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老了,是喜欢城里生活,还是喜欢乡下生活?

星星忆橙


等我老了,我会选择回农村生活,落叶归根。

1、老家是农村的,现在的农村,道路硬化到家门口,自来水,宽带网络,有线电视,样样都有。非常方便,自己再整块菜地,种着菜,养养鸡,每天吃完饭坐在院子里一边喝茶一边看书。

2、农村空气清新,无污染,蓝天白云,绿色蔬菜水果,有属于我自己的房子,少却了城市生活的煤气水电物业电梯停车。

3、自小在农村长大,一草一木,人情世故,非常熟悉,有归属感。到了那时候,儿女的工作,家庭都稳定了,也无须我们操心了。

在这几年,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农民进城里打工,城里人却到我们农村养老。说明还是农村好。


茶人吴老三


等你老了,是喜欢城里生活,还是喜欢乡下的生活?

真是一个比较好的问题啊!

我是这么想的,等我老了,我会离开这高楼林立的地方,离开川流不息的人群,离开从早到晚都不能安静的城市。

回到我的家乡东北,一个小山村,村子后面,几百米远就是一座不太高的山。

把过去自己住过的房子,好好的收拾一下。

这里有我儿时的记忆,我青春的足迹,眼中仿佛还能看到,母亲屋里外面忙碌的的情景。

父亲骑着自行车,按着响铃,下班回家。

自行车后面架子上驮着一袋白面,前车把上挂着饭盒,小黄狗上串下跳迎接着主人的回家,就像发生在昨天。

冬天

冬天来了,看着洁白的雪花落下,屋顶上厚厚的积雪,到处都是雪,天地一片,这里是童话世界。

看着窗外,又想起小时候,抓鸟的场景,先把地上的雪打扫干净。

然后找一个筐用小棍支起来,棍上绑根绳子,绳子顺到屋里。

筐底下放点小米粒,引诱鸟儿进来,看到贪吃的鸟儿钻到筐下吃米,快速拽下绳子,抓住鸟儿。

现在我是不会抓鸟了,只是把地上雪扫一扫。

撒上点小米,鸟儿看到了,飞过来吃点小米,就是希望鸟儿们能吃饱,躲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听到炉子里木头燃烧的噼啪声,仿佛又看到,母亲在大锅旁烧饭的情景,转眼间我也成了他们,继续重复着他们的生活。

春天

春风吹来了,暖暖的太阳,照着房顶上的积雪逐渐在融化,屋檐下来的冰瘤子很粗很长,像一根根宝剑。

春天就快到了,当你看到树枝上出小芽的时候,你就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

几天的功夫,树上的小芽就张开了翅膀,嫩嫩的绿色树叶,打开了春天的大门。

小草坚强的从地下钻了出来,它们要把最美的花儿,献给这个春天。朵朵小花也是它们,最灿烂的时候。

山上的积雪逐渐 融化了,汇聚的小河水,逐渐变成了一条大的河流。从高向低处慢慢的流去,它们要寻找它们最后的归宿大海,那就是它们的终极目标。

闻着各种花儿的花香,看着绿绿的山野,空气里散发着清新的空气,这里是天然氧吧,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无私馈赠。

