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

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

《儒林外史》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儒林外史》脫稿後即有手抄本傳世,後人評價甚高,魯迅認為該書思想內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胡適認為其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在國際漢學界,該書更是影響頗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傳世,並獲漢學界盛讚,有認為《儒林外史》足堪躋身於世界文學傑作之林,可與薄伽丘、塞萬提斯、巴爾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並論,是對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

吳敬梓(1701—1754年),清小說家,字敏軒,號粒民,晚號“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雍正諸生。早年生活豪縱,後家業衰落,移居江寧。乾隆初薦舉博學鴻詞,託病不赴,窮困以終。工詩詞散文,尤以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詩說》等。

主要內容

小說從元末明初寫起(“楔子”),一直寫到明萬曆四十四年(“幽榜”),前後歷時約二百四十八年。正文從第二回開始,故事發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約一百二十年;結束於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發生在萬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前後歷經一個朝代的興衰。

元朝末年浙江諸暨農家子弟王冕自學成才後,因不願相與知縣時仁和鄉紳危素,避走山東濟南賣畫為生。半年後,黃河決堤,百姓流離,王冕乃回到故鄉。不久,母親病死。又隔了一年,天下大亂。吳王平方國珍,特去訪問王冕,向他求教平天下之策。數年後,吳王建國大明,禮部議定用四書、五經、八股文取士。由此,王冕預知“一代文人有厄”,乃及時避居會稽山中。到了成化末年,山東兗州汶上縣薛家集觀音庵中辦學堂,夏總甲推薦周進來教館。周進為一老童生,先後受到秀才梅玖的嘲弄和舉人王惠的白眼,感到無限屈辱。一年後又失卻館地,更是滿腹怨嗟。隨姊丈金有餘去省城為商人記帳時去貢院遊覧,見到號板,怨憤至極,一頭攮去,不省人事。後得商人資助捐監應試,先後中了舉人、進士,做了御史,點了廣東學道。他在主試南海、番屬兩縣蜜生時,識拔了五十四歲的老童生范進入學。

不久,范進又考取舉人,但卻喜極而瘋,為丈人胡屠戶一個嘴巴打醒。範母也因喜極而亡。在鄉紳張靜裔勸說之下,范進乃與他去房師、高要知縣湯奉處打秋風。二人正在候見湯知縣時,當地鄉紳貢生嚴大位又前來識。嚴貢生因橫行鄉里,被告到縣裡。不料湯知縣居然準了狀,嚴貢生不得不避走省城。縣裡差人找到他的老弟監生嚴大育。嚴監生膽小怕事,找兩位舅爺虞生王德、王仁來了結乃兄官司。不久,嚴監生妻王氏病重,又花了大量銀子打點兩位舅爺才將妾趙氏扶正,接著王氏病故。婚喪兩事一共花了四五千兩銀子,嚴監生十分肉痛,氣惱交加,宿疾發作,以致一病不起。此後,趙姨娘唯一的兒子又夭折,嚴貢生乃乘機謀奪乃弟家產,大興訟事。

此時,周進已升任國子監司業,他識拔的弟子范進也被欽點山東學道。范進赴任之日,周進乃以當年在薛家集教館時的學生荀玫相托。荷政與王惠同榜中了進士。不料荀玫母死,正值朝廷考選科、道,王惠勸他謀求存情,被駁回後返鄉守制。王惠赴南昌知府任,與前任太守佑之子景玉辦理交接。後又升任南贛道,正遇寧王謀反,王惠降順。寧王被擒,王惠匆匆逃走至浙江烏鎮時,遇到蘧景玉之子蘧公孫。公孫贈他二百兩銀子,他則將只枕箱交於公孫。公孫從枕箱中發現一本《高青邱集詩話》,乃以自己“補輯”名義刻印出來,從此被人視為少年名士,湖湖州婁琫、婁瓚宴請魯編修,魯編修在席上見到蘧公孫,乃將女兒許與公孫。

