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真的做得越多越有用吗?

ciaoshuang


事实恰恰相反,你有没有发现,读书的时候,笔记记得最好的女生,成绩往往都是中等。而学霸和学渣的笔记基本上都是很一般的。

1.很多同学记笔记,老师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都原封不动记下来,笔记极其公整。结果呢,一节课都在忙于记笔记了。

2.一节课最重要的是听课,是过脑。也就是要理解老师讲的内容。

3.学霸记笔记,不是强调一字不漏。首先要记自己认为需要记的内容。而不是忙于抄板书。

4.笔记记得越好,复习起来越不需要回忆、动脑,越容易。实际上也就越没有效果。

表面上的“劳体”并不是真正的勤奋,而潜在的“烧脑”,脑子动不停,才是真正的勤奋。

所以,笔记越简单越好,甚至用简写、缩写的方式记。等到复习的时候,脑子就要拚命回忆了,学习效果也就更好了!


学霸导师周成建


学习笔记,不是做的越多越好,也不是做的越多越有用。做学习笔记,一定要会利用。

第一 学科资料本。

一科一个笔记本,用它来记录老师的板书和章节的重点,这些笔记的最大作用,在于将典型例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同类型的题目汇总。这样,就可以在做一道题目时进行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的思考。


学科资料本的种类很多,比如语文有易错字词本、文言实词虚词本、作文素材本;数学有公式定理本,典型例题本;英语有单词本、语法本、作文本等等。

第二 好题、错题本

在一些学校和班级,好题、错题本是人手一本的。考前,大家都会把这个本上的内容再看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可以吸收其精华,防止同样的错误在考试中再次出现。好题、错题本不能仅仅是记录错题,还应该加上详尽的注释,包括思维误区,相关知识点,解题心得等等。经常分析上面的内容,可以使自己的错误率大幅度下降。



第三 计划总结本。

这个小本子,不仅要把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录下来,还有总结的作用。考生打开计划总结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计划已经完成,哪些还没有完成。

总之,笔记,并不是非有不可的,也不是记得越多越好。学习,应该以便捷高效为目标。备考,最重要的是要将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理解掌握且变成自己的知识。笔记本,只是优化复习的一个有效工具而已。


圩鑫法务


学习笔记真的做得越多越有用吗?王老师来回答这个问题。

笔记是我们理解、记忆和复习的辅助工具。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那些老师自己总结的,不照着课本讲的专题性内容,一般都是要做笔记的。

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在中间写下主题词;以主题词为起点画出几条分支线,并写上关键词;依此类推,再画出下一级分支线并写上关键词。

我们也要选择性的去做笔记,而不是记的越多越好。不能把做笔记变成了抄书或者抄老师的教案。

另外,上课最重要的任务是听课和思考,不能为了记笔记一节课手忙脚乱,老师讲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听,认真思考。记笔记不能影响听课,记笔记要抓时机,或者利用下课的时间来记笔记。这就要求同学们提前做好预习,这样才能兼顾听课和记笔记。

最后,一定要对所做的笔记进行复习,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不能记完笔记就放到一边。





小王老师的王老师


我是培训机构的韩语老师,反正我对笔记是很有要求的。每次上完课,我都会要求学生整理上课笔记发给我。不要求多,但是一定要中心明确。

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

不知道学韩语的小伙伴们有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在上课的时候我一直会强调笔记的重要性,这边给大家整理一下,大家可以看看: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当下我们会觉某些知识点或内容已经熟记于心了,但是过完一天或者一周,特别是周末班学员们,一周回来,老师上课让你回想的时候,你可能记忆模糊,甚至完全忘记了。

2便于携带

很多学生上到第二册,第三册内容的时候,每每想要回顾以前的内容,发现前一册书没有带,就开始不知所措。但是如果你笔记记得好,你可以拿出笔记翻看,帮助回忆,而且可以随时带在身边。

3记笔记也是在复习

我上课一直强调的是笔记要记两处。上课时候,老师讲到课本内容时候,现在书本上做好笔记。课下复习整理的时候自己再次整理到笔记本上。这其实就相当于课后的复习的过程。因为很多学生一提到复习,肯定会是拿出书本翻看,这样效果不大,不出两分钟肯定就困了或者开始玩手机了。

4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认定

很多学生学完了一个级别,会跟老师抱怨,老师我感觉一个级别学完了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于是我默默拿出我们班学霸的笔记问他,这些学过的内容都你知道吗?别人学完一个级别得到了一本厚厚的笔记,这是用钱买来的啊~于是他默默地看看只画过几条下划线的书和除了第一页自己名字之外没有任何笔记的笔记本——男默女泪——花了这么多钱买了一本书。

