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裡武功高強的蕭峰從雁門關跳崖後到底死沒死?

藏瘋談影


回答蕭峰死沒死之前,

先分享一下大衛·伊格曼《生命的清單》裡的一段話: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當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當你下葬,人們穿著黑衣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你在這個社會上不復存在,你悄然離去;

第三次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於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個宇宙都將不再和你有關。”

再回到問題,

蕭峰從雁門關跳崖後到底死沒死?

從生物學上,應該是死了。

首先,蕭峰跳崖是為了以死來換取宋遼兩家的和平。蕭峰一生光明磊落,說到做到,即使武功高強,也是不會苟活的。

其次,蕭峰自殺時,結義兄弟虛竹和段譽完全有能力施以援手,但是這兩個兄弟又是最瞭解大哥的,大哥豪氣萬丈,以死來換取宋遼和平,他兩個是勸不住的。

再次,《天龍八部》金庸原著(請忽視胡軍、黃日華的電視劇版),蕭峰斷劍自殺,是阿紫抱著跳崖的,跳崖前已經死了。

最後,蕭峰死後,宋遼退兵,換取了宋遼幾十年的和平,也是告慰蕭峰最好的結局了。

因此,蕭峰在生物學上,確實死了!

但是,我們都不希望蕭峰死,

我們多想能再和蕭峰執酒痛飲,多向能再聽到蕭峰大哥爽朗的笑聲,

豪氣萬丈、義薄雲天、正義凜然,蕭峰的形象已經深深的烙在了我們的心裡,成了我們的一部分。

海明威《喪鐘為誰而鳴》有一段話:

“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

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份。

如果海浪衝掉了一塊岩石,

歐洲就減少。

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

每個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傷,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所以,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它就為你而鳴!”

可以說蕭峰死了,我們的一部分也死了,

但我們又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

蕭峰以另一種方式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我們嚮往蕭峰、虛竹、段譽的友情,

我們追崇蕭峰重情重義的英雄氣概,

他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成了我們每個人的一部分,

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講,蕭峰沒有死,

而且永遠不會死!



梅花易數


《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平息遼宋之戰,而且義退遼兵,但是愧對遼皇耶律洪基,故而跳崖自盡,許多人會有疑問,喬峰到底死沒死?

首先按照原著分析,喬峰是沒有生還機會的,因為自盡的時候,而是立即氣絕,並非有所緩和,當自盡之後,阿紫抱著喬峰跳崖,即便跳崖途中掛在樹上,或者是落到半腰節,喬峰都是毫無生還可能的,因為在跳崖之前,已經氣絕。


段譽和虛竹只嚇得魂飛魄散,雙雙搶近,齊叫:“大哥,大哥!”卻見兩截斷箭插正了心臟,蕭峰雙目緊閉,已然氣絕。

所以從原著分析,喬峰跳崖之前,便已經自盡而亡,但凡事無絕對,真相可能不留存於表面,或許還會有另外一種可能。


我們都知道喬峰天賦異稟,所有武功一學即會,一練即通,這說明什麼問題呢?恰恰說明喬峰有異於常人,既然如此,我們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喬峰的心臟,是否長在右邊呢?如果真的是這樣,斷箭插入左邊的,並非是心臟,只能算是重傷而已,但是流血過多,進而導致昏迷,這也不是沒有可能性。

但喬峰跳崖自盡,想必熟讀金庸書籍的朋友,都是難以接受的,畢竟喬峰武功卓絕,最接近大家心目中完美的形象,而此時卻蕩然無存,但終歸現實,喬峰跳崖之前,便已經氣絕,這是難以改變的事實。


古金武俠


這個問題的表達不準確,因為蕭峰不是自己跳崖的,應該改成:自殺後被阿紫抱著跳入萬丈深谷的蕭峰,還有沒有生還的可能?其實之所以有這個問題,從根本上還是源自於,大家對喬幫主的喜愛和念想,因為大家都很難接受他的結局竟會是自盡身亡,因而我們也總是從內心深處,去想象喬幫主最終還有奇蹟生還的可能。但這僅是我們對蕭峰這個人物,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喬幫主最終的的確確是已經身亡了,不可能再有生還的可能。可以這麼說,挽救蒼生,魂斷雁門,就是喬幫主最好的歸宿,也正是他的死,從另一方面才更加襯托出了他的大仁和大義。



