲,而不是比康熙皇帝大三歲,蘇麻喇姑更不會與康熙發生什麼感情上的恩怨。蘇麻是孝莊皇太后的侍女,年齡與孝莊相仿,是康熙皇帝祖母輩的人,也是順治、康熙兩代皇帝的啟蒙老師。

第三:第二集中,順治寵愛的董鄂妃患上了天花,佟妃恨恨地對孝莊太后說:‘一個漢女’把皇上迷得七暈八素的。康熙生母佟佳氏稱董鄂妃為“漢女”,其實,董鄂妃是鄂碩的女兒,地道的滿人,況且,那個時候董鄂妃是皇貴妃,一個妃子怎可這般無禮?而且孝莊太后居然還封佟妃做皇后,連徽號都起好了。事實上,她是直接從妃母以子貴做了太后的,不是誰封的。

第四:第三集中,孝莊皇太后與順治帝在太廟裡面的對話那一段,太廟牆上掛著多爾袞的畫像,與事實不符,多爾袞死於順治七年,順治帝撤掉了他的廟享,廢了他一切封號,直到乾隆年間才恢復其親王封號,重新配享太廟,此時已經是順治朝晚年,所以此處顯然不可能有多爾袞的畫像。奉先殿內,祖宗畫像中居然有乾隆皇帝的像,乾隆是順治帝的從孫子,居然成了列祖列宗。

第五:電視劇開頭中,康熙的伴讀和親信魏東亭是虛構的人物,原型為曹寅,即曹雪芹的祖父。而魏東亭的父親魏承謨也是虛構人物,原型為範承謨,這兩個人物均為劇作家杜撰的人物。

第六:康熙的父親順治帝,其死因是歷史一大謎團,我們姑且認為他是患了天花而死。但在劇中,前後是矛盾的,如果認為順治沒有死、出家了,後來康熙也見到了出家的他。但在,最後一集,康熙自己又說他“八歲喪父,九歲喪母,是孝莊太皇太后帶著自己衝破堅難險阻……”。

第七:第七集中,劇情裡康熙七年京試大考,主考官是蘇克薩哈。但是據史料記載蘇克薩哈是在康熙六年卒,不符合史實。而且史料記載首輔索尼也是康熙六年卒,但是劇中此時索尼還在,不符合歷史。第十集中,劇情裡康熙親政,說的是康熙六年,這與史實相符,並且和電視劇的第七集的時間順序相矛盾。

第八:康熙的第一任皇后並不是名叫赫舍裡,赫舍裡是她的姓,她的名是什麼史書上沒有記載,電視劇中,她只生了一個兒子就難產死了,這是錯的,歷史上她生了兩個兒子,第一個是承祜,可惜4歲的時候得病死了,後來才生胤礽,胤礽也並不是一出生就叫胤礽,而是叫保成。第十集中,索尼說她的父親是索額圖,其實赫舍裡皇后是索尼大兒子噶布拉的女兒,索額圖是她的叔父。

第九:清史上的撤藩是尚可喜首先提出的,這是歷史事實,不可隨意篡改。劇中卻把撤藩改成了是吳三桂首先提出的。耿精忠是靖南王,不是鎮南王,這個錯有點離譜。吳應熊本來就是額附,娶的是皇太極的十四女,劇中說“太皇太后待之如皇親國戚”,可他本來就是皇親國戚。第三十五集中,張廷玉說為了恩寵平西王吳三桂,將康熙的四姑姑吉爾濟特氏下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熊這是錯的,歷史上下嫁給吳應熊的是康熙的第十四姑姑和碩恪純長公主,即上面提到的皇太極第十四女,她不姓吉爾濟特氏,是姓愛新覺羅氏。索額圖說為了恩寵平南王尚可喜,把康熙的四姐和順公主下嫁給尚可喜之子尚之隆,這也是錯的,歷史上的和順公主不是康熙的四姐,是順治皇帝的養女。明珠說為了恩寵鎮南耿精忠,將康熙的三妹柔嘉公主下嫁給耿精忠之弟耿聚忠,這是錯的,歷史上的柔嘉公主也是順治皇帝的養女。

