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醬喊話老人不要寵溺孫輩|正視“補償心理”誘發的“隔代親”


papi醬喊話老人不要寵溺孫輩|正視“補償心理”誘發的“隔代親”


前兩天papi醬官宣生子上了熱搜,她的爸爸媽媽、公公婆婆也正式晉升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為了後代更好地成長,她此前就曾喊話這些長輩:

“我發現我朋友們的爸爸媽媽,不管他們曾經對他們的小孩有多麼嚴厲,一旦他們成為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無一例外的會對第三代非常非常地寵溺。我希望以後我的爸爸媽媽、公公婆婆,不要變成這樣。”

我認為papi醬的喊話帶給我們一個信號:

當前隔代教育現象非常普遍,畢竟現在大多數都是雙職工家庭,年輕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特別有限,就將養育任務拋給了賦閒的老人。然而老人對孫輩過分寵溺,已產生負面影響,不得不引起重視。

  • 我們怎麼定義祖輩寵溺孫輩這種現象?
  • 其背後根源是什麼?
  • 此現象有哪些負面影響?該怎樣應對?

本文結合案例場景和理論分析一一展開。


papi醬喊話老人不要寵溺孫輩|正視“補償心理”誘發的“隔代親”


一、“隔代親”現象:老人的寵溺與孫輩的依戀

什麼是“隔代親”?

直白來看,就是老人代替兒女照看孫輩,其本質上就是祖孫之間的情感依戀。大部分老人在年輕時對兒女不太關心,但一到老年往往特別寵溺孩子,尤其是自己的孫輩,典型代表就是兒女剛結婚就想抱孫子。

據調查顯示,我國城鎮中有近50%的孩子由祖輩家長帶大,並且孩子年齡越小,由祖輩帶大的比例就越高。

一篇名為《我有爺爺撐腰》的文章裡,小孫子這樣寫道:

“爸爸就會說我淘氣,其實他根本不管我。在我心裡,爺爺就是我的保護傘,所以我一點兒也不怕爸爸。有的時候,我還會成心氣他,反正有爺爺給我撐腰,誰讓他也怕他爸爸呢?”

這表明,在老人寵溺孫輩的同時,也導致孫輩對老人過分依戀,影響其獨立人格養成。


papi醬喊話老人不要寵溺孫輩|正視“補償心理”誘發的“隔代親”


二、“隔代親”的背後:老人因內疚產生的“補償心理”

什麼是補償心理?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

認為,補償心理源自個體挫折後的心理防禦機制。這些人大都有內疚感,或者知恩圖報的思想,才會有補償對方的動機與動力。老人的補償心理主要是由內疚感引發的。

老人的補償心理是引發“隔代親”的重要根源,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 情感性補償:

很多老人,年輕時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兒女,而在退休後才卸下重擔,可此時兒女已經成家立業,屬於強勢的一方,老人沒法實施彌補,就對第三代做出補償性情感投入。因此,很多老人對自己子女的教育非常嚴苛,而對孫輩則過度寬容,不能磕到碰到,將其當小公主、小王子供著。

  • 生理性補償:

老人和孩子,分別代表著逝去和新生,在生命中屬於兩個極端,在生理上有互補的因素。同時,隨著不斷衰老,老人智力上會童稚化,和孫輩更為接近。再加上對兒女控制力下降,共同語言減少,為含飴弄孫提供了更多可能。

正是因為補償心理影響,不少老人常在嘴上抱怨,說小傢伙調皮,太難帶了,可萬一孩子的父母真的把孫子帶走了,他們又會極度難受,甚至精神崩潰。


papi醬喊話老人不要寵溺孫輩|正視“補償心理”誘發的“隔代親”


三、正視“隔代親”的負面效應並從容應對

1.正視“隔代親”的負面效應

第一,讓孩子更加脆弱任性

教育家曾做過一個專門研究:由父母親自帶大與留在祖父母身邊的孩子,有很大的區別。

父母帶大的孩子擁有更強的群體意識,社交能力和適應能力都很強,對知識的渴望更強烈,具備更強的獨立能力。而那些由老人帶大的孩子,則顯得脆弱,稍不如意就苦惱撒嬌,跟同齡人交往中顯得任性、不合群。