喬幫主之死,是為了宋遼和平。在阿紫抱他跳入深谷之前,他已氣絕身亡,再無生還的可能。

蕭峰為阻遼帝侵宋,被耶律洪基囚困在大遼南京城,逃出生天的阿紫,南返中原之後,將他的義舉告知群雄,中原武林群雄始知蕭峰大義,一直備受冤屈。於是群雄盡出,在虛竹和段譽兩大高手的帶領之下,遠赴遼國,成功救出了蕭峰。對中原群雄來說,此舉是為救義,然而對蕭峰來說,卻已屬叛逃,畢竟他在大遼身居高位,乃是遼國的南院大王,跟隨南朝武人南逃,更有通敵賣國之嫌。蕭峰已然落下一個不忠不義的罪名,更給了耶律洪基出兵南侵的藉口。

果然,本就準備出兵的耶律洪基,聞得蕭峰被救,大軍尾隨傾巢而出,追殺南下的蕭峰與群雄。最終就因大宋雁門關守將不肯放關,生生將群雄逼困在雁門關外,一戰宋遼大戰也面臨爆發。實際上,即便是當時的蕭峰等人能夠順利入關,面對耶律洪基親率,來勢洶洶的遼國大軍,蕭峰同樣會挺身而出,去面對他的義兄,阻止這一場宋遼大戰的爆發。


首先,蕭峰不可能幫助大宋,去抵禦遼國的攻堅,以前他不知道自己是契丹人,因而才會將遼人視為豺狼,雙手沾滿遼人的鮮血,如今他不可能再為宋邦去殺害自己的同胞。其次,蕭峰更不可能會助遼國侵宋,不然他也不會被困南京城,大宋對他有養育之恩,他的一身武功也是來自南朝,他斷不會恩將仇報。因此,面對宋遼交惡,蕭峰能做的就是極力阻止大戰的爆發,也因此他無論身在何方,他都必將挺身而出,爭取讓遼軍退兵。

最終,在勸告義兄無果,耶律洪基在千軍萬馬中,被義弟虛竹和段譽生擒了之後,蕭峰以耶律洪基性命作交換,逼迫他立下永不侵宋的誓言,下令退兵。但最終讓耶律洪基下定決心,不再侵宋的,卻並不只是耶律洪基的性命,而是蕭峰自己的性命。被耶律洪基言語相刺,自覺不忠不義的他,已無顏面再活於天地之間,因此斷箭插入心臟,自盡身亡。蕭峰真的死了嗎,的的確確是死了,這點小說中不止一次的證實了。

蕭峰大聲道:“陛下,蕭峰是契丹人,曾與陛下義結金蘭,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義,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舉起右手中的兩截斷箭,內功運處,右臂回戳,噗的一聲,插入了自己心口。耶律洪基“啊”的一聲驚呼,縱馬上前幾步,但隨即又勒馬停步。段譽和虛竹只嚇得魂飛魄散,雙雙搶近,齊叫:“大哥,大哥!”卻見兩截斷箭插正了心臟,蕭峰雙目緊閉,已然氣絕。新修版《天龍八部•終章》


所以說在阿紫抱著他的屍身,跳入萬丈深谷之前,蕭峰已經氣絕了。當時在他身旁的虛竹,逍遙內功有延壽之效,醫術更為過人,若是蕭峰尚有挽救的可能,虛竹又豈會不知,但虛竹撕開大哥的衣衫,欲待施救時,發現箭中心臟,已是再難挽救。也是因親眼目睹了蕭峰這一死,耶律洪基才在心下茫然之後,決心退兵。因此,喬幫主再無生還的可能,便是他的屍身隨同阿紫跳崖之後,沒有摔得粉身碎骨,再現他父親當年一樣的奇蹟,被大樹所掛,但已經氣絕的喬幫主也再無生還的奇蹟。

