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一戰,日本人足足給中國人,當了900年“小弟”

雖然依靠著西邊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北方的貧瘠草原區為屏障,中國在軍事、文化上,相對世界文化體系往往都是獨樹一幟,且時常成為整個東亞地區的典範或者說是領袖,且這一形象,從秦皇漢武開始延綿了數千年。

經此一戰,日本人足足給中國人,當了900年“小弟”

然而雖然中國總是在當東亞的老大,但是這個位置坐的也不是特別的安穩,往往太平享樂不了多少年,就有野心膨脹之國,為了自己能夠更加的強大,向中國挑戰,摸中國人的屁股。

其中最活躍的莫過於位於亞洲東部的日本,這個國家因為地處在地震帶上,不但土地較大陸不是那麼肥沃,還時常發生山崩地裂的地震,上面的百姓,天生帶有地理環境無奈,逼迫出來的危機感。

經此一戰,日本人足足給中國人,當了900年“小弟”

所以衝出日本小島,向廣袤的亞洲大陸進軍,一直是他們的夢想,1937年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進行全面侵華戰爭,妄圖將中國收入囊中,組建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

這是我們很多朋友,對於日本向大陸前進夢想,最深刻的印象。然而縱覽古今,日本人前進步伐的起點,絕非在1937年。早在千年之前的公元663年,日本人就已經嘗試向中國出手,只不過1937年的日軍,遇到了“東亞病夫”,而663年的日軍踢到“大唐帝國”。

經此一戰,日本人足足給中國人,當了900年“小弟”

6世紀的朝鮮半島,分為百濟、新羅、高句麗三國,其中中國唐朝與新羅交好,中國視新羅為自己在朝鮮半島的利益代言人。而想西進大陸的日本,此時也選了百濟作為自己的“傀儡”,進而攪入朝鮮半島局勢。

隨著百濟、新羅為了誰是半島霸主的地位交戰,中日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對立之路。655年百濟聯合高句麗進犯新羅,接連攻下數十城,新羅王不得不向中國唐朝求救。

經此一戰,日本人足足給中國人,當了900年“小弟”

660年在中國大將軍蘇定方的帶領下,中國軍人一口氣就滅了百濟,用圍魏救趙的戰略,化解了新羅的危局,同時在百濟舊土設置的都督府,還為大唐帝國開疆闢土了。

不過百濟王室沒有認輸,1個叫扶余福信的王室成員,趁中國唐朝主力班師回朝之際,率領百濟舊民揭竿而起,也是在這個時候,日本在百濟王族的邀請下,火速馳援百濟。

經此一戰,日本人足足給中國人,當了900年“小弟”

最終日本的馳援大軍和唐朝的平叛大軍在663年相遇於白江口。這場戰鬥從士兵數量,戰艦數量這些理論數據看,中國唐朝鐵定要吃個啞巴虧。倭軍有士兵42000、戰船1000餘艘;唐軍有士兵13000、戰船170艘。

遠遠地看去,日本人的船是一片片的,而中國這邊就略顯得零零散散。但是戰鬥結果,確是天佑中國,日本的船多,但是均為小船,而唐軍則是大船。

經此一戰,日本人足足給中國人,當了900年“小弟”

當中國軍隊兵分兩路,迂迴包抄整個日本艦隊之時,日本船多反而成為累贅,船與船之間不停的摩擦,幾乎難以放開雙手作戰,最終被中國軍隊完全包了餃子。

經此一役,日本貴族圈明白了,日本跟大陸上的中國相比,還是有待提升,所以決定向強者學習,最終就有了延續了數百年的日本“遣唐使”制度,靠著這些外派中國的留學生,日本把自己打扮成為了中國唐朝樣。乃至於今天,不少國人感嘆,看中國唐朝去日本。

同時正因為這個學習,日本對中國是佩服了數百年,直到1592年,日本才再一次鼓起勇氣挑戰中國,而當時中國已經是明朝,不過這一次日本依舊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