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很多病都是自己心里想出来的,是吗?

阿苏老二


人的很多病都是自己心里想出来的,是吗?

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有心理疾病的人很多,一般第一次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惊吓,以后的每一次发作基本就是自己吓唬自己,并且越吓唬越严重,心理疾病中还有一种叫疑病症,这些人太在意自己的身体,那里一点不舒服,就很焦虑,在这种焦虑情绪推动下,放大症状,感觉很严重。

一些单位很人性化,每年给职工体检,有的人不知道自己哪有问题的时候没事,一旦知道了,不是积极的应对积极方法,而是瞬间焦虑,症状加重。

而一些抗癌明星,每天在一起骑车,爬山,互相鼓励,并没有什么治疗,但活的很好,并且并不恶化,甚至症状越来越轻。

道理很简单,人在情绪积极的时候,产生积极的激素,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人在高度焦虑自责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攻击细胞,导致人抵抗力下降,病情加重。


霍体清


这个观点我是很赞成的。我曾经有个邻居,他冬天感冒了有点咳嗽,他就去自己包了点药,吃了也没起作用。他又换了个医生又包了几包药吃了,感觉症状没减轻,还好象加重了。他就去找医生,医生说,你肺部可能有其它病变建议去大医院做个系统检查。他第二天一大早就去了县医院,检查过后,医生说肺部有阴影,怀疑不太好,最好再到上级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结果他自认为自己得了肺癌,感觉越来越严重。甚至气也喘不上。又想到看病得花好多钱。他就把存折和密码交给还在打工的儿子,自己在家喝老鼠药自杀了。等儿子回来一看存折上有二十几万。也没有确诊检查报告,只有死亡多时的母亲!


xuecunyan


我就有过这样的事,太阳穴边突然长了指甲盖大的黑点,而且一痒抓_下就烂,网上查跟所讲皮肤癌一样,然后医院检查说是一个黑斑,我不信,心底认定是癌,因为黑点还会移动,_抓烂脱皮后下次又长过去一点,辗转好几家医院,做了数次检查后,专家说就是个黑色素瘤,给我开了激光㾀班两百块,我再听不用死,又舍不得两百块去斑了,悄悄地从医院回家了,五年了,斑还在头上,常常烂脱又长。我想起它刚有时悄悄一个人哭得那个伤心,以为谁都是安慰我的,只有百度告诉我真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癌症是最体验人的心里因素的,一个小县城的医院误诊可以吓死一个健康的人,比如说肿瘤到医院拍片检查,而这个医生没什么临床经验,他的一句癌症就把一个健康的人吓得几天饭不吃,水不喝,夜不能寝,几天后瘦得皮包骨,家人作最后的努力把他抬到上海治疗,在上海经专家检查,专家说是良性肿瘤没什么事,快死的病人听后自己起来了,跟他家人说,我好饿想吃饭,这就是心里因素造成的


周梦怡的爸爸


这是由一个人的心智是否成熟造成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的女儿上初中时,通过网购买一只仓鼠,有一次不小心被仓鼠咬了手,于是百度,然后联想到被疯狗咬,被猫爪,总以为自己得了狂犬病,无奈,我只有劝她思想要放开些,并抽空多次带她出去旅游,渐渐她“抑郁”的病症没了,也不再天天想着有这病,那病了。这是我的一人之灼见,不能一点盖全,仅供参考。


刘新泽


大名数人的病就是自己气出来的,说的没错,我姑姑得了半边岚,她对我说,我的病是气出来的。你姑爷,经常打麻将,不管家里一点事。我说一句话他就打我,抓起石头打我。现在我走不得路了,他才改了坏皮气。不诺我生气了。他后悔了。


用户杨正琼


人们常说相由心生,病也由心生。

2007年的时候,国内引进了美国的一本畅销书,叫《病由心生》。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内科医生,他根据自己几十年的行医经验总结出一个规律,说人将近80%的病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只有20%左右的病是因为细菌感染等外来因素所导致。