蕭峰之死,是他這個角色最好的歸屬,我們幻想他有生還的可能,是由於我們受到了他英雄氣概的感染,心有不忍。

我們對於喬幫主,一直不希望他就此而死,只不過是因為我們過於喜愛喬幫主這個角色,接受不了他這般自盡身亡的結局,因而對他存有念想,才會在內心深處幻想著他能奇蹟生還,甚至更有讀者另行創作,寫出喬幫主生還之後的故事。但這一些,僅僅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實際上,蕭峰的結局是必死的,可以說他的死,才是他最好的歸宿。他的死,更進一步的襯托出了他的大仁和大義,更能感染讀者,其實我們幻想喬幫主生還,也正是被他的氣概所感染,心有不忍的結果。

正如小說中蕭峰所說,他曾與遼帝義結金蘭,作為契丹人,如今又逼迫義兄下令退兵,還要立下永不侵宋的誓言,揹負上這層不忠不義的罪名,他是再無面目立於天地之間。因此,即便是蕭峰忍辱偷生,存活下來,無論他之後身在何方,都必然會在他內心深處自認的道德上,不斷的去譴責自己,每日裡備受煎熬與折磨,如此他將於心何安呢?此時一死,心無掛礙,不再遭受種族和是非的煩惱,蕭峰是死得其所,死得安心,他也能再無牽掛的去找阿朱了,這是他最好的歸宿。


蕭峰此行,他雖逃出南京城,但是對於自己的前路,他已深知昏暗不明,此行終點他是必然一死。因為大仁大義的他,註定會挺身而出,去阻止這場大戰,無論他最終用哪種方式阻止了義兄侵宋,他都必然會背上不忠不義的罵名,背上這層罪名,重情重義如他,便就是義不能生了。但是面對自己的前路不明,蕭峰依然沒有為自己尋找藉口,尋求後路,而是坦然赴死,選擇了面對一切,為挽救宋遼兩國人民,毅然不惜奉獻自己的生命。

而且,在自己赴死之前,更是不忘自己身上的重任,在深知自己不可能等到丐幫選出新幫主之時的情況下,將丐幫的兩大傳世武功“打狗棒法”和“降龍二十八掌”傳給了虛竹,託付他日後代傳回丐幫。此舉不但完成了自己身上的傳功重任,避免了丐幫的百年傳承斷在他一人身上,更憑藉自己對“降龍掌”的造詣,刪改這門掌法,使之成為威力更顯的“降龍十八掌”,為後世丐幫的聲勢得保,作了傑出的貢獻。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的大仁大義,這樣的俠之大者,躍然紙上,又有誰不受之感染,為之感動呢?

實際上,也正是由於我們受到了喬幫主,這份英雄氣概的感染,我們在為之感動的同時,才會在內心深處自然地為他的結局感到惋惜,更會為他鳴不平,產生出他不會就此離去,還有生還可能的幻想。其實,這就是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魅力,也是創作者所追求的藝術效果。我們不想喬幫主就此而死,就恰恰說明了《天龍八部》這部小說的成功,金庸先生對蕭峰這個人物塑造的成功。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按照金庸先生的作品《天龍八部》的結尾,喬峰肯定是必死無疑,他先是把狼牙箭插進了自己的心窩,緊接著又被阿紫抱起一塊跌入了萬丈懸崖,這相當於是車禍中的“二次撞擊”,哪怕他是天龍中的第一戰神,但畢竟不是不死神鳥,只有這樣悲壯的死去。

或者按照《天龍八部》所表現的“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宏大主題,喬峰最終也會以自殺的方式告別江湖。