夏天

房前屋后种点小菜,即锻炼了自己,又有了收获。

种点谷子,等秋收后打下来,好喂小鸟们。

耐不住寂寞的隔壁老哥,端着棋盘和棋子,又来找我下棋。

昨天,他连输三盘后,他不服气地跑了。

今天,为找回自己的面子,还要下三盘,放下棋盘摆好棋子,我们楚河汉界又是一场大战。

喝的茶水,我指挥着自己的将士在前线冲杀,一场痛快的大决战,我又把老哥杀败。

肚子里咕咕叫,才知道已经中午了,老伴从地里揪几个黄瓜,洗干净了,摆上桌,来个青椒炒鸡蛋,爆炒茄子丝,炸一碗酱,再烙几张煎饼。

一个人二两白酒,老哥俩一边吃着,一边喝着唠着家常嗑,这些蔬菜都是纯绿色的食品,城里人是吃不到的。

秋天

秋天一场大雨过后,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又到了蘑菇丰收的时候。

我拎着筐拿了一根棍子,向后山走去,山上有蛇,我用棍子划了着草窠,就是打草惊蛇,使他们远离。山上要不就是看不到蘑菇,如果有蘑菇,就是成片的生长。

我蹲下一会儿的功夫,就采了一筐蘑菇,回到家清理好根部杂草。

老伴用开水焯一下,蘑菇尖椒炒肉,或者是包蘑菇馅饺子,都特别的香。

我喜爱这种田园生活,安静使人忘却一切烦恼。

自己养的鸡鸭鹅,想吃的时候,现去抓都来得及。

这里的蔬菜都是绿色的,食品没有上农药和化肥,虽然产量低点,但够吃就可以了。

不知道你是否满意,这种田园式农村的生活,但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里的。







北大荒二代农垦人


现在我也正在反反复复的思考这个问题。

我的老家离市区不远,也就三、四公里路。父母在时,每每周末都要回家看望父母,吃上一碗母亲做的手工面,走时顺手再带些父母亲手种的农家菜,别有一番情趣。如今父母故去,除了老家有红白之事回去行情之外,便也不太再回去啦。但心里对老家还有一丝牵挂,常常在梦中梦见老家的人,老家的事。

在城里,听到的是车水马龙的喧闹声,闻到的是汽油和水泥夹杂的味道。时间长了,就倦了。

我想,等我老了,我一定要回老家去。我要开一个菜园子,种一些菜,我还要养一条小狗、养几只鸡。好好闻一闻故乡泥土的芬芳。好好过一过乡村恬静悠闲的生活。





商州刚子


虽然在外面生活这么多年,但是内心还是对家乡的思念有着独特的情感。待我退休了,把孩子们都安置好了,我就回家乡。家里还有二亩地,种种地,溜溜弯,和乡亲们拉拉呱(方言),自由自在叶落归根。

讲个小故事,这是听我婆婆说的。我夫婿小的时候,得了一场病叫霍惊卵(方言),发烧了退去又上来,反反复复好几天,看了好几个地方也没看好,听说在县西有的老中医会扎针,得治这种病。

那一天,雨下得特别大,像瓢泼一样,雷电交加,看着老发热的孩子我婆婆急得直垛脚,该如何是好呢?那时不像这时候交通发达,一般都是自行车和驾车子(拉车)这也太慢了吧,这时,村里的一大爷从城里回家来了,他在城里拖拉机厂工作,刚巧开回来开的拖拉机。大爷听说后二话没说也不顾得歇一会,冒着大雨开着拖拉机把夫婿送到了那个老中医那,经过一上午的扎针,一个身上,脸上都是银针,烧终于退了,又在那等了几天看确定不烧了,才回家。婆婆很感谢大爷,给大爷掂了一蓝子鸡蛋,大爷说啥也不要,大爷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应该的,应该的。”多么纯朴善良的乡亲!

我老了,退休了完成任务了,一定回家乡住,和乡亲们在一起亲切。图片来于网络






聂梅花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当时的农村生活比较单一,晚上除了看看电视,外面到处黑乎乎的,连个鬼影子都没有。长大以后参军入伍,第一次从水瘦山寒的北方大平原来到湘南,一切都是那么好奇。后来考研,毕业后留校。再之后去了韩国、新加坡,在国外停留6年,6年后回国,一直在南方工作生活。不知不觉2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城市森林里,我适应了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说实话,等老了,退休了,我还是想去农村生活。今年春节回老家,新农村漂亮的房子,笔直的乡间柏油路、健身器材齐全的文娱广场、琳琅满目的大型超市、诊所等等一应俱全。忙忙碌碌半辈子,退休以后到乡下养养鸡、种种菜、田间地头散散步,既悠闲,有惬意。也不给子女添麻烦,何乐不为呢!