事实确是如此,甭管你哪个脏器受到损伤了,都跟情绪有关。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但是最终伤的还会是心,因为心为君主之官,无论何种情绪都会伤害到它。

人的病根一般可归结为人体内的三浊:浊气、浊水、宿便。但人们最容易忽略、最不容易找到,也是最难解决的病根却是由心产生的种种不良情绪。这才是万病的根源、病根的病根。所以,人所有的病本质上都是心病。

既然人所有的病皆由失调的七情六欲所引起,这时,就会有人想:“人要想没病,是不是只有减少欲望,平平淡淡才能保证身体好啊?”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人的六欲——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人正常的感官,我们为什么要过分地压制它们呢?什么样的人才叫有血有肉?七情六欲俱足的人才是。

没有哪一个人是天生的清心寡欲。一个人清心寡欲,几乎都是用后天的意志和理念压抑着的。一般来说,这种压抑的状态都不会长久,因为人在压抑的时候会产生一股怨气和一种潜在的抵触心理,因为它不符合人性,不会照着本心走。所以一个人心理上是压抑着的,但他的生理却不会轻易地听从意志的支配,两者一冲突,必然对身体产生伤害。


雪山飞虎日记


绝症由“心”造

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就正。

按照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人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三者合一的。哪三者?就是形、气、神。

“形”就是指我们的外形;“气”就是指我们身体的经络、气血;“神”就是指我们的精神。

对应到现代的科学,它认识到人体就是生命,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是物质、能量和信息。

物质,对应的恰恰就是外形、肉体;

能量,对应的就是中医学理论中“气”的一个概念;

信息,对应的就是我们的“神”,中西医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

人生病有三个原因——外在、内在、不内不外。

外在的原因是风、寒、暑、湿、燥、火。

内在的原因是“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不内不外的就是饮食和生活起居。

一个人在正常状态的时候,他(她)是明智的;反过来,不知道自然规律是怎么样,任意妄为,其结果就是凶灾。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会有一些绝症,实际上很多绝症是我们的内心自己造出来的。

“仁”——对应肝,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四季是春天

春天是草长莺飞的时候,也就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它对应我们的心理状态是“爱人”。就是慈悲善良,能够同情别人。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生也是指爱的意思,也是指仁的意思。

养生、养生,养的是什么?是生,不是养死。生就是指的生机,生机就是指生机勃勃的力量,对应的脏器是肝脏。

这里的肝,并不是西医简单意义上的肝脏,而是包括脏器在内的身体的一种状态和功能。脏腑、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我们的肝如果出了问题,肝开窍于目,它外在表现就是眼睛会出问题。

要想病好,就必须把性格修改好。

从哪儿修改?从孝顺父母开始修改。为什么?百善孝为先,人一旦懂得应该孝顺父母,并用心去做,火气一下就退下去,火气退下去之后,经络就非常容易通畅,经络通畅了,病自动就好。

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理学家艾尔玛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就是“气水实验”:他把人生气、悲伤、烦恼所呼出来的气搜集好,把这个气再通过一个管道,输入到一个盛有药水的瓶子里面,这个瓶子的水颜色就会发生改变。他发现人愤怒的时候呼出来的气,最后让水变成紫颜色;悲伤的时候,水会变成灰白色。他再把紫颜色的水抽出来打到小白鼠体内,小白鼠在几分钟之内会抽搐死亡。

这个实验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生气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分泌毒素。

人一生气之后,紧接着就是疲劳,疲劳过后可能手脚就容易发麻。为什么?疲劳就是消耗了精力,手脚发麻就是末梢循环不好

我为什么能把这个事情讲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生过气。而且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往往有的时候跟别人的问题都是相通的,别人的问题反过来,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所以,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就是减少和避免生气的第一步!