不久,魯編修與蘧佑先後病故,公孫做名士之心也有所收斂,結識了在文海樓選文的馬純上。此時,家人宦成拐帶丫頭雙紅出逃,被捉回後,在差人唆使下,以“欽犯”王惠的枕箱為要挾,揚言要首告蘧公孫,幸得馬純上用全部束脩贖回枕箱,方才了結此案;馬純上則離開嘉興去杭州書坊文瀚樓。馬純上游西湖,接濟了拆字少年匡超人。匡超人返鄉後又得知縣李本瑛的識拔,入學成了秀才。不料,李本瑛被誣告,匡超人在潘保正指引下,前往杭州投靠他的房分兄弟潘三。從此,匡超人又結識了西湖名士景蘭江、趙雪、支劍峰、浦墨卿,簇擁著胡三公子游西湖、做詩會,潘三則勸說他不必相與這些人,並且指使他假造文書,替人代考。因此,匡超人也積攢了不少銀兩,娶了差人鄭老爹之女為妻。李本英瑛案情昭雪後升任給事中,派人來尋他,此時潘三已被拿。匡超人得到李本英書信,就將妻子送往樂清鄉下,隻身前往京城。在原配鄭氏病死,正遂他的心願。取定了結又乘船北上,在船上遇到馮琢庵、牛布衣。船到揚州,馮、匡二人換船北上,牛布衣卻搭江船到了蕪湖,寄寓在甘露庵中,不料卻患病不起,老和尚為他經營後事。住在附近的少年牛浦郎,一日晚間來庵中藉著燈光讀書,老和尚準備將牛布衣詩稿給他看,他卻等不及,先行偷了出來。不久老和尚入京,他索性假冒牛布衣招搖行騙,新補知縣董瑛慕名來拜,匆匆一敘而別。從此,牛浦郎學得一身勢利,與岳家卜氏兄弟相處不諧,乃去安東縣投靠董瑛。路上遇著牛玉圃,兩人認作祖孫。牛玉圃帶著他去揚州鹽商萬雪齋家。牛浦郎因跌入水塘,受到牛玉圃的冷遇,正好他從子午宮道士處聽到萬雪齋的出身,就故意誘使牛玉圃當眾說了出來,因而被萬雪齋辭遇。牛玉圃方知上當,將牛浦郎痛打一頓,丟在河岸上。牛浦郎得到過路的黃客人搭救,同去安東,又被黃客人招贅為婿。董瑛此時即將升任,乃向接任的向鼎交代,請他關照牛浦郎。不料真牛布衣妻子尋夫而來,告到縣裡。

向知縣因斷了這一無頭官司,被人向按察司參處,卻被按察司門下戲子鮑文卿憐才解救。不久,鮑文卿又回南京重操舊業,向知縣升任安慶府,路過南京,近文卿,邀其父子來衙門相會,贈送其銀兩,又為其子廷璽娶妻。不久,向鼎升任福建汀漳道,文卿則返回南京,病重而死,廷璽不得義母歡心,去蘇州尋兄,而乃兄又亡故;再去揚州,投靠季葦蕭,從此結識了揚州一班名士如辛東之、金寓劉、來霞土等;回到南京後又投靠到杜慎卿門下。杜慎卿邀了南京城裡一百幾十班做旦腳的戲子,高會莫愁湖。事後,鮑廷璽向他求助,杜慎卿卻介紹他去天長自己的族弟少卿處。

杜少卿為人豪爽,極重孝道,又不會理家,家人王鬍子夥同張鐵臂等人訛騙其財產,鮑廷璽也趁機索討一百多兩銀子而去。不久,少卿卿家產將盡,聽從老管家婁煥文的勸告,移家南京,得識各地齊集南京的名士。少卿與娘子同遊清涼山,自由自在地生活。未曾料到巡撫大人將他薦舉博學鴻詞科,他不得不去安慶致謝並面辭,李大人不允所請。歸來後,李大人又遣人來催促,少卿乃裝病辭去。此時,遲衡山正倡議修祭泰伯祠,杜少卿、莊紹光等人極表贊同,共襄盛舉,並推定南京國子監博士虞育德任主祭。經過多時準備,選定四月初一舉行祭祠大典,四處齊集南京的名士、選家都參與盛會,南京的民眾也挨擠著來看。祭祠以後,與會的人又都星散,此時尋父二十年的的郭孝子又來南京,以杜少為首的南京名士並不因他是王惠之子而冷落他,讚揚其孝行,贊助其銀兩,幫他前往陝、川尋父。到了成都府外的庵裡,王惠卻堅決不認其子。不久,王惠病死。郭孝子揹著骨骸返鄉。途中遇到蕭雲仙,勸說他去效力朝廷,乃父也要雲仙去平少保處投軍。在平少保帳下,雲仙率兵收復青楓城後,築城垣、修水利、墾田地、興學堂。後去應天府任江淮衛守備,因此結識了虞育德等南京的大名士。過江時,他在揚州碼頭又邂近曾在青楓城教書的沈大年。沈大年正送其女瓊枝去揚州宋為富家完婚。豈知宋為富乃以討妾對待,瓊枝乃隻身逃往南京,寫扇作詩,為人刺繡謀生。江都縣差人前來緝拿時,她正向杜少卿娘子訴說自己遭遇,她終被押入江都。

