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战争,向来就是人性的一场考验


《1917》:战争,向来就是人性的一场考验

谈起战争片,可能很多人会不自然地想起《肖申克的救赎》、《敦刻尔克》、《珍珠港》等在战争影史上留名的优秀剧作。

而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部也有关于战争题材的最新电影——《1917》,那么这部电影与以前的大作有什么不同呢?它又到底讲述看什么呢?何以被许多观众奉为本年度最具奥斯卡夺冠热门的潜力之作呢?

《1917》:战争,向来就是人性的一场考验

从技术上来看,这部影片采用了一镜式的拍摄技法,可以让观众得以在观影的同时获得最逼真的沉浸式的体验,无论是剧情故事的推进,还是在讲述人物的心理变化,可以说这部影片都相当精致地把握住了人物的肢体语言以及心理旁白的变化,仿佛让人可以不自觉地忽视自身是处于观影的外部世界中,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影片的故事讲述之中,身临其境式地感受里面人物情感的变化。而这部电影不仅在技法上独具匠心,在剧情的讲述上,同样也可以说能够给人以“大道至简”的感觉。

《1917》:战争,向来就是人性的一场考验

《1917》所要讲述的故事正如片名一样,让人简单明了地就知道它所要讲述的故事是什么,同样都是战争题材,一些国产战争片大多着眼于片名的噱头上,什么五花八门的都有,直教人从名字上觉得这部影片很高大上,然而真正看了以后,才让人大呼上当,剧名与内容看似很高端,实则给观众的体验却是相当惨不忍睹的,与此类作品相比,国外的一些战争题材,就不可谓非常精良了,而《1917》就是这样一部佳作。

在影片中,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就是发生在1917这一年的春天里,英德战场上,由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饰演的布雷克和乔治·麦凯饰的斯科菲尔德两位年轻的英军士兵,接受上级指令执行奔往前线传达命令的故事。

故事虽然简单,但是这部影片所要讲述的时间却有些像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一样,略带一些意识流的色彩在其间,故事时间也不过24小时而已,而作为文本时间的电影而已,要在2小时的时间里讲述一天的故事,不仅对于内容的讲述要能够在保证情节的完整同时,还要突出剧作的冲突的一系列精准操作,难度不可谓非常之高,然而《1917》做到了,而且还做得非常出色。

《1917》:战争,向来就是人性的一场考验

在影片中,镜头始终集中在布雷克和斯科菲尔德两个小人物的身上,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对于两个初生牛犊,年仅16岁左右的年轻人而言,战争早已将他们的童真与稚嫩完全掠夺,取之而来的是他们要像丛林的野兽一样不仅要适应战争的残酷,更要学会在残酷的战争之中挣扎求生,在他们制定好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完成使命的时候,战争的现实给了他们一记重击,因为严峻的现实远比他们计划中的路线要更为强烈,死亡气息也异常浓烈。

但是在战争面前,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勇往直前,不幸的是,在遇到空军作战击败德国战机时,被击垮的德国飞行员却将善良的布雷克杀死,留下斯科菲尔德一个人。而即便如此,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斯科菲尔德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选择了一个人孤军深入,对于他来说,这完全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不仅是为了死去的布雷克,更是为了与他们命运相连的1600多条鲜活的生命,在一个人的孤军深入中,尤其是在24小时以内不断的奔袭中,斯科菲尔德却依旧保存着作为人的善良,在行路已经艰难无比,干粮所剩无几的情况下,斯科菲尔德还将自己身上的全部补给全然给了一个贫苦的妇女及婴儿,这对于物资极度匮乏的战场来说,尤其是正在执行重要军事任务的斯科菲尔德来说,无异于已经一只脚踏进了死亡之门里。索性,故事的最后,斯科菲尔德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成功阻止了战争的进一步恶化。

《1917》:战争,向来就是人性的一场考验

虽然故事平平,然而在讲述手法上的创新,却使人能够身临其境,深刻地体会到剧情中人物的细腻情感以及变化。

有时候越是平凡的故事,往往越能够让人触景生情。

对于16岁而言,无论之于现在的我,还是在看这篇文章的你而言,我们都不曾有过关于布雷克和斯科菲尔德这样的经历,当然我们也不希望有这样的经历。

然而历史所书写的战争我们自然不希望它重演,但是此间的故事,却不能够因为无法体验,而将它消弭于历史长河之间;相反,透过影视作品,尤其是《1917》这部大作,沉浸式的观影更能够让我们直面战争的残酷。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已,战争是无法想象的,但并能因此而遗忘战争所带给人的肉体与精神上的摧残。

因为遗忘历史,就等同于在背叛自己的良心。

(文字由闲娱快播在今日头条原创首发,图片来源于网络;影视热评,品读人性,尽在闲娱快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