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民田间“问诊”专家线上“开方”

贵州:农民田间“问诊”专家线上“开方”

疫情防控期间吴明开依然忙。

吴明开是省农科院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副所长、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白芨专家组组长。往年这个时候,他和他的团队早下到田间地头。今年特殊,他只得“转战”电脑前。

“白芨要与杂草伴生,但需及时清沟,不能让杂草遮掩了白芨苗,用镰刀割,不要连根拔……”眼下,正是安龙县白芨万亩科技产业园白芨生长的关键期,吴明开整天守在“线上”,与种植户交流,指导他们做好日常种植管理工作。

“往年这个季节,他早下到村里,现场指导,今年因为疫情,他来不了,我们一直担心管理不好。”安龙县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荷轩说,“还好,通过线上交流指导,帮我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吴明开科研团队与欣蔓生物科技在“产学研”上都建立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常驻产业园区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构建形成了“专家+技术骨干+产业辅导员+种植户”的技术支撑体系。“运用我们独创的白芨马鞍型驯化苗技术和高产生态栽培技术,白芨多糖、白芨胶等主要成分含量是野生的和其它产区的2倍以上。”吴明开说,“我们团队已获得国家专利4项,制定发布省地方标准2项,出版专著2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龙白芨’在2019年还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目前,安龙县白芨万亩科技产业园建有20万平方米的白芨“马鞍型”驯化苗大棚和5000亩白芨连片种植基地,构建起了白芨“研发+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体系,这个规模也是全国最大的。同时,按照“分股金、收租金、领薪金、拿红金”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政府支持发展、科研机构成果转化、企业负责供销两端、村级合作社抓好协调服务、农户全产业链参与”的产业组织形式,帮助当地农户找到了一条“不离土、不离乡”,在家门口就能增收的新渠道。

“我们采取‘公司供苗+技术指导+企业回收+保底收益’的方式,带动当地群众种植白芨2500多亩。”安龙县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夏与介绍,“同时,产业园还带动650户贫困户2544人发展,每年户均分红1500元,解决务工5000人次以上。”

“疫情期间,我们还编写了白芨、铁皮石斛、重楼等10种药材的春耕备耕种植技术指南,并及时下发到相关地区,同时提醒种植户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要不误农时,抓好生产。”吴明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