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勇善戰被貶成“偷羊賊”,被正史掩蓋的早年安祿山

盛唐,一個所有中國人都矚目的時代。開放、輝煌、欣欣向榮。這以後,中國似乎再也沒有達到這種高度了。而終結這一切的便是大家所熟知的安史之亂。作為安史之亂中最核心的人物——安祿山,哪怕在今天也是邪惡的代名詞。 正因為如此,安祿山從唐代開始便被有意無意的醜化。當我們仔細閱讀,便會發現《舊唐書》、《新唐書》裡面關於早年安祿山的史料錯漏百出。

驍勇善戰被貶成“偷羊賊”,被正史掩蓋的早年安祿山

影視劇中的安祿山


無中生有的偷羊賊

《舊唐書》:(開元)二十年,張守珪為幽州節度,祿山盜羊事覺,守珪剝坐,欲棒殺之,大呼曰:“大夫不欲滅兩蕃耶?何為打殺祿山!”守珪見其肥白,壯其言而釋之。

在敘述完安祿山的少年事蹟後,第一次正式登場,安祿山便成了“偷羊賊”。對於這件事,《新唐書》的說法類似,而根據《資治通鑑考異》的記載,這件事是寫在唐朝官方編撰的《肅宗實錄》中。可見在中唐時期,唐朝官方就這麼宣傳了。

然而這件事卻是完全錯誤。原因有以下幾點:

  1. 無論是哪本史書,都記載張守珪直到開元二十一年才擔任幽州長史。之前他一直在西北地區與吐蕃作戰,怎麼可能在二十年的時候見到安祿山?
  2. 又根據《安祿山事蹟》,安祿山死時五十五歲(虛歲),時值至德二載(757年)。那麼安祿山便是武則天長安三年(703年)所生,開元二十年(732年)已經三十歲。這個年紀和他一起長大的史思明在平盧節度使烏知義手下當先鋒了。那安祿山也很可能跟他在一起。
  3. 張九齡的《曲江集》中記載了唐玄宗的一封詔書,大約是作於開元二十二年,其開頭便是“敕張守珪、安祿山”,將安祿山與張守珪並列。如果安祿山之前是需要偷羊的平民或者下級士兵,怎麼可能一年時間就升職到這個地步?
  4. 《資治通鑑考異》中保留的《玄宗實錄》記載這件事是因為安祿山打了敗仗,所以張守珪想要軍法處置,最後得到玄宗赦免。


驍勇善戰被貶成“偷羊賊”,被正史掩蓋的早年安祿山

所以很明顯,正史中安祿山“偷羊”完全是汙衊。而更有趣的是,在最早的資料《玄宗實錄》中只有打敗仗,到了《肅宗實錄》中給改成偷羊,安祿山連當大唐的“敗將”都沒有機會。後人在編寫正史時,完全不加辨析的採信了明顯有問題的“偷羊”,也可見後人對安祿山的鄙視。

被忽略的戰績

安祿山在開元二十二年便成了能和幽州長史並列的副將。這固然和張守珪的偏愛有關,但是又跟安祿山本人的能力、戰績有極大的關係。然而在正史中卻絲毫不見。

《舊唐書》:令與鄉人史思明同捉生,行必克獲,拔為偏將。常嫌其肥,以守珪威風素高,畏懼不敢飽食。以驍勇聞,遂養為子。二十八年,為平盧兵馬使。性巧黠,人多譽之。

《新唐書》:知山川水泉處,嘗以五騎禽契丹數十人,守珪異之,稍益其兵,有討輒克,拔為偏將。守珪醜其肥,由是不敢飽,因養為子。後以平盧兵馬使擢特進、幽州節度副使。

正史中,在偷羊一事後,除了簡單敘述安祿山作為小軍官“行必克獲”外,其他功績一概不提。讓人以為安祿山能當上節度使,完全是因為張守珪養子的原因。這種想法未免太小看唐玄宗了吧。此時還是開元盛世,唐玄宗尚勵精圖治,楊貴妃還沒嫁給壽王。成為節度使這麼重大的事情憑關係是絕對做不到的。因為幾年後張守珪假報戰功立刻就被查出來了。

幸好《曲江集》中保留了一部分當時的資料,讓我們能窺見部分。其中一封詔書這樣稱讚道“況祿山義勇,武藝絕人,謀帥得賢,裨將復爾,以討殘蕞”。安祿山的英勇事蹟早已經傳到唐玄宗那裡了。

又有一封張守珪的奏疏寫道:“契丹及奚並自離貳,兼安祿山復有殺獲,賊數將盡,觸緒猜攜,邊鎮勒兵,伺隙而動,誅翦有日,廓清可期。”張守珪極力稱讚安祿山,因為安祿山的殺獲,使得契丹“賊數將盡,觸緒猜攜”。其中不免有誇大,但亦可見其功績。開元二十二年六月,張守珪曾經大破契丹,安祿山可能居功至偉。另外《孫逖文集》中提到,張守珪曾奏“副將安祿山於檀州界破奚賊,擒生斬級,並獲馬牛,計至數千”。這說明安祿山對奚人也有不錯的戰績。


驍勇善戰被貶成“偷羊賊”,被正史掩蓋的早年安祿山

唐代士兵壁畫


從零星的史料中,可以清楚的看見安祿山早年有著不錯的戰績。只是由於後來安史之亂的發生,這些戰績被有意無意地給遺漏了。給人一種安祿山只是憑藉花言巧語便身居高位的印象。

單從以上兩點,我們便能夠清楚的認識正史是如何通過錯、漏來醜化早年的安祿山。只是這種醜化,並不能起到警示野心家的作用。因為安史之亂的爆發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唐玄宗,即使沒有安祿山,未來的天下也不會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