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印發春耕生產工作指引

為統籌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工作,奪取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日前,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印發工作指引,對春耕生產進行全面部署和服務指導。

一、壓實責任確保春種糧食麵積

(一)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將糧食生產作為糧食安全政府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年底通報考核結果。落實今年全省糧食種植面積(主要是早稻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50萬畝以上的要求,制定各地糧食種植面積任務計劃,將任務分解到縣(市、區)、鎮、村,把糧食生產責任落細落實落到位,堅決完成糧食安全責任目標任務。

(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發揮國家級和省級資金支持農業生產作用,統籌安排農業產業發展資金用於支持糧食生產。按時足額髮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農機購置補貼向早稻和糧食生產傾斜,提高糧食生產保險覆蓋率和保額。加強惠農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穩定農民收益預期。

(三)擴大以水稻為主的糧食播種面積。各地已驗收的墾造水田主要用於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引導農民通過復耕撂荒地、旱作改種水稻、“單改雙”等方式,千方百計擴大早稻和糧食生產面積。

二、堅決杜絕耕地撂荒現象

(四)落實監管主體責任。明確耕地撂荒監管主體責任是鄉村振興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市級負責、縣級實施、鎮級監管”的管理體系,指導各縣(市、區)制訂具體撂荒復耕工作方案,把撂荒耕地復耕任務落實到鎮、村,確保復耕到位。對承包者連續2年棄耕撂荒的耕地,由發包方發出復耕通知書並限期復耕,如未能按要求復耕的,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通過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等相關程序,採取收回代管、流轉等有力措施組織復耕,對出現大面積棄耕、撂荒的,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五)促進撂荒耕地復耕複種。摸清耕地撂荒情況,加大力度推進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流轉服務體系建設,結合村規民約,制訂耕地流轉和撂荒的獎懲措施。鼓勵長期外出務工的農戶將撂荒耕地經營權集中流轉給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糧食生產,堅決杜絕耕地撂荒。

三、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

(六)做好對受疫情影響經營主體(組織)的幫扶。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相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符合新增政策性擔保業務條件的,減半收取擔保費;對春耕生產起重要作用的重點企業,可組織申報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重點保障企業名單。各地根據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生產大戶等實際困難,有針對性地採取“一對一”服務,切實解決用工難、用地難、貸款難、銷售難等問題。

(七)培育糧食新型經營主體。鼓勵和支持新型經營主體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代耕代種及託管等方式,促進糧食適度規模生產,支持水稻產業全鏈條建設,採取優質品種、綠色生產、稻穀烘乾、低溫倉儲、高端加工和品牌打造等,提高水稻生產綜合效益,讓小農戶分享全產業鏈收益。

四、保障農資生產供應安全

(八)加快農資企業復工復產。組織指導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重要農資生產企業做好工作場所疫情防控,儘快全面復工復產,提高開工負荷,切實增加市場供應。因缺乏勞動力影響正常復工復產的,及時採取用工替代等措施,加強地區間勞務供需對接。

(九)推進農資進村到戶。著力解決好農資運銷“最後一公里”受阻問題,禁止違法設卡攔截、斷路封路等行為,暢通農資運輸。加強農資供需調度,利用信息網絡,建立鄉村應急配送機制,保障即時配送。

(十)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瞄準農資經營集散地、春耕春管重點地區,圍繞重點農資品種,開展質量監督抽查,依法依規加強監督執法,嚴厲打擊製售假劣農資違法違規行為,嚴肅查處假劣農資案件。

五、創新方法指導春耕

(十一)搶農時抓春耕。各地按照分區分級防疫要求,把下沉農村的防疫人員迅速變成防疫隊、春耕隊,廣泛動員組織當地農民和返鄉人員就近參與農業生產,做到早下田、早管理、早備耕,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增加,夯實全年農業豐收基礎。

(十二)創新技術指導培訓。成立由農科院校、推广部門、產業體系專家組成的春耕服務隊,深入農村開展指導培訓。印發防疫促春耕技術指南,公佈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引導農民採用良種良法開展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採用信息化手段,通過電話、微信、APP等方式為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在線指導、在線答疑、在線培訓等遠程技術服務,把生產技術送到農民手上、落實到田間地頭。

六、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

(十三)做好農機社會化服務。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合理調劑調配農機具,組織跨區機耕機播機插,確保適時耕種和作業質量。推進農機服務向農業生產全過程、全產業和農村生態、農民生活服務領域延伸。

(十四)做好農業金融保險服務。加快資金拔付使用進度,拓寬金融支農渠道和方法,大力推廣銀保擔合作,著力解決農業主體貸款難融資難問題,加大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力度,分散農業經營風險。

(十五)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發揮專業防治隊作用,採用病蟲防治託管、互助合作、區域聯防防控方式,提高病蟲鼠草害防治效果。

七、抓好科學防災減災

(十六)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組織返鄉農民工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著力解決砂石原料、機械、人員等運輸難進場難問題,抓好2019年度項目和歷史遺留在建項目復工並推進項目建設,同步做好2020年度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確保按時完成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為穩定糧食生產提供有力支撐。完善工程建設驗收監督檢查機制,確保建一塊成一塊,提高抗禦自然災害能力。

(十七)加強自然災害防範。今年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趨勢較為明顯,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增多,要求各地重點做好防範和監測預警,及早制訂減災防範預案,做好物資和技術準備,指導農民落實抗災救災和災後恢復生產措施。

(十八)加強重大病蟲害防控。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重點抓好草地貪夜蛾分區防控,實施防線前移、劃區佈防,開展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堅決遏制病蟲害擴散蔓延,最大限度減輕對春耕和全年農業生產的影響。儘快將近日安排的4000萬元應急防控資金下撥到位。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