在船上,有一漢子帶著兩個婊子也去揚州。那漢子剛到家,湯鎮臺的侄子湯六老爺就來廝混,又勾引湯鎮臺兩個兒子湯由、湯實到妓院來吃酒。湯由、湯實鄉試落第後去父親任所鎮遠府,正值苗民作亂,湯奏平了亂,卻被降三級調用。父子三人一齊回到家鄉。湯鎮臺請餘特教導其子,餘特不就,而去無為州秋風。不料私和人命事發,因關文中誤寫“貢生餘持”,乃為其弟餘持矇混,胡塗了結官司。餘特又去南京,得與杜少卿等時賢聚首,但不久虞育德遠赴浙江,餘特又回到五河,被虞華軒請去教育兒子,旋又被選為徽州府學訓導。老秀才王蘊來拜老師,餘特很看重他。王蘊曾鼓勵三女兒殉夫,後又覺傷心,乃去遊南京。在南京由鄧質夫陪著去泰伯祠憑弔,但未見到南京一班名人。

不久,武書回到南京,正欲去回拜鄧質夫,卻被高翰林請去作客。客人是萬中書,但卻是冒充的中書。東窗事發,幸得鳳四老爹相助,秦中書出了銀子,才捐了一個真中書。風四老爹送萬中書回浙江,順便向杭州朋友陳正公討回欠饋做回南京的盤,但陳正公則被毛二胡子騙去了銀兩,風四老爹出面為他討回銀兩就返回南京,去回秦中書的話。秦中書卻與陳四老爺在妓女聘娘處鬼混。不久,秦中書進京補缺,陳四老爺又往福建尋表兄徐九公子去了。聘娘被虔婆所逼,剃度為尼。陳和甫的兒子也做了和尚,卻與同是測字的丁詩爭鬧不休。此時,在南京市井中倒出現了幾個奇人:寫字的季遐年、賣紙火筒子的王太、開茶館的蓋寬、做裁縫的荊元,他們憑一技之長,自食其力,與前此出現的名士並不相同。

主要人物

王冕

王冕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作者據此進行了改編。王冕在小說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小說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正如回目所說“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王冕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周進

周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一頭撞到木板上,暈了過去。醒來以後,他滿心悲愴無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滿地打滾。這一幕被幾個商人見到了,他們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後來,藉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到廣東為官。

范進

范進時年五十餘歲,連秀才都沒考中,家中窮困不堪,他臘月還穿著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廣東雖然氣候溫暖,但臘月時節溫度也不高。周進見到他,便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慘狀,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為秀才,後來又將他錄取為舉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嚴致和

嚴致和即嚴監生,清雍正朝規定,秀才中凜生,凜生被選入國子學稱貢生,次於凜生、凜生選入國子學成為監生,而且當時一些未能入府、州、縣學而欲考舉人者,可以出資捐一監生資格參加鄉試,或直接出錢捐一監生,此種情況統稱之為捐建或者例監。嚴監生就是書沒讀過太多,他這個監生也是花錢捐來的監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橋段莫過於臨死前那兩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幾個侄兒以及奶媽怎麼也猜不中嚴監生到底說的是什麼,而趙氏一語道破,原來是燈中有兩莖燈草,嚴監生怕它費油才使得嚴監生難以閤眼,待趙氏挑去一根,嚴監生便一口嚥了氣。

嚴致中

嚴致中是一個貢生,經考選等方式進入設於京師的國子學以後就稱為貢生。這類人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嚴貢生也是因為自己是個貢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嚴監生,入監者一般要求“學行端莊,文理悠長”,但是在作者筆下的嚴貢生卻恰恰相反,是一個十足的衣冠禽獸。嚴貢生的第一次出場是在第四回中,范進在服喪期被張靜齋勸說一同前去湯知縣那裡“打秋風”,剛到高要縣坐定準備喝些茶水,嚴貢生便進來搭汕,當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見湯知縣時,便開始稱自己與湯知縣是老相熟,又編造了一段與湯知縣相遇的故事,還誇讚湯知縣的為人,只是為了顯現對湯知縣的瞭解。

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號超人,溫州府樂清縣人。小說在匡超人的行為描寫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表現質樸孝順的匡超人,二是表現泯滅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動、小說最初對匡超人的行為描寫是表現他純樸孝順的一面。