第十:朱慈煥(1633年—1708年),崇禎皇帝的第五子。明崇禎帝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殤,只剩下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煥。朱慈煥因與四哥(同父同母)朱慈炤同歲,所以人們習慣把他稱作“朱三太子”,並不是劇中所說的朱慈炯謀反。雖然本人並無復明逆反之意,但朱慈煥的存在對滿清政權而言始終是一個威脅,很多人藉著擁立他的名號從事逆反活動,“朱三太子”成了當時的一種旗號。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朱慈煥在汶上縣被捕,並於當年被清康熙帝以“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為罪名凌遲處死,享年七十六歲。

第十一:第二十七集中,姚啟聖對村民說自己已經六十四歲了,可其實姚啟聖只活不到六十歲。姚啟聖(1624-1683),是清代康熙年間的傑出政治家,收復臺灣的決定性人物之一,曾擔任福建總督,當政期間以執法嚴明著稱,在收復臺灣戰役中功勳卓著。

第十二:鄭經死於1681年,此時臺灣並沒有被清廷收復。1683年向清朝投降的是他的兒子鄭克塽。而劇中安排鄭經自殺於清軍克臺之日,違背歷史事實。劇中康熙收復臺灣時,已經有四五十歲,而清政府收復臺灣是在1683年,康熙生於1655年,當時只有十八歲。

第十三:康熙居然封自己的女兒為藍齊格格,後來才封了和碩公主,皇帝的女兒生下來就是“公主”,王爺們、宗室的女兒才稱為“格格”。藍齊格格住在母親宮中,先不說歷史上實際沒有這個公主,就算是有,也不可能與母親同住一宮,清朝皇室,妃嬪們生下皇子皇女,即刻就會被保姆抱走,養育在乾東西五所、西三所、南三所等等地方,公主從出生到出嫁,與親生母親的見面恐怕也就幾十次,無非是大小節慶而已,怎麼可能住在一起十六年?還有,李德全李公公居然管康熙的女兒直呼其名,怎麼可以?康熙帝只有榮妃,既固倫榮憲公主的母親。藍齊兒的原型即固倫榮憲公主(皇三女、二公主),是康熙帝的掌上明珠,最疼愛的女兒,但沒有嫁給葛爾丹,而是比公主大三歲的蒙古部落貴族王子烏爾袞。

第十四:第七集中,孝莊說:“前天夜裡,聖祖託了個夢,說是陵寢不穩……”;第十五集,明珠說:“皇上,大清律乃聖祖所定,雖當今皇上也應遵守……”實際上清聖祖就是康熙的廟號,歷史上稱“聖祖”的也僅此一人而已,何況,這是個廟號是過五十多年後,雍正即位後才能定下,所以這兩處情節很荒謬。“聖祖”託夢以後,緊接著孝莊皇太后即前往東陵。如果正如孝莊太后所說,是祭祖的話,應該去瀋陽,即奉天,當時遵化只有順治的孝陵,誰家母親看兒子稱“祭祖”?

第十五:惠妃:即聖祖惠妃,納喇氏(就是那拉氏),郎中索爾和女,初封庶妃。康熙九年生三子承慶(殤)。十一年生皇長子(排序五子)胤禔。慧妃:博爾錦吉特氏(?—1670),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鬱錫之女,幼年被選進宮,尚未冊封,於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為慧妃。電視劇中是生皇長子(排序五子)胤禔的妃子,就應該是惠妃,而不是慧妃。並且,慧妃被封為皇貴妃,這也是錯誤的,歷史上她的最高等級就是妃。

明珠與慧妃的見面過於隨便,按照宮廷禮儀,明珠是不能隨便入後宮的,慧妃與其哥哥的見面不會這麼容易,即使見面,也是君臣有別。容妃隨侍康熙左右可隨意傳見大臣,一來後宮嬪妃不得干政,在皇帝與大臣議論朝政時嬪妃不可能在場,二來皇帝也不可能讓自己的女人隨便在眾大臣面前拋頭露面。電視裡自從皇后死了後康熙沒有立別的女人當皇后,這是錯的。康熙的四位皇后中沒有容妃,也沒有所謂的孝慈仁皇后。康熙皇帝在位時正式冊封的皇后有3人(嫡後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繼後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繼後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康熙去世後,雍正帝的生母德妃母以子為貴由妃直接成為皇太后即孝恭仁皇后,死後的待遇是皇后。其實康熙皇帝有一位“榮妃”,生了五子一女,“容妃”乃是乾隆寵妃,我們相傳的“香妃”經考證就是歷史上的容妃,而清朝皇帝們的妃子,名號是沒有相重的,《清史稿后妃傳》中也未曾見過與劇中容妃經歷相似的嬪妃。

