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包圍城市”

近些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民向城市流動已成常態。

一些農民進城打工,但不定居城市,可以隨時返鄉,這部分人的流動,屬於動態平衡性流動,不會減少農村人口。

一些農民積攢了錢,在城市買了房,安了家,從此不再種地,遠離農村和農業。這部分農民的流動,屬於實質性流動,會造成農村人口絕對減少,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口轉移。

另外,一些農民子女學業有成後,沒有返鄉創業或就業,而是留在城市打拼,絕大多數最終都成了城裡人。這種人口流動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口轉移。

由於以上後兩種情況的人口轉移,使得農村人口越來越少,不少農民住房都閒著,沒人住。再加上種地收入少,農民紛紛外出淘金,於是,我們常說的”空心村“現象也就必然出現了。

新“農村包圍城市”

空心村孤守的老人


農村人口逐漸減少,農民對農業生產失去了積極性,一些地方出現了或多或少的撂荒現象。能種三季、雙季農作物的,也只種一季。農村和農業的發展越來越令人擔憂,如果土地閒置,勢必造成資源浪費。不少農民都靠買糧生活。如果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農業將成大問題。

無糧不穩,無農不穩!我國人口眾多,穿衣吃飯問題是最基本的問題,農業絕不能衰退!

新“農村包圍城市”

荒廢的地裡雜草叢生,開墾北大荒的人看了一定非常寒心


因此,筆者建議有關部門加緊研究農業、農村發展中的問題,制定對策,進行改革,作出新的部署。特別是學習南街村、周莊村的發展經驗,穩住農村人口,穩住農業,穩住農村陣地。

在思想層面上,要扭轉部分人認為農村城市化就是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思想。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只能叫農村人口城市化,而不是農村城市化。如果農村人口大量減少,村莊冷清,農業蕭條,那麼農村就會萎縮,就沒有欣欣向榮的農村景象,城市化的農村也就無從談起。農村城市化,首先必須是農村還在、農民還在、農業還在。農村城市化,是農村自身的城市化,是農業現代化,是農民現代化,是農村建設和農民生活現代化,而不是壓縮農村,更不是讓農業衰退、農村消失!

新“農村包圍城市”

土地資源本來可以利用起來、創造價值,可是······


在革命戰爭年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武裝鬥爭的勝利。百姓茶館認為,在和平建設年代,特別是在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轉移、城市人口總量快速增長的新時期,同樣要有“農村包圍城市“的思想。這種“包圍“,是新的”包圍”,是用農村經濟建設包圍城市經濟建設,是指農村必須適當發展、合理規劃,城市發達的同時必須讓所轄範圍內的農村也發達,讓現代化的農村包圍現代化的城市。城市如月亮,而一個個鄉村就如一顆星星。光有月亮,沒有星星,那是不完美的。城市重點發展工商業,農村重點發展農業,二者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新“農村包圍城市”

美麗鄉村


我國人口眾多,人們不能都想著法子往城裡跑。那樣的話,城市越來越龐大,就業、入學、交通、治安、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各方面都會帶來較大的壓力。如果農業、農村衰退了,糧食問題怎麼解決?這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筆者認為,該是制定政策、穩住農村人口的時候了,要大力扶持農村經濟和鄉村建設,讓農村經濟活躍起來,創造農村就業機會,廣開農村致富渠道,同時建設美麗鄉村、幸福鄉村,讓農村成為有吸引力的地方,讓更多的大學畢業生流向農村,讓農村成為人才的廣闊的用武之地,讓城鄉之間實現人口的雙向流動,鼓勵城裡人到農村旅遊、投資和養老……

新“農村包圍城市”

沒有忘掉農業的美麗鄉村


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適宜居住,資源豐富,就業潛力可挖。農村發展好,城市才能發展好。只有農村和城市和諧發展,齊頭並進,才是全面的社會進步,才是健康的社會,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美好藍圖。

新“農村包圍城市”

共產主義新社區(城市化的新農村):南街村


這裡是百姓茶館,請一邊飲茶,一邊聊聊社會。讓我們一起關心社會發展,為民族振興獻計獻策。欲知更多百姓心語,敬請關注“百姓茶館”,期待您常來坐客。

歡迎各位留言和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