在流落他鄉時,他受社會影響逐步發生了變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馬二先生,並受馬二先生的影響,把科舉作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後,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養”,以名士自居,以此作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會給他這樣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間,一步步走向墮落。他吹牛撒謊,鑽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變成一個衣冠禽獸。

沈瓊枝

沈瓊枝是教書先生沈大年的女兒,遵父命嫁給鹽商宋為富為妻。但到了鹽商宋為富府上之後,才知道是一場騙局,鹽商宋為富原來是娶沈瓊枝為妾。瓊枝父狀告宋為富,宋重金賄賂知縣,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瓊枝帶著金銀細軟獨自去往南京,開始了她新的獨立生活。

《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

1.判斷下列有關《儒林外史》的表述是否正確。

(1)吳敬梓,明代小說家,代表作《儒林外史》。《范進中舉》通過寫范進突如其來的命運變化引出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劇,無情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畫盡了世態的炎涼。( )

(2)“范進中舉”是吳敬梓短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戶、張鄉紳等態度的變化反映了當時社會中趨炎附勢的眾生相。( )

(3)《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長篇諷刺小說,作者吳敬梓。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商人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

2.魯迅曾評論《儒林外史》“婉而多諷”,是一部“諷刺之書”。請你以書中的嚴監生為例,結合與他相關的情節,簡要說說作品的諷刺意味。

3.填空。

(1)在《儒林外史》中,足以與范進媲美,被科舉制度弄得神魂顛倒的可悲可憐可笑之人是。

(2)在《儒林外史》中,是一個以巧取豪奪、橫行鄉里的奸詐、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現的,圍繞這點,作者記敘了好幾件事情,其中描寫最為生動傳神的是。

(3),元朝末年人,好讀書、善畫畫,雖被賞識,但拒絕入朝為官,後隱居於會稽山中。

參考答案:

1.(1)錯誤。吳敬梓為清代人。 (2)錯誤。《儒林外史》是長篇諷刺小說。(3)錯誤。《儒林外史》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2.(示例)嚴監生臨終之際,因心疼燈裡點著兩莖燈草,伸著兩個指頭就是不肯斷氣,直到妻子趙氏挑掉一莖燈草,他才嚥氣。作者通過細節描寫和誇張手法來表現他的極度吝嗇,讓人讀了覺得十分可笑,從而使作品產生強烈的諷刺意味。(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對課外名著閱讀知識的積累。解題時,要注意掌握名著的作者、作品、主人公和文章主旨。另外,平時應加強課外名著的閱讀與積累。

3.(1)周進 解析:根據題目提示,《儒林外史》中始終堅信科舉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能與范進相比的,應是周進。

(2)嚴貢生 為了賴船錢,把雲片糕說成是名貴藥材,騙吃雲片糕的掌舵人

解析:解答本題需要對《儒林外史》有深入瞭解。《儒林外史》中,巧取豪奪、橫行鄉里的奸詐、卑鄙小人是嚴監生的哥哥嚴貢生。關於他的描寫最生動傳神的應屬雲片糕事件,將其無賴、欺壓的本性刻畫得栩栩如生。

(3)王冕 解析:根據《儒林外史》的內容,結合題目中“好讀書、善畫畫”“隱居於會稽山”等信息,可知此人是王冕。

練習檢測二及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我國古典諷刺小說的藝術高峰是《儒林外史》,作者是 清 代作家吳敬梓。

2.《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為主要描寫對象,以批判科舉為中心思想的長篇小說。書中揭露了封建社會末期各種醜惡現象。

3.在《儒林外史》中,嚴貢生是以一個巧取豪奪、橫行鄉里的奸詐、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現的。圍繞這點,作者記敘了好幾件事情,其中描寫最為生動傳神的是雲片糕事件

4.《儒林外史》中,王冕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正如書中第一回目所說

“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5.匡超人 本是一個淳樸的農村少年,對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動,卻一步步走向墮落,最終變成了薄情寡義的虛偽小人

6.宋神宗下詔表彰的賢人中,唯一的女子是沈瓊枝。

7.張鐵臂曾在婁家人頭會事件中騙取錢財。此後,他以張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長杜府,後被 蘧公孫“看破了相”。

8.牛浦郎 原本與祖父相依為命,後隔壁開米店的卜老爹做主把自己的外孫女嫁與他為妻,但他後來卻撇下妻子。為了結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頂替、到處招搖撞騙。