岑溪水潺潺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这一代80后也逐渐步入了中年人的行列,在嬉笑怒骂之中吐糟着对于城市的认识和对于农村老家的向往,经常听到朋友说等到老了之后就不在这个城市生活了,还是想回到老家养老去……

很多人告诉我,他们还是喜欢每天早上被大公鸡的啼叫叫醒,然后听着院子里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刷着牙洗着脸;喜欢夏天到村里的小河游泳、钓鱼;吃自己在院子里随手种的番茄、黄瓜;在漫天的星空下喝着啤酒扇着蒲扇躺在摇椅上,就这么摇下去……

我总结了一下他们回农村老家的理由,听着还是很充分的:

1、农村空气比城市要好很多;

我的感触是,农村的工矿企业少一些,雾霾相对小很多,每天晚上还是能够像小时候一样看到繁星点点……

2、可以吃自己家种植的无污染的瓜果蔬菜粮食;

如果能够在自家的农田上种一些无污染、不打药、非转基因的粮食、蔬果就更好不过了,这对于老年人的身体绝对有好处。

3、自己家的宅基地盖上一个小别墅,不像城市里的房子那么拥挤;

在城市里,省吃俭用、东拼西凑、耗尽父母积蓄买了一个小房子,拥挤、窝憋的生活真是够够的,期盼着在自家的宅基地上盖上一座别墅,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怎么舒服怎么来……

4、落叶归根,梦回故里;

说来很奇怪,人一旦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怀旧、想家,这可能就是一种“落叶归根”的期盼和召唤吧!

还有几个必须解决问题,如果这几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年纪大了回老家农村养老并不是我们这些“未老先衰”的80后们的无病呻吟,而真能成为一种现实!

1、医疗条件的提升:上了年纪最离不开的就是医院,农村的医疗水平的确跟城市有差距,这一点要是能提升就更好了!

2、宽带、供暖等生活条件要跟得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必需品,而已经习惯了的供暖等生活条件也是回老家养老的必选项。

3、学籍制度的改革:为何会出现很多“候鸟老人”的原因,很多就是因为孙子孙女的教育问题,子女的学籍如果全国大同的话,儿女也会放心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放到农村、县城,这个是个难题!

4、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农村不能只有棋牌室、广场舞,更要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虽然不可能像城市一样经常看到各种文艺演出,但像是图书馆、影音室、老人大学、旅游等活动还是要有的。

的确,回答这个养老问题的都是我们这些80后“中年人(年轻人)”,虽然我们还未老,却要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决定或是打算,虽然看似不靠谱,虽然等到我们真正年老时想法又会不一样,但是,这就是我此时的理想,我想要的生活。




胖子文摘


近期,我从小住的老院子给拆迁了,尽管可以换成楼房,可我对老院还是很留恋,它承载了我的很多人生记忆,忘不了树下读书,院子里吃晚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如果有可能,我还想在乡下买个小院,年老以后住在那里,种菜种花,美哉!




看上眼


我经常跟我的同事们聊天,我的老家山清水秀,非常适合养老。待我老了,一定离开拥堵繁杂的都市,回到开门见山的大山里。

人活一辈子,待在大都市里打滚,倦了。人打拼一辈子,在繁华的大染缸里,累了。看尽繁华,人生落幕,这时才发现平平凡凡才是真。安安静静才能摆脱世间纷争。

回到大山里,回到儿时的地方。屋前栽几棵桃树,屋后栽几棵杏树。春来时,清晨赏粉色的桃花,晌午看白色的杏花。傍晚来时,夕拾朝花。待到果实成熟时,邀三两老友品尝,回忆旧时岁月。

一定要亲自开垦一片菜地

,自己喜欢的菜都来一点吧。这里的土地够广袤,够肥沃,够亲切,你给一颗种子,它就还你一个季节的青菜。要亲自除草,要亲自捉害虫,要亲自翻地……要证明自给自足,不服岁月苍老,哪怕苍老依旧静好。

山里的夏天比城里凉快多了,不用空调。也许电扇都有些多余。漆黑的夜晚,楼顶摆一张藤椅半躺,手摇纸扇,看满天星河,听伏虫唱曲,当然,手的旁边还准备了一壶老伴泡好的清茶。

秋天来了,一定要登山。我的故乡山中还藏的有山。山中的野菊花开的那么好,不容错过。山顶的风那么凉快,一定要去吹吹。摘一朵菊花插在老伴的银发上,年轻谈恋爱的感觉又回来了。哪怕是苍老,依然对花爱不惜手。这时一定会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晚上灯下再临摹一首诗,如何?