5记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to teach

其实记笔记还有助于对韩语语法的深度认知——记笔记不是抄书,是用你自己的理解能力重新去整理组织的过程。你可以想象成如果是你来讲解这个语法,你会如何想别人说明。而且你在一课一课的笔记过程中,你自己就会发现一些语法之间联系或规律。

    

       其实很多人可能再刚开始阶段,兴趣浓厚的时候坚持过一段时间,但是随后就开始懒惰了,而且这样的人并不少。那我想说的是——笔记是否能坚持下去,直接反映了你是否把学习坚持下去;笔记条理是否清晰,直接反映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是否清晰。

柚子基





这就是韩语


又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学习笔记多少为宜?[雾锁江]认为要分情况而论。

一般来说,文史类或者不熟悉的学科,则要多做笔记。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些能做到过目不忘的人在现实中毕竟是很少的。民国大师中,陈寅恪堪称“三百年来第一人”,通晓十几门外语,精通佛学、史学等多门学科,一生读书无数。虽然记忆力惊人,但他读书有个习惯,那就是做卡片。晚年他双目失明,继续做文史考据工作,除了查找资料外,他以前积累的卡片,为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如果是理工类,由于需要记忆的内容少,一般来说,理工类笔记可以从简

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中,一般老师并不主张学生过多记笔记。因为笔记记多了,学生用在思考问题上的时间就少了。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达,很多知识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这也减轻了笔记的负担。

现在高校老师上课大多使用多媒体,信息量很多,却也无需担心学生记不下来,为何?学生们上课都带着职能手机哩——一旦他们感觉有用,便掏出手机,“咔嚓”一声,这张PPT上所有的内容就都被他记录下来了。


雾锁江


并非越多越有用,反而是以少而精为宜。

对于学习笔记可分为二个情况:

1.课堂笔记

尽量少做,书上或使用的习题册上有的,直接用有色笔勾出来,老师额外补充、书中没有的知识点,要以要点的形式记下,最好记在课本或习题册相应的位置,这样看书复习的时候,就一并复习掉,而不必再去翻笔记本。

必须杜绝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抄黑板、做笔记的不良习惯,应把课堂时间集中用于听讲和理解上,否则上课学习效率将会很低。同时,上课笔记也不要太讲究排版及字体书写的美观,只记关键点,字迹以自己能看懂为原则,这样可节省大量做笔记的时间。

2.课后学习笔记

当做了一定练习题之后,就要进行归纳、总结,将知识网络化,用要点的方式、流程图或转化图的方式进行梳理。这类笔记可稍微详细点。

3.记住,学习笔记只是辅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的工具,不能为做笔记而做笔记。

不照抄书本,不记自己己经掌握的,不记自已都不想看的东西,更不能以自己所做笔记记得全面,字体、排版美观而洋洋自得,那是本末倒置。

如果掌握了,笔记也就可丢垃圾桶了。因为考试从来都不看哪位同学的笔记好,而只看学习效果,即能不能运用知识,答对试题!




思路生活


学习笔记不能用多少来衡量。

告诉你如何做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分做三个阶段来进行:

(1)课前预习记:学习新课以前学生要预习,把预习中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解决的字、词等内容都在这时完成,这是语文笔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2)课堂听课记:这是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要在听懂理解的基础上,边听边思维,总结出要点,概括成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然后再写到笔记上;

(3)课后巩固记:课后,学生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该课书后面的部分练习题,如要抄写的词语,要解释的字、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含义,填括号,造句等。



2020美满


引言

在开始这一篇文章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学时候的情景:

上课铃打响,老师开始板书,开始讲课。往往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的同学打开笔记本,拿起笔,开始抄老师黑板上写的东西,有些同学甚至还把老师说的很多话记下来。但是注意观察的话我们就能发现:上课埋头记笔记的人,最后的成绩都不是非常好,相反那些上课不怎么记笔记的人成绩会非常优异。

我们这一篇文章就来研究一下课堂笔记的学问。


本篇文章纲要

1 笔记是什么?我们有必要记笔记吗?

2 正确做笔记的方法是什么?


1 笔记是什么?我们有必要记笔记吗?

笔记笔记,顾名思义,就是用笔记载下来的比较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一些注意点,可能是我们平时容易遗忘的东西。总而言之,笔记是记忆的补充,是知识的浓缩。

那么,我们真的有必要记笔记吗?