喬峰既“冤”且“孽”,他本來是德高望重丐幫幫主,有著大智大勇的豪氣干雲的大英雄。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被人指證為殺死諸多武林同道的大惡人。當他把胸口的狼頭紋身展露出來的時候,他突然從一個大宋人變成了契丹人,而且確鑿無疑,他無法爭辯。為了證明自己是遭人陷害,他踏上了自證清白之路,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又不得不動手殺人,這樣更讓他百口莫辯。

而他和紅顏知己阿朱的一段生死戀情更是讓人唏噓不已,阿朱美麗聰慧,喬峰豪爽剛強,本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可偏偏阿朱就是“帶頭大哥”的女兒(當然純屬誤會),而她又想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化解情郎和父親的恩怨,喬峰就這樣親手用他那剛烈無比的降龍十八掌殺死了自己最心愛的女人,從此生無可戀。


還有按照喬峰的性格和命運的發展他也逃不掉悲情英雄的宿命安排,即使他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契丹,想要了此殘生。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一不小心竟然成了國王耶律洪基的義弟,當上了南院大王,這讓他又置身於忠與義的夾縫之中——畢竟大宋對他有養育之恩。

當好大喜功的耶律洪基揮鞭南下,也把喬峰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他不能抽身事外,必須立刻做出抉擇,最後他選擇用自己的死換來大宋和遼國的和平,也成全了自己忠義之名。

當然,從情感的角度出發,讓喬峰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死去會讓許多人扼腕嘆息,所以我們會希望他能遇到各種不死的機會,比如掛在樹枝上,掉在沼澤裡,從而完成鳳凰涅槃,重新書寫一段傳奇。更有好事者有狗尾續貂之作,也饒有趣味。


田獲三狐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蕭峰簡歷。

蕭峰別名喬峰,乃遼人漢養。幼時隨父母走親,被奸人假傳消息,誤被當做竊取中原武學的奸細圍攻於雁門關外。其父蕭遠山戮戰群雄,在妻子被殺後悲傷過度心灰意冷,遂後與妻子跳崖自盡。

年幼的蕭峰被喬三槐夫婦收養,改名喬峰。自幼天資聰慧,乃罕見的武學奇才,師父少林寺玄苦大師與前任丐幫掌門汪劍通。年輕有為執掌天下第一大幫—丐幫。絕學“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擒龍功”。在江湖少有敵手,與姑蘇慕容並稱“北喬峰南慕容”。

為人忠肝義膽義薄雲天,結義兄弟大理皇子段譽、少林弟子虛竹。一生摯愛阿朱,在尋找仇人帶頭大哥時誤中康敏奸計不慎錯手殺害。

其次,丐幫馬伕人對喬峰因愛生恨,勾結丐幫長老白世鏡夥同全冠清偷看了幫中密信,揭露了喬峰身世,杏林事變後喬峰辭掉了幫主之位,開始查找自己的身世與仇人帶頭大哥。少林寺一戰真相大白,王霸雄途血海深仇終歸塵土。

蕭峰從此是蕭峰,在塞外途中幫助大遼皇帝耶律弘基平定叛亂有功,被敕封南院大王掌管大遼兵馬。在雁門關外蕭峰見漢遼兩國人民因戰爭生靈塗炭,拒絕大遼皇帝下達的平南命令,被大遼夫人用計謀關押。獲救後突出重圍趕至雁門關,守關將領因擔心大遼奸細混入拒不開城。而此時,大遼皇帝親率鐵騎已兵臨城下。

最終蕭峰以命為漢遼兩國換來十年和平,自殺後被一直投懷送抱的阿紫抱著屍體跳下懸崖,曾也是蕭峰父母自盡的地方,命運是出奇的相似。而當年跳崖的蕭遠山並沒有死,隱匿少林並一直對蕭峰暗中相助和保護。

蕭遠山當時跳崖前並沒有受傷,所以有活下來的可能。而蕭峰為了兩國和平兌現承諾跳崖前已經自盡,所以幾乎沒有活下來的可能了。

蕭峰正如掃地僧所言,宅心仁厚以天下蒼生為念,大丈夫英雄本色當之無愧。從這層意義上說蕭峰沒有死,他是英雄活在了我們的江湖並永久流傳。

希望回答了你的問題!