第十六:第十五集中,覲見的俄國人竟然穿著燕尾服,還要求通商?後來三十一集,俄羅斯使臣還是那個被十五集被驅逐出境的、穿著燕尾服的俄國人。還有,那個朝鮮使者,基本還是唐中期時的造型。

第十七:第四十集中,康熙御駕親征之前,居然說,當年鐵木真就是從這條古道打進北京,使大宋王朝只剩下了半壁江山,可大宋王朝一直不曾擁有過北京。鐵木真建立蒙古帝國時期,北京當年是金國首都。噶爾丹(1644年-1697年)居然敢隻身進北京,還那麼年輕,不應該了。在第一次征討噶爾丹時,康熙斥責福全沒有保護好胤褆,而福全對胤褆也是畢恭畢敬,事實上,福全是親王,康熙皇帝的二哥,對自個兒的大侄子、當時連郡王都不是的胤褆似乎犯不著如此。康熙皇帝歷史上三次親征準噶爾,是打擊、剿滅、肅清的過程,並未失敗過。還有,皇帝軍前帶著妃子,怎麼有點隋煬帝的味道?征討準噶爾的時間,歷史上發生在康熙二十三年、三十六年、三十七年,而劇中安排在了二十八年。並且,清兵與噶爾丹交戰時,噶爾丹是以駱駝來組成“駝城”來與清軍交戰的,而該劇中沒有。噶爾丹也不是被胤褆殺死的,歷史上一說他是最後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服毒自殺。

第十八:電視劇中康熙第四子(就是後來的雍正帝)名為“胤禎”,這大錯特錯。“胤禎”是康熙第十四子,而並非皇四子(雍正帝)。歷史上,皇四子(即雍正帝)名為“胤禛”。劇中,把兩個人的名字弄混了。

第十九:太子廢立的時間,歷史上第一次立胤礽為太子是在康熙十四年,第一次廢太子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第二次立太子是康熙四十八年,第二次廢太子是在康熙五十一年,也就是說,胤礽這個太子前後算起來一共做了三十七年,而劇中出現了“我做了四十年太子了”,想必這個太子數學不是很好。

第二十:劇中提到康熙手書“正大光明”匾懸掛於乾清宮,並更名為正大光明殿,實際上,“正大光明”的匾最早是康熙的父親順治皇帝手寫的,康熙在臨摹之後刻在了石頭上,乾清宮最初掛的是康熙的孫子乾隆臨摹的,後來著了場火給燒了,嘉慶皇帝又臨摹了一次,現在掛的那個應該是嘉慶皇帝寫的。而且,正大光明殿也不是乾清宮,而是在圓明園的四十八景之一,也是乾隆給起的名兒,後來被英法聯軍給燒了。

第二十一:歷史上的周培公是個小角色,他只是清軍裡的一個幕僚。歷史上,周培公長於計謀,曾因功授七品官。圖海統領大軍進至潼關時,他上《平涼策》,因此被招為幕僚。清軍攻下平涼咽喉虎山墩後,堅不可摧的平涼城已置於清軍炮火之下。這時,在王輔臣部下任總兵官的黃九疇及布政使龔榮遇得知自己的同鄉周培公在圖海大將軍帳下做幕僚,於是願做內應,勸降王輔臣。圖海最終沒費一槍一彈降服王輔臣。但劇中說周培公得到重用,任撫遠大將軍,有兵力20餘萬等等,是不真實的。還有,康熙皇帝曾下旨,讓西方傳教士到全國各地測繪地形,並繪製了《皇輿全圖》,但在劇中,它卻成了“周培公”的作品,這是與史不符的。

第二十二: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福建安溪湖頭鄉人。清朝著名的清官、理學名臣,也是有爭議卻又深得康熙帝信任的人物。同時代的學者尊稱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國”。晚年的李光地得到了康熙的寵信,出任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康熙每有大事,都將他召入便殿,秘密相商,稱他“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太子被廢后,李光地開始輔助後來的雍正帝。雍正帝稱李光地為“一代之完人”,雍正元年(1723年)追贈太子太傅。