我觉得十分有必要,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我们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而且我们脑袋里面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这时候就体现出笔记的重要性了。

笔记的好处大概有下面几点:

  1. 帮助我们加强记忆。我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些东西老师讲的时候头头是道,但是课后就会忘。这并不代表我们的记忆力有多差,也不代表我们当时没有理解知识。我们只是遗忘罢了。而一旦记笔记,将对我们上课时和课后同时带来好处。手写下来的东西,我们会发动至少三个感官,这样有助于加强记忆,同时在我们课后复习的时候一旦遗忘我们可以再一次看见这些内容,再一次的加深记忆。
  2. 加深理解。我们的理解程度与阅读时间和理解力成比例关系。如果我们理解力越强,完全理解一件事情所需要的阅读时间就越少。一般来说,我们对于课本上那些比较复杂的定义无法在仅读一遍的情况下完全理解这些内容。这个时候,记笔记的过程当中我们就能减慢阅读速度,这样可以加深理解,你也会有时间来反观这一个理论,看看自己究竟有没有理解它。
  3. 有收藏价值。这一点有一点牵强,主要是对于我这种有类似爱好的人有这样的好处。你三年记了很多笔记,然后在毕业之后整理物品的时候,将这些东西装订好,保存起来,看起来就很爽啊。
笔记是我们学习时候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都要学会使用它。但是如何做好一份笔记是非常有学问的。我们下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2 正确做笔记的方法是什么?

一位老师曾经和我分享过一个案例:他们班上有一个女孩,成绩很不好。去家访的时候就问她的父母她晚上回家都干什么。她父母就来诉苦了:他们天天陪着她学习,她每天晚上笔尖不停,天天到十二点多才睡觉。这让这位老师十分纳闷:这么用功的孩子,也不笨,这么考不好呢?后来看见她的笔记本才知道她天天晚上干什么。

这个女孩是一个十分喜欢整理的女孩,而且强迫症十分严重。她每天在课堂上记的笔记都是简单记录,回到家就把今天所有的课堂笔记慢慢抄在她自己的一个十分漂亮的笔记本上。自己的笔记本她还画了很多漂亮的画,来装点笔记本。

这个方法是十分错误的方法,原因就在于她忽视了记笔记的本质作用:帮助自己学习,不是用来让自己欣赏的。我们承认,一个比较漂亮的笔记看上去比较舒服,但是这位女孩她记的笔记自己从来不看,知识只停留在纸上

我们必须要明确记录什么东西,在我看来,在笔记上记录的东西有这些:

  • 上课内容的提要
  • 易混点
  • 自己总结的易错点
  • 老师叮嘱的内容
  • 自己理解后的大白话知识点

所以,笔记不是越多越好,相反,笔记是越精炼越好,如果一个字能看出一行的信息,那么我们一学期的笔记可能只有一张纸而已。

下面我介绍一种十分流行的记笔记方法:康奈尔笔记法。

先贴上一张iPad里goodnotes的康奈尔笔记本图片。

制作这种笔记十分简单,在纸上画上三条线分割即可。

下面来介绍一下每一个部分的功能:

正如这一张图片所示,一号区域写上日期和总标题

二号区域是十分简洁的重点提要,一般这个地方只记录一到两个词语,不记录句子。

三号区域就是笔记的正文部分,我们在记笔记的时候,要尽量用简单的东西去写,能简化就简化,这是核心宗旨。

四号区域是总结部分,总结这一节课的内容。

下面分享一下这种笔记的使用过程,我们以听一节课为例。

课上只使用三号区域,也就是笔记正文部分。

课后,对照三号区域提炼出重点词语写在二号区域里面。

复习的时候,我们需要遮挡三号区域,挑战一下仅仅看二号区域的几个词就回想出整个笔记的内容。

第一次复习结束之后,我们就要把自己的总结体会写在第四个部分。请注意:这一个部分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来说,这样才能表示自己是完全理解了。

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反复记忆这些内容,直到知识在我们脑海当中扎根。


总结

我们要明确记笔记的目的: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比谁记得多,主要还是要看效果,只有真正有效果的笔记,才是适合你的好笔记。


羔羊说睡眠


学习笔记做的越多越有用吗?

其实很多人都对这个笔记的做法有着许多看法,下面我就简单说一下!

  • 一种说法是,笔记的话尽可能做得详尽这样的话,就可以记下很多东西,如果将来想复习也会简单很多!因此呢,做多一点肯定是好事!

  • 另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太多了不是一件好事,这很耗时间,我们做笔记需要时间,我们复习也需要时间,这样全部都记下来就没有任何的重点了,等到时候复习了又要重新看一遍会显得特别麻烦!而且如果是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这么做,肯定是浪费时间的,因为太多了,没办法看完,还浪费时间!

  • 还有一种说法是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做不同的笔记,如果说是那种需要详细记录的,那就详细记录下来,如果是不需要详细记录的,那就简单记录一下关键的内容,重点的内容就可以了,如果可以的话,就直接记录一下整个思维框架就好了,没必要争那么多不太重要的!