在这方面,中西医的理解是一致的,在现代科学上也得到了印证。

仁慈就会养肝,仁慈的人肝血就通畅,气脉就好,当然就长寿。所以养生,养的就是生生不息的肝气。

“义”——对应肺,对应的五行是‘金’,四季对应的是秋天

一个人肺气不足,反推,在「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高中的时候,因为没有注意孝道方面的提升,所以我的鼻炎一直特别严重,以至于每天晚上擤鼻涕用掉很多纸。

肺开窍于鼻,鼻子有问题,说明我们的肺有问题,肺有问题,对应的就是义方面做得不好。

义的反面是什么?就是过激。

义”对应的是“精”,“精”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里,代表收敛,是秋

天。秋天是落叶满天,秋风萧瑟的时候,这时是天地一派肃杀之气,所以说金气特别旺盛的人,杀气也特别重。

古人讲的叫做杀气,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这个人特别喜欢挑别人的毛病,用现代话讲叫做“眼里揉不下沙子”。这种性格的人,特别容易得“金”方面的病,得肺经方面的病。

金是克木的,假如说这个人控制欲、挑剔别人的习气特别重的话,往往就会伤肝,而且还会伤得很厉害。

金气过盛的人再往下发展,那就是一派悲凉之气,所以说中医七情里,叫做悲伤肺,一个人非常悲凉,会把肺气给伤了。

金气过重的人要练习宽容和微笑。从今开始就练一件事,就是天天微笑。因为人只要一笑,全身紧张的气就放松,脏器就得到舒展,脏器一得到舒展,病就好了。悲是伤肺的,什么是可以治疗悲凉的?

一个人往往陷在‘小我’里面,就是大小的小,自我的我,陷在小我里面,就容易悲凉,特别容易悲伤,而且走不出来。

当人一旦走入大我的时候,就不是悲伤,而是慈悲。慈悲是什么意思?就是无条件的关怀一切人。

我们悲伤所有的情绪,归根结底还是小我,就是‘我’字走不出来。你一旦走出来,就会发现身体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把自己的爱心扩大,同时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其他的责任,就不至于陷入一个小我当中。胸怀一打开,气就跟着变化,气一变化,外形、身体的疾病就会得到缓解。

“礼”——对应心,对应的五行是‘火’,四季对应的是夏天

《黄帝内经》讲,“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就是说心在身体里是主导作用的,是主神明的。

心本来是一个向上的、非常开放的状态,这是自然状态。

假如是不自然的状态,病态就是仇恨,仇恨会伤心脏。

因为一般的恨心都是从心里往外发的,而且这种气是往里聚的,特别容易导致心慌、心跳,冠心病等一系列的疾病。

一个人的心若是处于一种欢喜的状态,气脉就特别容易通畅。

我们观察小孩,他们一天到晚都是非常欢喜的。曾经医学家做了一个统计,在三岁之前的儿童,一天平均笑170次,心脉完全通畅,没有疾病,古人称之为纯阳之气。

而成人一天平均笑7次。

中国人在全世界来讲,笑的次数是最少的,一天到晚板着脸,笑容很少见。为什么?我们好像特别“严谨”,其实是过于“含蓄”了。

实际上你的内心快乐了,身体就通畅,反过来身体好的时候,心态也是好的,所以把心态调整好,心脏的病就能得到缓解。

“智”——对应肾,对应的五行是‘水’,四季对应的是冬天

一个人要想有智慧,第一个就是谦虚,就是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是“兼听则明”,就是听,所以肾开窍于耳,这是有道理的。

一个人肾气足,耳朵就容易听进去别人的规劝,能听进去别人规劝的人,耳窍通了,肾气就足,肾气足了自然有智慧。中国古人总结的这些道理,完全是跟我们的生活起居联系在一起的。

伤肾,怎么伤的?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主骨,骨骼强健是肾气足的一种表现。第二个肾还主骨髓,脊柱这个髓和大脑是连在一起的,肾气足的人,整个骨髓是充满的,这个人就聪明有智慧。