至于冬天,那就更好过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盼着天下雪呢,越冷我的火炉烧的越旺,我的酒也温的越好。至于晴川日丽,风止阳暖的日子,就在屋檐下,找个被子盖着晒太阳。晒着晒着也许就睡着了。也许这一辈子就在暖阳下睡着了,再也不会醒过来了。

故乡的水,故乡的土,故乡的太阳把我抚养长大。在外面的世界兜一圈,最后落叶归根。我也要在她的怀里入睡永眠。


缘年寒光


等我老了是喜欢城市的生活还是乡下的生活?

这不用问,我当然是喜欢乡下的生活,我是从小长在乡下,我们那边叫农村。

小薇在西北的一个小村庄生活了二十年,等到考上大学才走出农村,开始接触大城市的繁华。

但是,真实来说,大城市的繁华并没有对我思想上,认识上有什么冲击,在外的这么多年我还是喜欢我那个偏远而落后的小村落。这种对农村的偏爱可能与我的个人喜好有关系。

我从小就是内向,孤僻的,至今未变,我从来也不喜欢饭桌上的热闹,KTV里面的喧嚣。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着,看看书,写写文章,从诗经里女子的期许,到唐诗中闺中佳人的怨气。或者加西莫多的痴情,或者安娜卡列尼娜的勇气,或者伊丽莎白的偏见。我都愿意去阅读,去思考。

或者可以读一些新闻,再找两三知己品谈天下大势,从委内瑞拉的纷乱到美国的贪婪,从埃塞俄比亚的贫穷到北欧丹麦,瑞典等国的富贵,从亚太局势到中东乱局,大家畅所欲言。

品茗下棋,于兵马交汇中进行智慧的冲撞。

弹琴作画,于袅袅琴音灼灼美画中放空自己,回归真心。

在乡下可以有哪些趣事?

小薇家里有田地,暂不说种大片庄稼,享受丰收的喜悦。

就只找半亩闲田,种一些蔬菜,那也是令人极度欢愉的。土豆,玉米,番茄,黄瓜,辣椒,红薯,豆角,茄子,各自开辟地盘,自己播种,浇水,松土,除虫,悠哉悠哉,其乐无穷。

菜园里摘根黄瓜,再摘几个番茄,自来水一冲,便能吃了。或许尚有清新自然的气息。我想来,即使炒盘酸辣白菜也是香的吧。

再说水果,那就更令人向往了,苹果,梨,桃子,西瓜……等,尤其是老家那边的西瓜,比现在居住的上海这边的好吃多了。

老家有山,有水,闲来无事时,可以游山戏水。山上有很多野生的果树,也有很多野生的蔬菜,都有些城市没有的特别的味道。

这些年,老家的农村修了路,也有了互联网,去乡镇的街道上买东西也是十分方便的,十几分钟的路程。

我更喜欢乡下的原因是,城市里人情的冷漠,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揣摩人心,都不是我所喜欢,更不是我所擅长的。老年待在城市里确实更加寂寞,无聊些。

偶尔出去散步,拖着蹒跚的步子还要注意车来车往,比起汽车的尾气,我还是更喜欢泥土的清香。

当然,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最重要的生活保障自然是金钱,有了足够的财富,如今的农村各方面也是相当便利的,甚至很多地方已经有了快捷的网上购物。

小薇是喜欢农村的,也就是乡下,不过以后怎么去留,还得看孩子们的决定,毕竟比起自然的怀抱,家的温暖更重要,不是吗?


慕容小薇


我个人喜欢在三亚市附近的一个镇,自己买块地,不用很大,附近农场有很多那种胶场职工离开后剩下的房子,很便宜,找个近海的,买后推掉,重新起一个两层小楼,周边租块地种些东西,养只狗,猫,每天夕阳夕下的时候,一起海边走走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