很多学霸都会宣传自己的笔记方式,但是话说回来,笔记是自己做给自己看的,有的时候,自己习惯了那种方式才是最要紧的,一味的模仿别人,虽然说笔记很漂亮,但是不适用也就失去了笔记的价值!

对于学科笔记,我们要先记录框架

确实我们现在都是这样的,所有的知识如果能够成为一种体系框架的话就会好很多,很容易就能够记一下来,并且说能够用在自己的考试中,如果说,全部的知识都是散的,凌乱的,那就会很干啊!

就比如文科题目,我当时清楚记得自己很难受,不是因为我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当时就是没有找对方法,很多知识都是只背诵了一半,然后就没了,仅仅就是一般的知识,有的时候就像写很多,但是写出来的又不对,拿不了分,这就显得很尴尬,最终还是另找自己,一点好处也捞不到,还有呢,当时也是会因为自己记得不清楚,等自己想起来了去补充完整的话,早已经写完答题卡了,没办法再改了,也因为这样,该拿到的分数没拿到!还有呢,如果写的太多了,后面的话就没时间思考了,因此呢,就得急急忙忙写完后面的题目,最终交上去的卷子就显得很凌乱,写的不好,出来的成绩也没好到哪里去!

其次,课后要对笔记进行修补

没有人能够做到把笔记弄得完美无缺,因此呢,在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整理,看看哪些内容是比较重要的,哪些内容不算是太重要的,选出来,然后重点记忆,那些不太重要的或者自己已经熟透的,那可没必要多加内容,也没必要多加记录!

其实对比普通记录有几个好处,首先是可以对上课的内容做一个复习,毕竟我们看了笔记就知道当时是怎么一回事,上了什么内容,又有哪些内容我们没有完全弄懂的。还有呢,可以对笔记进行修正,补充,我们都知道上课的时候很少人能够做到全部都能够记录下来,有的时候因为老师讲的太快了,我们就只能够记一些大概的内容,如果这些内容不及时补上去,那么就有可能会忘记!最后呢,做笔记可以增加新的认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我们重新看一遍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还有新的东西,当然老师讲的也不可能是全面的,在某些学科内,没有人能够做到全面的!

上面我讲了课堂笔记。下面我就案例分析一下其它的笔记

确实我们也会做其它的笔记,这个时候就要根据需求来记笔记,毕竟课堂笔记是一样的,注重整体知识的记忆,这个时候就要通过框架的方法,记录下来,内容没必要太多!

而有一些笔记则是记录情感上的内容,或者说思想上的内容,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说阅读笔记,我倒觉得只要把这本书说了什么,大概是讲怎么样的,几个具体的人物记下来,作者想表达的观点简单说一下,就可以了,然后就着重讲讲自己的体会!

我的结语

其实做笔记,也是这么一回事,我们不能只是看着就多记录一点,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取舍,有的时候并不是越多越好,反而是写对了才是最好的,做的笔记能够给自己看懂,日后能够给予自己帮助,这就好了,还有呢,对于思想类的笔记,那就没必要说用什么形式框架来固定自己,这样没什么好处,思想类就是要开放,因此呢,就简单记录即可!


wenweixianliao


学习笔记,不在多而在实用。我来谈谈怎样做学习笔记:

一、首先我们用笔记预习法。我们可以边读边再课本上批注,用一些符号做标签。如下划线表示自己还不太理解的部分。波浪线表示重点,三角符号表示难点等。写出预习笔记,讲课本中的要点进行整理,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如:本节课的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何联系,遇到的难点是什么,自己如何解决,求助还是查阅资料。我们把这些整理出来写道笔记上

二、其次就是课堂笔记。记住在课堂上,不要只为了急记笔记,因为有时候老师讲的比较快,你为了记笔记把重要的知识点给遗漏了,那是得不偿失的。哪我们应该记什么呢?老师写的知识点提纲,画的图形,还有对比表格。着重记老师的思考方法,还有知识规律,有哪些新的见解,让你突然眼前一亮。最常用也最有效的记课堂笔记的方法时康奈尔笔记法也叫做5R笔记法,可以再网上查下,不在过多赘述。我们记笔记还要快速,可以用首尾法,就是只记句首或句尾,然后下课后及时补充完整。还可以用符号标记,这个跟前面的预习笔记是一样的。

三、最后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或者结构逻辑图把知识点全部串起来。这样的笔记可以一图胜万言。因为知识机构脉络清晰,然后自己去试着回忆添加,还可以画图,有直观的感受。经常按照思维导图去回忆,加强复习,有利于使知识成为系统,随时随地就可提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