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我們回家

曾經的我,

懷揣一顆闖蕩的心,

背起行囊。

繁華的都市,

沒落的街道,

……

處處都有我青澀的足跡,

和心酸的淚水……

下一站,我們回家


01


外面的世界是很大

但容身的地方卻很小

選擇漂泊大都市的繁華

讓漂泊的你又多了幾分空虛、落寞、擔憂、思念?

你開始想念

想念媽媽為你做的可口的飯菜

想念故鄉的小吃

想念爸爸被煙燻黃的指甲、被養育一家重擔壓彎的脊背

下一站,我們回家!

下一站,我們回家

02


網上有一個“如何看待大城市的底層青年”的話題,有人寫道:“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另有人說:“孤獨得像條狗,但其實連狗都養不起”。

畢業季找工作,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去大城市打拼,他們躊躇滿志,懷揣希望,想要在大城市裡大施拳腳,站穩腳跟,而同時,背井離鄉、漂泊異地的孤獨,高昂的生活成本、高負荷的工作壓力,都讓這些年輕人感到前所未有的焦慮與迷茫。

那些獨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都過得怎麼樣?

下一站,我們回家

此前我寫過一篇文章,給了一些漂泊在北上廣深苦苦追尋或苟延殘喘的年輕人們一點小小的建議。

但說來慚愧,我自己就是一個離開小縣城在大城市裡蝸居著忐忐忑忑勉強維持生計的年輕人——我看著自己佯裝過來人一樣的分析真是感到自己咋那麼不要臉——但欣喜的是,很多讀者看了以後都留言說幫助他們解開了心中的焦慮,真是感謝。

但事實上,在那一篇文章裡,我只是講到了來到城市不久的年輕人的焦慮與選擇,但這卻遠遠不是全部。

當我們還年輕,當我們的父母還身體健康,當我們還沒有養育孩子的壓力,當我們看到我們的收入依然在不斷增長,我們所將要面對的真正的問題還沒有到來。

那個不可知的未來依舊不可知。

下一站,我們回家

03


租房讓每個人打拼的年輕人記憶深刻

聽完朋友的話,也是蠻感慨的。想起剛畢業的那會兒,不管工作找著沒找著,你一旦走入城市,首要任務就是找一個落腳的地方——租房

當你懷揣憧憬,滿是信心的想要在這座城市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房東的話就像一盆涼水倒在你身上,從頭到腳涼透了

“主臥2000,次臥1800,隔間1000,水費50,網費50,電費抄表。交三押一。”

聽到這話的時候,腦子裡第一個反應是沒錢吃飯了

下一站,我們回家

人生總是這樣,第一租房多少人都被坑過,然後為了省點開始搬到更遠的郊區。但上班就遭罪了,每天光花在公交和地鐵上差不多就要1—2小時。

《最後一班地鐵》新一期節目裡在成都偶遇了一位艱難生活的男孩。男孩住在15平米的蝸居,一個月房租1100塊。因為過於潮溼,皮帶都發黴了。

下一站,我們回家

為了掩蓋發黴的味道,男孩在家裡擺了香氛,整體佈置還是很溫馨的——

下一站,我們回家

成都和很多大城市相比相對宜居,壓力也輕很多,但生存對於年輕人來說依然不容易。男孩專業學的是設計,在英語機構做老師,還兼職寫稿子,但一個月收入只有兩三千,房租佔到他收入的一半。這個財政比例是很多大城市的年輕人共同面對的難題。

男孩坦言,自己的收入只夠維持生活,如果遇到問題,比如生病,錢就不夠了。自己拿不出下個月的房租3300,只能問姑媽借錢——

下一站,我們回家

為什麼不像父母求助?因為父母本就不支持男孩漂在外面,想讓他回家鄉工作。男孩是違背了父母的意願出來打拼的,也不好意思問父母要錢。

大城市的高收入伴隨著高壓力,生活不容易;家鄉小城市的安逸和平穩生活看似幸福實則隱藏著空虛——大城市容不下肉體,小城市容不下靈魂。


04


自認為躋身於頭部,實際卻是肥尾

《躍遷》一書中將我們所在的職場圈分為四種:

頭部:高價值高優勢的核心競爭區域。例如北上廣一級商圈。

肥尾:是高價值低優勢區域。例如同在北上廣卻處於三四級商圈,甚至更邊緣化。

小山頭:低價值高優勢區域。例如地方頭部企業。

沙漠:低價值低優勢區域。例如地方邊緣化企業。

一些身在北上廣的人誤將肥尾圈當作頭部核心競爭圈,用頭部者的心態審視整個行業,認為已具備行業強大競爭力,對身處小山頭或沙漠區域的企業充滿著不屑。

要麼為何某些在北上廣呆久了的人,哪怕身心俱疲都不願意回到地方。除了錢賺得比一線少,也不再有“強大競爭力”了,認為回去後是“養老”,工作沒有挑戰,人也沒有動力。


下一站,我們回家

活在“死循環”中的北上廣打拼者

在北上廣的打拼者往往都會以賺更多錢為主要目標,也意味著付出更多努力。但努力的背後卻是以消耗身體為代價,又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休息放鬆意味著需要花錢,而花錢又不得不促使你賺更多的錢,又迫使你努力工作…

就這樣,一些來北上廣的打拼者陷入了死循環。

究竟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導致一些去一線城市的打工者越忙越窮,越窮越忙?如果看不見內在的聯繫,永遠都找不到答案。

其實與北上廣本身無關,主要在於身在北上廣讓自我滿足感發生了變化。例如本來期望賺3千,來到北上廣就想著賺1萬。恰好北上廣可以迅速滿足這些條件,進而使打工者又在此基礎上設置一個又一個新目標。

不過,一切能夠快速達到目標的行為勢必要付出代價

兒時我們都聽過販賣青春換錢的寓言故事,而發生在今天的是一則又一則真實案例,比如“剛交完首付,卻因腦溢血猝死的程序員”、“39歲的起點白金作家‘格子裡的夜晚’猝死家中”難道不像預言故事中的年輕人麼?

本該延遲滿足的事物一下子變成唾手可得,在誘惑面前理智又顯得不堪一擊,魚和熊掌看似都可得,實則在權衡輕重的時候,已經將自己拉入了無解的死循環中。


晚安

理解我所說的了麼?

我不知道漂泊在大城市的最終未來在哪裡,因為我所有的分析、研究、展望都只能是基於現有的生活模式和制度去分析:但是變化實在太快了。

我自言自語說了一堆沒用的廢話?

但這些,真的不僅僅是廢話。

這個世界上絕對沒有兩全其美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你想要生活得更自由,就必須承擔相應的不安。

你想要穩定與安全,就必須按耐自己躁動的心。

這是常識而已,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

未來不可知,未來不可期。

在大城市中用青春交換夢想的80後、90後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也許,二十年後,就清晰了。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個時代有最好的自由和財富;

這是最壞的時代,這個時代有最多的迷茫和焦慮。

但無論如何,我們無法選擇我們所處的時代,我們能做的,只是努力做好當下,保持自己當下的快樂與激情,僅此而已。

至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向前,其實魯迅早就說過了:這個世界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