9.知縣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銀鑲杯箸。【甲】退前縮後的不舉杯箸,知縣不解其故。靜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這個杯箸。”知縣忙叫換去,換了一個瓷杯、一雙象牙箸來。【甲】又不肯舉。靜齋道:“這個箸也不用。”隨即換了一雙白顏色竹子的來,方才罷了。知縣疑惑他居喪如此盡禮,倘或不用葷酒,卻是不曾備辦。落後看見他在燕窩碗裡揀了一個大蝦元子送在嘴裡,方才放心。

選段中【甲】指的是范進,該選段中的細節描寫暴露了【甲】虛偽做作的特點

10.【乙】看著號板,又是一頭撞將去。這回不死了,放聲大哭起來。眾人勸著不住。金有餘道:“你看,這不是瘋了麼?好好到貢院來耍,你家又不死了人,為甚麼這樣號啕痛哭是的?”【乙】也不聽見,只管伏著號板哭個不住。一號哭過,又哭到二號、三號,滿地打滾,哭了又哭,哭的眾人心裡都悽慘起來。金有餘見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裡肯起來,哭了一陣,又是一陣,直哭到口裡吐出鮮血來。

選段中的【乙】指的是 周進,他痛哭不止的原因是苦讀了幾十年的書,卻連秀才也未考上,路過一處考場,進去觀看,觸景生情

二、選擇題。

11.馬二先生告訴蘧公孫作文時為主的氣是 (C)

A.註疏氣 B.樸實氣

C.理法氣 D.詞賦氣

12.匡太公的遺囑中,要求匡超人以之為重的是 (D)

A.出人頭地 B.利祿

C.功名 D.德行

13.王太守到了南昌府之後,衙門裡出現的三種聲音分別是 (A)

A.戥子聲、算盤聲、板子聲

B.打人聲、罵人聲、撞人聲

C.玩樂聲、唱歌聲、飲酒聲

D.吟詩聲、下棋聲、唱曲聲

14.《儒林外史》中建立軍功,卻被連降三級的將軍是 (D)

A.蕭雲仙 B.鮑文卿

C.杜慎卿 D.湯鎮臺

15.太保公要延攬他拜在門下,朋比結黨的是 (B)

A.虞博士 B.莊紹光

C.蘧公孫 D.杜慎卿

16.《儒林外史》中,有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 (C)

A.匡超人 B.杜慎卿

C.杜少卿 D.牛布衣

17.《儒林外史》中,幫婁家看守祖墳的是 (C)

A.楊執中 B.申祥甫

C.鄒吉甫 D.杜少卿

18.《儒林外史》中的蘧家和婁家的關係是 (B)

A.世交 B.姻親

C.仇人 D.鄰居

練習檢測三及參考答案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練習檢測四及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代小說家,字敏軒,號粒民,晚號 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詩說》等。

2.《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 小說,全書共 回。它揭露了

3.宋神宗下詔表彰的賢人中,唯一的女子是

4. ,元朝末年人,好讀書、善畫畫,雖被賞識,但拒絕入朝為官。後隱居於會稽山中,以此自終。

5.在《儒林外史》中,足以和范進媲美,被科舉制撥弄得神魂顛倒的可悲可憐可笑的人是

6. ,五河鄉下人,是一個秀才,當了興販行的行頭。因說假話,在虞華軒家餓了一頓肚子。

7.在《儒林外史》中, 是以一個巧取豪奪、橫行鄉里的奸詐、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現的,圍繞這點,作者記敘了好幾件事情,其中描寫最為生動傳神的是

8. ,曾在婁家人頭會事件中騙取婁式兄弟錢財。此後,他以張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長杜府,後被蓬公孫“看破了相”。

9. 原本與祖父相依為命,後隔壁開米店的卜老做主把自己的外孫女嫁與他做妻。但後來卻恩將仇報,撇下妻子。為了結交官府,追求名利,他竟冒名頂替、到處招搖撞騙。

10.整書開首以 “視功名如糞土”為引子“敷陳大義”,把歷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舊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個高人的形象。

11.《儒林外史》塑造了 等一批醉心於功名的八股學士

12.臨死時還因為燈盞裡多點了一根燈草,遲遲不肯斷氣的人是

13.年過六十的徽州府窮秀才年年科舉,屢試不中,但他卻刻守禮教綱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兒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勸親家讓女兒殉節。

14.《儒林外史》中以作者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 他不熱衷功名,反對八股科舉,不願做官,被視為“自古及今難得的一個奇人”

二、簡答題

10.在《儒林外史》中,傳主具體描寫的四位“奇人”是在寺院裡安身的李遐年、賣紙火筒的王太、開小茶館的蓋寬、做裁縫的荊元。他們分別有什麼奇本領?