第二十三:第四十五集中,康熙問胤礽索額圖弒君一事,胤礽承認曾與他密商過,康熙稱以後不會提起此事。康熙廢除太子胤礽,胤礽暈倒。赫舍裡·索額圖(1636年-1703年),是康熙年間權臣,滿洲正黃旗人,索尼第三子,孝誠仁皇后的叔父,世襲一等公。康熙八年(1669)至四十年,先後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曾參與許多重大的政治決策和活動。康熙帝繼位之初,鰲拜擅權,索額圖輔佐計擒鰲拜,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故深受信任。後來,他因參與皇太子之爭,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饑饉而死。納蘭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範,滿洲正黃旗人。他是康熙朝的重臣和權臣,後來卻因為朋黨之罪被罷黜職位,後雖官復原級,卻再也受不到重用,最後鬱郁而死。而電視劇中,愣是把索額圖和明珠寫到了康熙皇帝開千叟宴上。明珠不姓明,他姓納蘭,可是在電視上卻稱為“明相”,另外“索中堂” “鰲中堂”也犯了類似的錯誤。在此,值得提到的是,納蘭明珠的兒子是納蘭性德,為“滿清第一詞人”。

第二十四:最後一集,當初演康熙和魏東亭的兩個小演員,又演了他們的孫子弘曆與魏子玉。在最後的結尾處,康熙在駕崩方式也很新奇,巧將雍正皇帝即位的歷史謎團揉入其中,坐著就歸天了,即位詔書也沒有宣讀,康熙死在朝堂上也真是個奇聞,巧妙的避開了康熙死因、雍正繼位的兩大歷史謎團。事實上,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十三日晚,康熙死在北京西北郊的暢春園。



撿便宜能人


《康熙王朝》電視劇中,有一集是康熙帝召見三藩,期間來了一位俄羅斯大使。說什麼讓大清國臣服俄羅斯什麼的。康熙最後給大使的話是讓他回去告訴彼得,“大清國寸土不讓”這麼個意思。那麼問題來了。吳三桂此時還沒造反,那麼也就是這時的時間還在1678年(吳三桂卒年)以前。然而彼得大帝即位是1682年,1689年才掌握的實權。那麼些期間兩者怎麼會有時間上的交集呢?有沒有大神能科普一下歷史呢?到底是我沒搞懂關係,還是劇情需要而進行改編的呢?




Memor丶淺


你好,我是吉麗影視剪輯,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

其實一部歷史改編的電視劇有些地方是符合邏輯的,你要說它符合邏輯那也是漏洞百出。就拿康熙王朝這部劇來說,總體邏輯還是不錯的,它抓住了觀眾的心,才會成為經典。但有些地方不符合歷史,比如說

斯琴高瓦所扮演的孝莊皇太后在自稱時也曾經說道,“我孝莊”這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要知道“孝莊”這是一個諡號,只有在人去世之後,文武百官以及皇帝才會為她議定的!換言之,人活著怎麼可能會知道自己的諡號呢?

再一個盛京地區是清王朝的龍興之地,因此它並沒有像其他地方一樣設置省作為行政區劃,而是設置將軍作為盛京地區的行政機構。因此,在電視劇中,康熙皇帝將周培公貶到盛京去當巡撫,這顯然不符合滿清王朝的行政區劃,不過是二月河先生所虛構的部分罷了!其實,在歷史上,康熙皇帝確實將周培公貶謫到盛京地區去了,但不是去做巡撫,而只是做一個小提督罷了!