雲中之筆


在這裡,筆者就說說一下個人的觀點吧!

(1)按《天龍八部》原作小說的描述,蕭峰根本就沒有從雁門關上跳崖過。從雁門關跳崖自殺(未遂)的是蕭峰的父親蕭遠山而不是蕭峰。既然蕭峰從來都沒有從雁門關上跳崖過,怎麼可能假設得出“蕭峰從雁門關跳崖”的任何情況來呢?!筆者是真的不知道提問者和一些聞聲附和的答主們,為什麼都不依據一些(原作當中的)事實來提問或者是來作答呢?!

(2)按《天龍八部》原作小說的描述,中原群雄把蕭峰救到雁門關之後不久,大遼國的皇帝以及大遼國的大部隊隨即就兵臨雁門關之下了。然後,為了使遼宋兩國免受戰爭的荼毒,為了永保遼宋兩國邊境的安寧。於是蕭峰就威逼遼國皇帝耶律洪基(耶律洪基當時已經被虛竹和段譽生擒活捉了),讓耶律洪基折箭立誓答應在他(耶律洪基)有生之年都不發動(遼宋)戰爭……再然後,蕭峰覺得自己乃是堂堂的契丹人的身份,而今竟然脅迫威逼本國的皇帝,再加上耶律洪基又用語言來擠兌蕭峰,於是,蕭峰就在三軍面前用箭回刺自己的心窩蕭峰自殺了--只是這跟從雁門關跳崖自殺顯然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3)昔年,雁門關事件爆發的時候,蕭峰還尚在襁褓之中呢!然後,蕭峰的父親蕭遠山從雁門關上跳崖之後,蕭遠山之所以沒有死得成完全是因為,蕭遠山碰巧就掛在了一棵大樹上了……






騎蝸牛走高速


蕭峰的死是《天龍八部》影視劇最後的一大悲劇看點!

大結局情節回顧:他被眾好漢從遼國天牢拼死救出,因為遼國大軍南征而挾持耶律洪基,迫使他答應退兵,結果反而被耶律洪基譏諷為宋朝立了大功。

蕭峰深感自己身為契丹人,居然挾持國君,實在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形同叛國,於是自殺了。

在多版電視劇中,還增加了耶律洪基當眾宣佈如果蕭峰再踏入遼國一步,就格殺勿論這一情節。

這樣的驅逐出境令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嚴懲,當然是編劇的臆想,但未必不是耶律洪基嘴上沒說內心所想。

蕭峰如果不自殺,回到中原,也依然會被看做契丹狗。即便這些英雄好漢知道蕭峰的人品,但當時宋遼兩國仇怨太深,就幾百個人難以化解大宋軍民對契丹人的普遍仇視。

宋朝領土他是很難長久待下去,而遼國呢,他是沒臉再回去的了,所以當時他是為天下人所不容。

他為宋朝軍民、自己的朋友化解了一場兵革之禍,是對這些朋友的義;可是對於另一個義兄耶律洪基呢,絕對是背叛當初結義之情,況且還迫不得已劫持了義兄,天下哪有這樣的結義兄弟?

對虛竹、段譽可以肝膽相照、同生共死,對耶律洪基呢,雖然出於世界和平的博愛精神,對於兄弟情義始終是有損的。

對於講究江湖義氣的武林,從來只有兄弟之情,是沒有什麼大道理、正義道德和理智可言的。

劉備為了報關羽之仇,不理智的去打吳國,引得眾人叫好,這才是夠義氣的大哥;宋江為了大局阻止林沖殺高俅報仇,反而招來一片罵聲。

講道理、論理智,劉備錯、宋江對,但是大家不這麼想,你對不起兄弟就是不對,管你什麼對錯。

他對宋朝軍民一片關愛之情,可是當眾英雄去救他的時候,又何嘗殺害的不是蕭峰自己的契丹同胞?