相反,假如这个人经常把肾气泄漏,他的骨髓就枯萎,大脑里的精华就会倒灌进入骨髓,大脑就不灵光,导致身体出现衰败的状况。

所以肾气不足,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五脏六腑的精华多余的都往肾这边储备,肾就像身体能量的总银行一样,把所有的能量都收纳进来储存好,以备不时之需。有了病之后,把这个能量调动出来用。

“精”实际上就是骨髓,人的骨髓若是不足,脑力、智力、体力、抵抗力就会下降。

用一个最简单的比方,精髓,人体的肾精和骨髓就像身体防御系统,防御大军后勤的给养。假如把这个给养军饷全部给抽提没有了,这个防御大军就会全面崩溃,以至于百病丛生,导致糖尿病、中风、子宫颈糜烂、子宫癌之类的,多种样的病都出现了,实际上都与肾气有很大的关系。

心态上跟肾气有什么关系?一个人肾气真正足了,他的外在表现就非常谦卑,也非常容易把别人的意见听进去。

相反,肾气不足,这个人就会烦躁不安,自我感觉压力特别大。

恐惧会伤肾气,恐惧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没有安全感。

压力大有很多种,比如工作量特别大,担心做不完;再比如领导对你的期望值特别高,你又深怕完成不了任务;还有就是做了亏心事之后,怕被别人发现,公之于众。有个人贪了很多钱之后,整天惴惴不安,失眠了,用什么药都治不好,结果抓进监狱之后,睡得就特别香......

因为人只要心态一好了,身体是自动恢复的,根本不用调整。

“信”——对应脾,对应的五行是‘土’

“信”在五行里属土,它在四季里对应的是长夏,也就是夏天跟秋天这段时间,这个时间的状态就是万物孕化的时候。

万物孕化,所有事情的发展,升起和降落都是靠一个人的诚信。

我们做事业也好,做人也好,人无信不立,人要是没有信,是立不起来的。身体的状态也是这样,一个人假如特别诚信笃实,行动力特别强,心里从不计较,他(她)的肠胃就特别好。反之,特别容易计较的人,肠胃就不好。

一个人只要一埋怨,就没有行动力、就不想做事。

脾主四肢,人只要是气血一流通,四肢一活动,脾胃就强健,胃口就好,吃饭就好,睡眠就香,就是能吃能睡,这个人就没病了,就会完全恢复。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南山先生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在决定人的健康程度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只占15%和1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占了60%.

寂静法师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有以下八种:环境、饮食、起居、情绪、信念、祖宗、潜意识、爱与希望。


现在心上


这个问题我是挺赞成的,好多病真的是自己心里想出来的,不是有句话叫心病还须心药医么,放开心胸有的病会不治而愈,心胸狭窄的人只会越想越严重,性格开朗的人有了病也会想得开,一切随命


梦轩之忆


这句话没毛病,但不绝对,应该所占比例较小。

此类人大都性格较内向,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敏感,不太善于和人沟通交流,一旦遇到愿意倾听的“知心人”,往往会叨叨叨不休。

担心的事情有很多种,大致有三类:最多的要数健康方面。可能会因为医生无意间的一句话,或者他人一句“关心”的问候,再就是自己的臆测。日积月累,由于情绪上的压抑,精神高度紧张,最终由于免疫力的下降而思病上身;其次应是经济方面。由于生活压力的大增,又无法有效改变现状,终日都焦虑地忙碌着,精神上甚至没有放松的时候,久而久之,身体也一定会吃不消的;最后是情感方面。与爱人之间糟糕的感情,或者和亲人朋友的情感破裂,都极大的影响着心理的压力感受。一方面害怕关系继续恶化,另一方面还担心自已处理不好,在压抑和焦虑的双重打击下,极有可能会忧虑成疾。

回答的有点跑题,希望大家别见笑。[捂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