還有很多與歷史有所出入的地方就不一一列舉了。其實只要觀眾說好那才叫好。





吉麗影視剪輯


感謝官方給我這個機會來解答,這是我自己的理解希望大家喜歡,我是一個熱愛影視,熱愛中國電影的影迷,同時也是一位影視領域創作者,我喜歡武打片、愛情片,目前在一家電影院工作,所以對電影有很多的研究,針對這個回答,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康熙王朝》是一部由陳道明和斯琴高娃主演的歷史和傳記電視劇。它改編自二月河的小說《康熙大帝》,主要講述清朝統治的歷史故事康熙。該劇從順治開始,當時皇帝哀悼他心愛的公主董鄂妃的死亡,直到康熙在他61年的統治中死去。2011年12月,該劇獲得中國20年電視劇行業“百佳電視劇”獎。然而,這部電視劇中有許多歷史錯誤,在這裡為大家整理分享和交流:

第一:孝莊本皇太后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塞桑的女兒。康熙祖母在劇中經常稱自己為(399006 ),但“孝莊”是她死後的諡號。她不能自稱死後的頭銜,她活著的時候也不知道,更不用說“我好嗎孝莊”等等了。此外,她在劇中的死亡時間是錯誤的。歷史記錄是康熙12月26日,康熙紀念她的祖母:孝莊仁宣誠龔賢·伊天啟聖文皇后,但這出戏似乎已經安排了康熙40多年。孝莊他死時,康熙在他身邊服役,而在劇中康熙在外面戰鬥。此外,泰皇女王去世後,蘇麻喇姑被置於孝莊之後。你應該知道蘇麻死了(399002 ),但被作為妾埋葬了。在孝莊去世多年後的44年,她去世了。如果兩者放在一起,這就不會發生。

第二:董鄂妃比順治皇帝小一歲,但不比康熙皇帝大三歲,蘇麻喇姑比孝莊太后大一歲,比康熙皇帝大42歲,但不比康熙皇帝大三歲,並且蘇麻喇姑不會與康熙有任何感情上的怨恨。蘇麻是皇太后孝莊的侍女,年齡與孝莊相似,是皇帝康熙的祖父母,也是皇帝順治和康熙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大家喜歡我的解答那麼希望大家能關注我,給我一些建議,我會虛心接受的,謝謝大家。





楊老大快樂生活板塊


前排高票都在吐槽關於史實的出入,其實對於我們普遍大眾,其實沒毛病。本劇很清晰的將康熙一生分為四個階段: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徵噶爾丹。對於很大一部分觀眾甚至是非史學專業大學生形成那個階段的歷史邏輯都是很有幫助的。本劇很清晰的描述了清朝康熙一朝的歷史。即使後面諸如陳廷敬、蘇麻拉姑等人生卒年有出入,觀眾只需相對改正即可,大局不會受到影響。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康熙王朝》做到了一般歷史劇的基本“要求”。其次,電視劇就是電視劇,非正史紀錄片,還要講求娛樂性、可看性。當前大部分歷史劇都不能說百分百按照《起居錄》、《清史》而來,要添加一些“花邊”使人物性格更加豐富、歷史事件更加引人。《康熙王朝》體現的是康熙“千古一帝”的特點,著墨於康熙的雄才大略、胸襟、眼光。從這方面來說,這部劇拍的真的十分深入人心,各位演員對人物的刻畫也入木三分。真正的好劇,是點到為止。尤其是歷史劇,不能什麼都演的那麼透,不能把道理全跟你說清。能在歷史留名的人,都有其過人之處。領悟,思考,學習。能做到這一點,你這部劇也就沒白看。


青年影視匯


1、太后不能稱康熙為“皇上”

劇中經常出現太后稱康熙為“皇上”的鏡頭。作為臣子百姓,是都可以稱呼康熙為“皇上”;而太后是皇帝的母親,身份比康熙更高,她應該稱康熙為“皇帝”。

2、董鄂妃其實是旗人

《康熙帝國》第二集,順治寵愛的董鄂妃患天花,佟妃恨恨地對孝莊太后說:“一個漢女把皇上迷得七暈八素的。”“董氏,實董鄂妃,又作棟鄂妃,為八旗著姓。世祖(順治)妃嬪中,出於董鄂氏者共四人,一即孝獻皇后,內大臣鄭碩之女。順治十三年十二月已卯封皇貴妃,十七年八月壬寅薨,以皇太后旨追封為皇后。”

3、順治皇帝並沒有出家當和尚,而是死於天花

順治帝是得了天花而死,才讓玄燁登基,電視劇中說順治帝出家讓位玄燁,後面有一集順治帝以行痴師父造型出場。

4、孝莊太后不能自稱諡號

孝莊太后知道順治出家心思已定不可挽回後的一段獨白,其中說到“我孝莊……”。孝莊太后本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塞桑的女兒,13歲的時候嫁給皇太極,崇德元年被封為永福宮莊妃,她於康熙26年12月25日病死,康熙給祖母上尊諡:“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孝莊文皇后”是這位太后死後的諡號,諡號是死者的哀榮,也是對她一生的評價,孝莊太后自己不可能用諡號來自稱。



