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豆瓣高分醫療劇《Doctor-X》看日本的醫療崩潰

日本醫療劇《Doctor-X~外科醫·大門未知子~》已經播至第六季,從第一季開始收視率就居高不下,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8。

從豆瓣高分醫療劇《Doctor-X》看日本的醫療崩潰

《Doctor-X~外科醫·大門未知子~》這部日劇講的是在醫療逐漸崩潰的日本,偏研究型的大學醫院也進入了弱肉強食的時代,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屬於任何組織的自由醫生大門未知子與醫療體系中各種問題、關係對抗的故事。

從豆瓣高分醫療劇《Doctor-X》看日本的醫療崩潰

實際上日本的醫療行業確實出現了醫療崩潰的徵兆。日本社會醫療保險全覆蓋,民眾對醫療抱有更高的期待,可由於日本社會老齡化、少子化,醫生的缺口越來越大。很多醫生護士不得不超負荷工作,女醫生又因為結婚生小孩,無法在醫療行業繼續工作,很多人離開了醫療行業。

那麼日本的醫療行業究竟是個什麼狀態呢?下面我將從日本醫務工作者的加班狀態、醫生的成長壓力、日本醫療報酬制度三個方面為你分析日本的醫療現狀。

日本有30%的醫生,每月加班時間超過80小時,徘徊在過勞死的邊緣

日本法律規定的法定工作時間是一週40小時,可我們來看下面這張每週勞動時長表,會發現不加班的醫生僅有一成,而加班時間超過65小時的超過三成,徘徊在過勞死的邊緣。

從豆瓣高分醫療劇《Doctor-X》看日本的醫療崩潰

由於老齡化和少子化,日本年輕一代人數越來越少,而老年人越來越長壽,他們身體狀況不佳,經常需要到醫院看病,日本醫務人員缺口很大,不得不被迫加班。

大醫院的人手相對較多,加班情況要好一些,但在一些地方醫院,由於地方偏僻,大家不怎麼願意去,這些地方的醫生可以說是忙得喘不過氣來。

據厚生勞動省的調查,2016年日本平均每10萬人口中的醫生數為240.1人,按地區來看鳥取縣有298.1人,位居榜首,而排名最後的琦玉縣,調查結果僅為160.1人。日本醫生不但存在著人員不足的問題,而且地域分佈也十分不均勻。

不僅如此,醫生要值班,並要在必要時進行緊急對應,有時半夜三更都要起床去看醫院,很難過上有規律的正常生活。

在劇中,大門未知子經常會遇到病人突然倒地的緊急情況,這種時候不管自己正在做什麼,都必須第一時間站在手術檯上拯救病人的性命。

醫生的工作狀況不容樂觀,護士也是一樣,日本看護協會的坂本會長指出,值夜班的護士負擔非常重。

根據日本看護協會的調查,在3班制的醫院中,有26%的護士每個月要值10天以上的夜班。

每月當值的夜班次數越多,醫院裡護士的離職率就越高,一些醫院裡護士離職率竟高達12.9%。

從豆瓣高分醫療劇《Doctor-X》看日本的醫療崩潰

劇中日本護士聯合會名譽會長三原雅惠,是護士的勞模,信奉病人至上,抱著必死的信念工作,可她也因為工作太拼命而倒下了。

一家醫院只有確保醫生和護士的數量,才能保證醫療的質量,而日本的少子化和高齡化形勢日益嚴峻,日本醫療面臨巨大的缺口,人員不足,病人待診和接診時間變長,醫療投訴也逐漸增多,醫生更加不堪重負。

日本醫生身累心更累,連高薪也留不住他們

很多人可能覺得,日本的醫生是一個又累又不賺錢的活計,所以很多人沒有選擇醫生這個行業。

其實不然,和國內不同的是,日本的醫生地位很高,錢也非常多。

厚生勞動省2017年發表的工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顯示,日本醫生平均年收入約為1230萬日元(人民幣77萬)。國稅廳2018年發表的民間工資實際狀況統計調查顯示,一般上班族的平均年收入約為430萬日元(人民幣27萬),醫生的年收入差不多是普通上班族的三倍。

而不同地方工作的醫生,收入也會有一定的差距。

從豆瓣高分醫療劇《Doctor-X》看日本的醫療崩潰

日本醫院種類非常多,有公立醫院、私立醫院、大學附屬醫院、民間醫院、慈善醫院等等。不同醫院工作的醫生,能拿到的薪資不一。

自己單獨開家醫院或診所的收入是最高的,一年收入可以達到3000萬日元,而劇中大門未知子受僱的醫院是帝都大學醫院,雖然是虛構的一家醫院,但我們也可看出受僱於大學醫院的醫生工資也不少。

從豆瓣高分醫療劇《Doctor-X》看日本的醫療崩潰

大學醫院就是指大學附屬設施的醫院,是綜合大學的醫學部和牙科的醫院,或者是醫科大學的醫院。大學醫院不以診療患者為主要目的,而是著重於尖端醫療的研究,沒有過多地追求利潤,所以會比民間醫院的工資低一些。

正如劇中所說,大學醫院的設備非常先進,在第6季中還引入了AI檢測設備等等,並且在每一季中,大學醫院都試圖完成世界第一、日本第一的臨床案例以彰顯醫院的水平。

國內IT行業的工資很高,加班也很多,但很多人都拼了命地學計算機想進入這個高薪行業。可是在日本,醫生的地位很高,工資也很高,卻沒有大量的年輕人進入醫療這個行業,這是為什麼呢?