為了這邊的朋友就殺害另一邊的朋友,況且是引領外族殘殺本族,這是不公平的仁義觀念,生命都是平等,既然不願給中原百姓帶來戰亂而死人,又怎麼能因此而殺了契丹人呢?

從宋朝來看,他是大英雄;從遼國來看,他是叛國。從段譽、虛竹等朋友角度來看,他是講義氣;從耶律洪基來說,他是不夠義氣。從中原百姓來看,他是仁義;從遼國兵士來看,他是遼奸——帶領漢人殺契丹人,背叛了自己的民族,成了賣國賊。

在民族大義的面前,蕭峰卻又站在了更高的和平友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為漢人利益奔波而背叛了遼國,這當然不會得到理解和同情。

這跟李連杰的電影《精武英雄》的一個橋段很像,在中日民族矛盾加深的背景下,陳真跟日本女子山田光子拍拖了,自然招來普通民眾的人人喊打。

所以在電視劇中有個情節,一個被蕭峰殺死的遼國士兵叫了一聲“蕭大王”,就把蕭峰弄的一怔:我可是正在幫漢人殺自己的同胞兄弟!

當時在突圍中,就有士兵議論蕭峰究竟是漢人派來的奸細還是契丹人。這個小細節反映了下層士兵對蕭峰的矛盾情感:擁護他的和平政策,憤怒他引漢人殺契丹人。

身處這種內外矛盾、左右為難的蕭峰,除了死,還有什麼選擇呢?隨後他懷抱著對遼國深深的愧疚選擇揮刀自盡。

阿紫在看到喬峰自殺後,抱著他的屍體表明心跡。正好遊坦之來到現場,阿紫挖了自己的雙眼還給遊坦之,隨後抱著喬峰的屍體跳崖自盡!

所以確實是死了。


追劇a看點


這個問題提的就有問題。

喬峰並不是跳崖自盡的,他也從來沒有跳過崖。

唯一的一次差點從雁門關跳下去,是在雁門關查蕭遠山在絕壁強留下的字跡,但是被蕭遠山把字跡毀了。後來從他救下的一批契丹人口中得知自己確實是契丹人,心驚神搖,想下崖一探究竟,但被阿朱阻止住了。

除此之外喬峰從來沒想過跳崖。

最後喬峰自盡是以折箭刺入心臟而死的。其實這裡面也大有門道。

以蕭大王的蓋世武功,想死還不簡單嗎,自絕經脈,別人都沒有反應時間的,跳崖也是一法,但他卻選擇用箭刺入心臟而死。他自殺所用的箭是耶律洪基發誓的斷箭,所以他是死給耶律洪基看的。自絕經脈,死得不明顯,那就白死了,跳崖的話,顯得懦弱,用耶律洪基發誓的箭自殺,算是給耶律洪基最好的交代。

如果耶律洪基不說最後那一句話:“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蕭峰也未見得就必死不可,他這句話等於把喬峰逼上了絕路,使得遼國大宋都不能容他,唯有一死明志,所以他選擇了視覺衝擊最強烈的一種死法。

所以題主問喬峰最後有沒有死,答案是肯定死了。

但即便如此,武功高如段譽虛竹,也是援救不及,因此,喬峰分明是告訴天下人:“我喬峰要死,誰能阻攔?”


風小侯


結果必須是死,喬峰,人品沒的說,英雄豪傑,重情重義,典型的好人,尬尷的是他的身份,早年自以為是宋人,其實流著遼人的血,為了報母仇,誤殺了阿朱,也殺了很多人,這樣一個做了錯事的好人最後的結果就只能是為做一件驚天動的好事,最後犧牲自己的性命才會得以善終,金先生在小說中也就是這麼安排的!


小小興興星


喬峰跳崖後利用自己的世輕功平安著陸,著陸向才發現誤入一個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世外桃源山莊,山莊莊園主生有一絕色美女,年方二八,正在欲嫁年齡,對喬峰一見傾心,遂結秦晉之好,隱姓埋名過上了幸福的田園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