拾全音樂居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是影視領域創作者。

關於康熙王朝中的邏輯問題,我來為你講解一下。覺得可以的話,請給個認同。

一、少年康熙時代的瞎編亂造 歷史上的康熙皇帝勤政、刻苦。清入關初,規定皇帝每月逢五之日親臨太和殿處理政事,其它時間則靈活掌握。康熙帝親政後,改變此項規定,除實行逢五日臨朝,其餘每天到乾清門聽政議事,其後50多年,“早夜孜孜,有如一日”。臣屬曾勸他節勞,他說:“膚惟政治,務在精勤。再說批閱奏疏,更是件苦差事。他卻是不捨晝夜,一定將當天送達的奏章批閱完,從不拖拉。吳三桂叛亂時,每天多達三四百件,他批答如流,不積壓一件!晚年,他還說:他閱奏本“曾無一字疏漏”。他出巡外地,同樣閱奏章。他說:“於政事,無論大小,從未有草率完結者。


”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帝與歷史上的康熙帝大相徑庭,幾無相同之處:例如,編導把少年康熙帝沉靜、愛思考、刻苦讀書一筆抹煞,卻憑主觀想象,把他描繪成不愛讀書、頑皮、使性子、挑剔老師的頑劣少年。治黃、河務、撤三藩三件大事,本是少年康熙帝提出,並書之於宮中柱子上,日日提醒自己。而《康熙王朝》將此重要史實轉嫁到子虛烏有的所謂“伍次友”其人,由他提出,被少年皇帝採納的。為了迎合“觀賞”的需要,又製造出康熙帝、蘇麻喇姑、伍次友的“三角戀愛”。



2在皇帝身邊還有一個男人即魏東亭,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個人。可以肯定的是康熙也從沒遇到過女子下毒殺他的情況。 關於康熙少年時代比較正確的兩件事就是:第一,他確實出過天花,所以真實的康熙皇帝很可能臉上有麻子。第二,他確實參加過科舉考試,還得了第三名。

3、四位輔政大臣的一塌糊塗 《康熙王朝》將輔政的史實搞得一蹋糊塗:索尼老奸巨滑,明哲保身,毫無責任感;鰲拜專權奪權,遏必隆與蘇克薩哈不起作用。他們從輔政伊始,就展開鬥爭,起因是蘇克薩哈揭發鰲拜私自侵吞“圈地”。但這個設定卻是錯的。 其實,四輔臣輔政的史實既簡單又清楚。這四個人和歷史上的眾多輔政大臣一樣,經歷了同舟共濟、同床異夢和同歸於盡三個階段。 初期,他們四人和衷共濟,忠心耿耿,做了不少有益的事。但很快就有了矛盾。矛盾的緣起,源於蘇克薩哈與鰲拜的個人關係不睦而結仇。原因確實是鰲拜挑起重新調換已圈的土地的事件,使矛盾激化。但這個圈佔土地卻不是電視劇裡說的圈佔土地。希望能幫到你。


獵奇的電影


感謝回答問題!

我覺得這個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電視劇已經成為經典。

每部電視為了給觀眾展現出好的效果,尤其是這種歷史改編劇,勢必會和原創也一些出入。個人認為不必太在乎邏輯問題,電視劇有電視劇的弊端 ,只要作為觀眾的你在看時,你是享受的就好!

這部電視個人很喜歡,經常翻出來看看。看看孝莊的處事不驚、看看康熙的宏圖大志、看看蘇麻喇姑的伴君伴虎、看看容妃的端莊容忍、看看藍琪兒愛情故事……


Amy糖小果


有問題的,在電視劇裡,太后自稱自己孝莊,而孝莊文皇太后是她死後後代為她上的尊諡,那她自己稱自己孝莊這bug有點大。裡面的邏輯問題多在人物關係,還有皇三子的生母是莊烈愍皇后周氏所生,並非何貴妃。還有諸多類似問題。作者臺詞不夠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