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有曹衝稱象,但浮力定律卻與我們無緣?

先來一個小問題:

有一個小池塘,一艘載有石塊的小船漂浮其中,如果將石塊投入池塘裡,那麼池塘的水位會怎樣變化?是上升,下降,還是不變呢?

為什麼我們有曹衝稱象,但浮力定律卻與我們無緣?

這是一道簡單的中學物理題,涉及浮力定律這一知識點,而咱們今天這篇文章就是介紹浮力定律的由來,以及一些更加深刻的思考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出生於意大利西西里島的敘拉古,由於天資聰慧加上出生貴族,他在少年時期被送去了當時的文化中心——亞歷山大城,跟隨數位數學家學習(比如埃拉託塞,他是大數學家歐幾里得的學生),這段求學經歷為阿基米德日後的成就奠定了基礎。

為什麼我們有曹衝稱象,但浮力定律卻與我們無緣?

相傳有一次敘拉古的國王想要鑄造一枚純金的皇冠,於是讓國內最好的工匠來完成這個任務,可是等到皇冠做好了以後,國王卻懷疑這個皇冠是否摻了假,說是純金的,但如何證明呢?要是再內部摻上一些其它金屬怎麼辦?

於是國王下旨讓眾大臣解決此事,要知道兩千多年人類的科學水平是非常落後的,這個簡單的問題卻讓眾人一籌莫展,國王無奈,於是便想到了當時的大科學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同樣也是這位國王的親戚),讓他來幫忙解決這個問題。

想要知道皇冠是否摻假,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將皇冠切開,看其內部狀況,但這樣一來皇冠也就被破壞了,顯然這個辦法是行不通的,那麼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在不破壞皇冠的前提下,知道皇冠是否摻假了呢?阿基米德雖然學問非常高,但這個問題卻也讓其寢食難安。

隨著距離向國王報告的日期越來越近,這個問題的解決還是沒有眉目,多天的廢寢忘食使得阿基米德鬍子拉碴,衣服也是髒兮兮的,於是阿基米德決定先去洗一把澡,之後再向國王說明情況。

為什麼我們有曹衝稱象,但浮力定律卻與我們無緣?

阿基米德伴著沉思走進洗澡的大水桶,就在他緩緩躺下,看著那慢慢溢出水桶的洗澡水時,想到這溢出的水的體積等於自己浸入水中身體的體積,突然阿基米德愣住了,轉而跳出水桶,朝著皇宮狂奔而去,一邊跑一邊大叫:找到啦!找到啦!

來到皇宮的阿基米德欣喜的向國王說道:我終於找到問題的關鍵了。於是讓周圍的侍從取來

三樣東西,分別是:黃金、皇冠、白銀,並且這三樣東西的質量是相等的,再端來三盆水,將這三樣東西放入水中,只見三個盆子中都有水溢出來,阿基米德叫侍從將三份溢出來的水分別裝取起來,向國王和眾大臣問道:大家看這三份水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眾人回答道:看著沒什麼區別啊,只是三份水的體積各有不同

阿基米德笑道:沒錯,這三份水的體積都不相同,而這恰恰說明了皇冠並非純金打造,而是內部摻了其它金屬。

阿基米德進一步解釋:我們都知道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黃金和白銀的密度是不相同的,而在質量相等的情況下,密度不同就體現為物體的體積不一樣,這是很容易理解的。而物體放入水中勢必要佔取水中的部分體積,而這個體積自然是物體自身浸入水中的體積,同樣也是溢出水的體積。

知道了這點,我們就可以藉此來判斷皇冠是否摻假了,因為我拿來了和皇冠等重的金塊,因為都是黃金,因此大家的密度是一樣的,所以體積也是一樣,那麼再

放入水中後,溢出水的體積理應是一樣的,但事實卻不是這樣,那麼只能說明一點,皇冠並非由純金打造

聽到這樣的解釋,國王以及眾大眾無不嘖嘖稱讚,這樣的方法實在是高。

為什麼我們有曹衝稱象,但浮力定律卻與我們無緣?

不過阿基米德並沒有就此停步,畢竟只是利用了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等於自身浸入水的體積這條常識,而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到底與什麼有關呢?

阿基米德發現當一塊物體沉入水中時,如果用秤在水中稱量那塊物體,會發現它的重量相比於空氣中減輕了,而減輕的那部分重量,恰好與溢出水的重量相等。

在經過多次實驗後,阿基米德就提出了著名的浮力定律: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等於其排開液體的重量。

上面就是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的故事,雖然故事的真偽性值得懷疑,但浮力定律的確是由阿基米德第一個提出,在他的著作《論浮體》有過講解。

不過本文並未結束,在開頭的幾段中我們還說過有一些更加深刻思考,那麼這個思考是什麼呢?先再來看一則典故。

相傳在三國時期,有人給曹操進貢了一頭大象,曹操和百官們都沒有見過這種動物,看著龐大的身軀,便想知道這頭大象的重量,可是因為大象的體型過於龐大,平常用的秤都沒法稱量,大家都很犯難。

此時曹操年幼的兒子曹衝卻說道:我有辦法。

將大象帶到一個小湖旁,準備一艘船,先讓大象上船,此時船身定會下沉,在船身上刻下水位;之後將大象移出,再往船上增添石塊,待到船身再次下降到之前刻下的水位時就停止添加石塊,此時船上石塊的總重量就是大象的體重。

為什麼我們有曹衝稱象,但浮力定律卻與我們無緣?

不得不說,曹衝的方法確實非常巧妙,因此這個典故也經常出現在小朋友的普及讀物種,然而這個典故時值得人們深思的,倒不是其中的奧妙原理,而是關鍵的一點:既然我們古代有曹衝稱象,那為什麼我們沒有發現浮力定律呢?

有人說曹衝稱象是則虛構的典故,但這並不是問題的重點,畢竟我們的文明有數千年的歷史,曹衝稱象中利用的方法絕對不可能僅此一家,換句話說,就相當於古人曾無數次利用了浮力去解決問題,但為什麼始終都沒有總結出清晰明確的浮力定律呢?

為什麼我們有曹衝稱象,但浮力定律卻與我們無緣?

這種問題往大了講,實際上就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為什麼近代科學沒有從中國誕生呢?往小了說,從經驗到本質的科學原理,我們到底中間差了哪一環?首先可以肯定的一點,我們古人是絕對不缺乏智慧的,否則輝煌的五千年文明從何談起?

既然如此,那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雖然我們有龐大的經驗儲備,但近代科學卻為何不是從我國發展起來的呢?


本篇文章的內容到此結束。

謝謝各位閱讀!

以後還會不斷更新精心準備的通俗科普長文!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