11.讀完《儒林外史》,你喜歡杜少卿其人嗎?為什麼?

12.思考:讀完《儒林外史》,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麼?今天,我們又為何讀書?示例(僅供參考):

三、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一)

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旦重似一日,再不回頭。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侄子穿梭地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以後,醫家都不下藥了。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里叫了上來。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了一屋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嚴監生喉嚨裡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裡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裡,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得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眼前,故此紀念。”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趙氏分開眾人,走上前道:“爺,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燈盞裡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13.這段文字選自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刻畫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和《范進中舉》一樣,它主要採用了________手法來達到諷刺的效果。

14.作者刻畫嚴監生主要從________、________角度進行描寫。嚴監生臨死時念念不忘的是________,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________的本性。使他成為文學畫廊中一個不朽的形象。

15.在趙氏之前有好幾個人猜測嚴監生為什麼“伸著兩個指頭”的原因,作者為什麼這樣寫,而沒有一下子就讓趙氏來說?

(二)

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我中了!”說著,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裡,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眾人大眼望小眼,一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老太太哭道:“怎生這樣苦命的事!中了一個甚麼舉人,就得了這個拙病!這一瘋了,幾時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這樣的病!卻是如何是好?”眾鄰居勸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們而今且派兩個人跟定了範老爺。這裡眾人家裡拿些雞蛋酒米,且管待了報子上的老爹們,再為商酌。”

16、《范進中舉》節選自我國清代一部長篇小說《 》,作者是 。

17、用一句話概括選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18、本段可分為四層,請將層意概述出來,每層層意不超過四個字。

19、范進發瘋的直接原因是:造成他如此境況的根本原因是: 。眾鄰居對范進的態度是:本段文字創設了一個滑稽可笑的場景,表明作者對范進的態度是:______________。

20、選文的另一種技法是側面描寫,在文段中用橫線畫出來,並選一處談談它的作用。

參考答案:

一、填空

1.吳敬梓 清 "文木老人" 2.現實主義長篇諷刺56 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貪官汙吏的卑鄙刻薄。 3.沈瓊枝

4.王冕 5.周進 6.成老爹 7. 嚴貢生雲片糕事件

8.張鐵臂 9.牛浦 10.王冕 11.王周進、范進

12.嚴監生(嚴致和) 13.王玉輝 14.杜少卿

二、簡答題

10.李遐年寫得一筆好字,王太下得一手好棋,蓋寬畫得一幅好畫,荊元彈得一手好琴。

11.示例:喜歡:因為他淡泊功名、傲視權貴;慷慨仗義、樂善好施;尊重婦女,講求地位平等;敢於挑戰封建權威和封建禮俗。

不喜歡:他不善識人。正因為他慷慨仗義。但凡有人求於他,他都傾囊相助,這樣也給很多卑劣小人以可乘之機。不會持家,把祖宗留下的財產隨意揮霍,最後背井離鄉,靠賣文墨為生。

12.“學而優則壯”這句話泯沒了多少讀書人的良知!正如魯迅所說:“機鋒所向,尤在士林”。而現在現實生活中,雖沒有人因中了舉人而瘋瘋癲癲,但卻有人為了考博士、碩士而不擇手段;雖沒有人仗著學識換來的權勢蠻橫鄉里,但卻有人賣弄自己的知識換取來的財富。我們學習不該為了名利,而是為了祖國將來的繁榮富強。

三、閱讀題

13.嚴監生,誇張

14.動作,神態,燈盞裡點的是兩莖燈草,吝嗇

15.前邊的人所猜測的內容,為趙氏的話作鋪墊,可以起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16、《儒林外史》 吳敬梓

17、范進因中舉而發瘋。

18、①昏厥;②瘋跑;③跌倒;④瘋走上集

19、因中舉而喜極發瘋;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封建文化的毒害,封建社會的毒害等)(意思對即可);趨炎附勢(阿諛奉承);尖銳的諷刺,無情的嘲弄。(意思對即可)

20、答案示例:如:眾鄰居勸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們而今且派兩個人跟定了範老爺。這裡眾人家裡拿些雞蛋酒米,且管待了報子上的老爹們,再為商酌。”此處側面烘托,寫出了范進中舉之後鄰居們對其恭敬的態度。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閱讀理解試題含答案,適合九年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