一是因為一名優秀的醫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習成長,而長期勞累工作又容易損壞身體健康。

從豆瓣高分醫療劇《Doctor-X》看日本的醫療崩潰

2012年給日本天皇做心臟冠動脈搭橋手術的天野醫生,每年要做五百床冠動脈搭橋手術手術,而業內的平均水平僅有60床。實際上天野醫生每天都要做兩床手術,而實際上天野醫生每週只休息半天,一週有六天要睡在醫院裡面。

對於外科醫生來說,一場手術通常需要2~3個小時,還要百分百集中精力,做完後往往精疲力竭,劇中的大門未知子在做完手術之後都會說一句,累死了,然後開始喝糖漿補充體力。

二是因為醫生肩負著治病救人的重大責任,面對的精神壓力超過常人。外科醫生出現醫療失誤,患者就會在手術檯上喪命。

田野醫生還是助手時,就嚐到了外科醫生手術失誤帶來的苦痛滋味。在心臟人工瓣置換手術中,由於主刀醫師縫合人工瓣時的小小失誤,他的父親在手術後出現了併發症,因搶救無效去世。

外科醫生每次站在手術檯上,面臨的都是生與死的考驗,一個小小的失誤就可能鬧出人命。

如果病人是普通患者,就算失誤了,或許自己還能繼續做醫生。若是患者身份高貴,一旦死在手術檯上,招來投訴,或許這輩子都與醫生無緣了。為名人政要開刀時,醫生面臨的壓力更是會翻倍。

從豆瓣高分醫療劇《Doctor-X》看日本的醫療崩潰

在劇中,手術水平不高的醫生海老名敬,手術失誤,日本頂級富豪大出血,他急得不知所措。

從豆瓣高分醫療劇《Doctor-X》看日本的醫療崩潰

外科醫生風險高、成長艱辛,所以相對而言,外科醫生的平均年收入也要比內科醫生高100萬日元左右。而牙科等醫生由於風險較少,年收入也會相對低很多。

可即便收入最高,外科醫生數量還在逐年降低。

從豆瓣高分醫療劇《Doctor-X》看日本的醫療崩潰

像一些兒科,麻醉科,眼科等遠離人命,診療負擔輕的科室醫生數量有大幅增加,可外科,一般外科,婦產科等容易發生醫療事故、招來投訴的科室,醫生數量是在減少的。

日本醫療報酬制度規定統一醫療價格,國民歡喜,但打擊醫生積極性

日本醫生的報酬按照醫療報酬制度確定,診療報酬包括患者自付部分和國民保險支付部分,但這部分錢並不直接交至醫生手中,而是直接交給醫院,醫院扣除管理費、器材費、藥品費後支付醫生相應的工資。

在此過程中,涉及到診療報酬的計算和工資的分配問題。

日本診療報酬使用點數法來定價,每一點對應10日元。同一醫療服務項目(即同一病例組合)的點數包括“基本點數”和“核算點數”兩部分。基本點數反映的是醫療服務項目的基礎價格。“核算點數”則是在基礎價格的基礎上,結合醫療服務行為的表現進行增加或減少點數來調控醫療服務行為。

像這樣,日本的診療報酬實行全國統一管理,規定全國統一的診療價格。在日本,無論是提供高級醫療的大學醫院還是自己創辦的私人醫院,只要設定的診療報酬相同,醫療價格就不會改變。同樣地,不管醫生經驗有多少豐富,只要診療報酬設定相同,那麼高水平醫生和實習醫生獲得的評價都是一樣的。這樣一來,一些醫生並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在護士的報酬中倒是有增加護士待遇的舉措,但是這一舉措旨在改善在嚴酷環境下工作的護士待遇,也沒有考慮要根據護士經驗和有無護士資格增減診療報酬。

如果診療報酬分配能夠體現醫生的實際水平,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也會相應增強。

從豆瓣高分醫療劇《Doctor-X》看日本的醫療崩潰

但是,醫生的診療費中並沒有反映出醫生的水平高低,而醫生的貢獻度也交由醫院進行評價。

這樣一來,工資的高低就受制於領導對你的評價。在劇中海老名醫生靠著拍馬屁,獲得了高職位,實際手術水平卻非常爛。而醫術高超的大門未知子,卻只能白白地將自己的成果交給別人。

當然這樣的故事相對有些誇大的成分,但是我們可以從中窺見日本評價體系的弊端。

這樣的報酬支付體系下,醫院的收入取決於提供醫療服務的項目數量,一些醫院不惜提供過度服務,以維持必要的營利。醫院之間互相競爭,以便有更多的病人在自家醫院看病。一些醫療機構在競爭中被淘汰,醫療界出現了所謂的勝者和敗者,醫療矛盾加劇,誘發醫療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