第二,陳舊觀念隔代影響孫輩

人類學家M.米德在《代溝》中介紹,年輕一代與老一代在思想方法、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心理距離,某種程度上這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如果人為消除這種代溝,反而起到消極作用。

“愛心傳遞熱線”曾經接到這樣一則求助:

一位年輕父親訴苦說,老母親有點重男輕女,經常對小孫女說,現在學習好也沒用,女孩永遠競爭不過男孩。這些荒唐的說法讓女兒深信不疑且傷心不已,對學習產生嚴重牴觸心理。

想想也是,現在90後、00後之間都有很大的觀念差異,何況祖輩與孫輩之間整整隔了一代人,思想觀念方面原本應該存在的巨大鴻溝,被寵溺關係抹平,讓陳舊觀念直接影響到孫輩。

第三,造成親子之間的疏離

老人過分寵溺孫輩,會造成兩種親子疏離。

  • 父母與孩子的疏離

老人過分寵溺孫輩會讓孩子在感情上有一種錯誤認知:即只有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疼我,父母不不疼我。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親子隔膜,孩子牴觸,甚至激怒父母,挑戰父母權威,導致親子梳離。

  • 老人與子女的疏離

迴歸到papi醬的案例,由於代溝的存在,父輩和祖輩在教育理念和操作上存在巨大的差異,祖輩寵溺孩子,父母嚴厲對待子女,都想糾正彼此的行為,誰也不能說服誰,難免爆發矛盾。


papi醬喊話老人不要寵溺孫輩|正視“補償心理”誘發的“隔代親”


2.從容應對“隔代親”

第一,充分溝通:祖輩與父輩達成“統一口徑”

當兩代人在如何跟孩子相處的問題上出現矛盾,不能及時協調就容易造成衝突,讓孩子無所適從。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防治》中,給老人提出一個建議,當有不同的觀點,不要當面表現出來,另尋時間跟子女充分溝通,達成“統一口徑”後再教育孩子。

第二,掌握尺寸:對孫輩的不合理訴求要寬嚴相濟

當孫輩不聽話或者不服從自己的管教時,老人要及時與孩子溝通,而不是聽之任之。

面對孫輩不合理訴求,老人可以採取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蹲下身子,聽取孫輩的建議,肯定他們的想法,同時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這樣既不放任孫輩,又照顧到他們的心理特點,懂得了拒絕。

第三,方式轉變:變“過分寵溺型”為“平等民主型”

《老年心理解碼——如何提升晚年生活幸福感》中介紹一種隔代教育的方法,就是變過分寵溺型為平等民主型。書中建議祖輩家長,不要過分寵溺和包辦小孩子的各種事務,而是營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圍。

我認為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無論長輩還是孩子,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經過討論得出解決方案,在這種環境長大下的孩子,會更加獨立、自信,在社會交往中也比較受歡迎。


papi醬喊話老人不要寵溺孫輩|正視“補償心理”誘發的“隔代親”


四、結語

本文從知名網紅papi醬喊話長輩的案例引入,闡釋當下隔代教育存在祖輩對孫輩過分寵溺的問題。這個問題歸納起來就是“隔代親”,其本質是祖孫之間的情感依戀。本文接著挖掘出“隔代親”的重要根源是老人的補償心理,包括情感性補償和生理性補償兩部分。

最後系統論述了“隔代親”的負面效應及應對方法:

其中負面效應包括:

第一,讓孩子更加脆弱任性;

第二,陳舊觀念隔代影響子孫;

第三,造成親子之間的疏離;

應對方法包括:

第一,充分溝通:祖輩與父輩達成“統一口徑”;

第二,掌握尺寸:對孫輩不合理訴求要寬嚴相濟;

第三,模式轉變:變“過分寵溺型”為“平等民主型”;

本文將鮮活現實案例與理論相結合,就是讓大家正視普遍存在的“隔代親”現象,希望為科學處理老人與孫輩的人際關係、教養模式提供借鑑。

五、參考文獻

徐坤,林雪,鄧鳴菲: 《老年心理解碼——如何提升晚年生活幸福感》

西英俊:《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防治》


作者:道非。我願天下老人一天只睡四個時辰,其他二十個時辰都用來偷懶。同意的話,不妨關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