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農村喪葬時,所有幫忙人員全紀錄

這並不是迷信,這是從古時候就傳下來的規矩,這是傳統,這是一種喪葬文化。但現在,很多農村年輕一代對這些規矩知之甚少,我們不知道這些傳統最終會走向何處,但我想,喪葬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它不會也不應該滅絕在我們這一代手裡。

對於喪葬這件事,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規矩。而我們也知道,一般的農村,誰家有人去世,村裡人是不用通知的,自動就會過去幫忙。因為農村人都明白,誰家都會死人,誰家都需要用到人。

那麼,這些幫忙的都是些什麼人呢?他們都各自負責幹什麼呢?黑嫂在這裡說一下我們豫北這邊的規矩,當然了,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僅代表我們本地。

咱們分兩個部分來說,分別是男性幫忙人和女性幫忙人。

豫北農村喪葬時,所有幫忙人員全紀錄

一、喪事上的男性幫忙人

喪事這方面,我們這邊幫忙的不幫忙的,叫“管閒事的”,他們分工明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咱們分別說一下。

1:總管事

這個總管事在主家人去世時就已經趕到了,著手商量這件事的所有細節,包括吃飯、喝酒、報喪,還有找另外的管閒事人員。也就是說,這件喪事,由這個人全權處理,所有事都經他手,所有安排都是他來辦,他可以決定喪葬的規模,有著非常大的權力。當然了,也有著非常多的經驗,最終目的是圓滿把這些事辦好,不讓主家丟人,不讓大家難堪。一般這樣的人,都是村裡有頭有臉的人,而且還要四面玲瓏,非常圓滑,為人也要說得過去。一般總管事的是一個人。

2:管事人員

這些管事人員等於是二把手,他們之間又分開負責各項事宜,比如有人管著廚師和灶火,有人管著幹雜活的,有人管著吃飯啥的,每個人都有固定的事,而且選這些人時,還要想著平衡村裡的關係。比如村裡有別的姓,那就要找一個這樣姓的人來,比如村裡有大家族,一般是找這家族裡的人。目的是不會生亂子,也讓各家族裡的人可以各司其職。一般管事人員是四個人。

3:廚師和幹雜活人員

廚師是做飯的,幹雜活的是燒火或者切菜的,這個歸管事人員調度,但廚師又有著一定的權力。一般廚師是兩名,幹雜活的則是六到八人。幹雜活的多是村裡一些光棍漢和老人。

4:槓社人員

所謂的槓社人員就是抬棺材的,這些人會受到特別的尊敬,挖墓坑、抬棺材、埋人,都是這些人來完成,他們得到了東西是最多的,同時也是吃得最好的,一般現在是十二個人,有兩個領頭的,但這兩個領頭的包括在十二個人之內。

5:喊靈人

這個喊靈人特別重要,工作是在槓社人員抬起棺材後,他高喊著口號來調度,這個時候不能出亂子,出了亂子要丟人的,所以這個喊的人要很大嗓門,而且對喪葬習俗特別的瞭解,一般都是專門人員,對什麼都懂,喊的口號也都是一套一套的,這個口號咱們換一期再說。一般喊靈人是一個人。

6:抬紙紮人員

這些人就是專門來抬紙紮的,一些紙樓、紙車什麼的,這些人工作輕鬆,但同時要負責接送男親戚,一般是四到六個人。

男性方面大約就這麼多人,然後是女性。

豫北農村喪葬時,所有幫忙人員全紀錄

二、女管事人員

女的不管太多事,她們大多有實際性的工作,一共分兩大類。

1:女知客

這類人負責接送女親戚,做一些需要女人做的活兒,多數是村裡五十多歲的婦女,她們幹活很少,但非常重要,不能缺少。一般需要四個人。

2:做孝衣

這類女的就是專門扯孝帽和做孝衣,來了親戚了,她們問一個跟去世人的關係,然後按照關係扯孝帽和做孝衣,這些人對農村輩分關係瞭解得極為清楚,對孝衣的區別也非常懂,一般需要六個人。

豫北農村喪葬時,所有幫忙人員全紀錄

最後:我們可以看出來,一場喪葬事上,需要的幫忙人員是很多的。而且還有很多不請自來的幫忙人員沒有計算在內。農村是人情社會,誰家都會有事,誰家都會用人,不管有什麼樣的矛盾,在喪葬這種事上不能糾纏,誰要是不遵守,那全村都要討伐。

而且這也並不是迷信,這是從古時候就傳下來的規矩,這是傳統,這是一種喪葬文化。但現在,很多農村年輕一代對這些規矩知之甚少,我們不知道這些傳統最終會走向何處,但我想,喪葬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它不會也不應該滅絕在我們這一代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