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種植水稻畝純收入不足三百元,承包土地費用四百元,怎麼幹?

振道思芡62744334


您說的稻田承包費用400元?是把種植補貼給地主之後的價格吧。這也就意味著您忙活一年,國家的補貼一點沒得到。而且,就2019年的水稻價格來看,流轉土地種植水稻的畝純收入能夠持平、不賠錢,就算是不錯了。

我是黑龍江農墾下屬農場的水稻栽培技術研發人員,也是與水稻打交道。說實話,現在的水稻價格不僅僅是水稻種植戶在迷糊,就連我們這些搞技術研發的也在迷糊。行情這麼不景氣,水稻還能種幾年?是否還有意義接著進行新技術、新機械、新品種的試驗、推廣工作?因為一個地區的農業科研方向是僅僅圍繞著當地的種植結構來進行,在資金、政策方面也會隨著種植結構的轉變而偏移。所以,作為搞技術的我,現在也挺頭疼。價格不景氣,水稻種植戶怎麼接受新技術、新機械、新品種的推廣工作呢?

1、打健康牌。現在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很多的消費者都不僅僅滿足於吃飽,而是要吃的好、吃的健康。所以,現在最常見的常規技術種植的常規水稻加工的大米並不在這部分消費者的消費行列裡。這部分消費者要的是吃的健康,沒有化肥、沒有農藥的綠色有機的大米。而且,現在很多的水稻種植戶也在轉變種植方式,開始開發鴨稻、蟹稻、鰍稻、蛙稻等能與健康貼上邊的種植方式。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種植方式的確可以規避一些化肥、農藥的使用,但是基本不會完全的不使用化肥、農藥。要知道,水稻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種類也是比較多的,對品質的影響極大。只能說是化肥、農藥的用量大幅的減少,能規避一些高毒、高殘留的農藥使用,相對來說較為安全、健康。同時,這種種植方式一般都是搭配一些口感出色、適口性好的優質水稻品種,比如我們黑龍江地區就是種植綏粳18、三江6號、稻花香2號、松粳22等優質品種。在最終的價格方面與常規種植的粳稻相比,也是有著比較大的差異。一斤水稻的售價差距大概在1-2毛之間,如果是加工成大米的話,差價最多能達到幾塊錢。

2、種植適口性好的水稻。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的大米真的吃不出以前的香味了。味道特別的平淡,涼了還返生,只能說是吃飽但是吃不出好吃的感覺。所以,現在的育種專家也開始培育適口性好的優質水稻品種,每年都會有一部分的優質水稻品種經過審定。而且,一些水稻品種在一些地區推廣的面積也比較大。因為其加工的大米口感好,售價相對也高一些。比如之前說的幾個水稻品種。如果您想提高種植收入,也可以採取常規的栽培方式種植這類適口性好的水稻品種。雖然說產量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劣勢,但是完全可以通過售價找回來。算算還是合適的。

3、深加工、賣大米。在我們黑龍江農墾,很多有理想、有實力的水稻種植戶都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和品牌。自己種水稻,自己加工大米,自己找銷路。同樣的水稻加工之後還會進行不同方式的包裝,平價的、送禮用的好幾種。而且,的確有一些水稻種植戶通過這種自謀生路的方式得到了實惠,搞的也不錯。但是畢竟是少數人,而且現在網絡上賣大米的非常多,也不知道哪個好、哪個差。所以,如果您自己有一定的實力,還能有一定的銷路的話,完全可以嘗試一下。

4、改變種植方式,節省成本。水稻的種植方式不再是簡單的水直播或者育苗移栽了,現在也出現了像種旱田一樣的旱直播水稻的種植方式。產量相對育苗移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出米率以及抗逆性方面與水直播水稻相比卻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在種植成本方面也比育苗移栽的方式低了許多。所以,如果您有嘗試新技術的想法, 也可以通過轉變栽培方式來抵抗糧價低的不利條件。一般來說,水直播或者旱直播的種植成本能控制在800元/畝左右,效益方面能比育苗移栽有一定的提高。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我承包10畝多一點水田種水稻,每畝租金一百斤雜交米,也就是200以內的租金,還是旱澇保收的放水田,離路又近。如果不是關係好,我還不要哩!我們組有近十畝拋荒田,分錢不要,白種,但沒有人要,只好連年長草。我是以養羊為主,附帶種二十畝水稻。


老胡種地的


尊敬的題主,你確定每畝租金才400元?那恭喜你,好便宜啊!現在土地租金越來越貴,普遍都是每畝500~800元,乃至1000元。即使在我經濟落實的貴州遵義,低於500元沒人租給你,而像經濟發達的廣東東莞,幾乎都是1000元租金呢!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種水稻,可能收益才300元,租地豈不是虧本了?

的確,表面上看是這麼個道理。由於穀物或大米物價不高,種植水稻的話,收益的確不好。可能高者達1000元,低者僅300元,可能賠錢或收益不高,辛辛苦苦一年而白忙活了。這是現實,也是事實。不過,一般租地者,誰會按照這個套路出牌?不會這麼幹的,通常他們都是將土地種成值錢的經濟作物或蔬菜水果呢!

在我老家,租地者通常是種成辣椒或藥材什麼的。在我們那裡,辣椒是以朝天椒為主,畝產300~400公斤幹辣椒,售價為13~15元一斤,你算算能值多少錢?按照最低標準就是3900元,減去當地行情租金500元,減去種子、化肥等,不算自己的勞力,一畝地可收益最低3000元。如果按照稍微高點兒的標準,收益會更多一些。

在廣東東莞,租地者通常是種作蔬菜,比如菜心、芹菜、空心菜、牛皮菜、香蔥、窩筍、辣椒等什麼的,一年種植多季,土地不閒著,低者種兩季,高者種七季八季乃至十季,都是常見的。比如種植菜心、苗菜,就是一個月一個週期,下種、收穫一個月,時間排得滿滿當當的。東莞一年四季都可種菜,現在還有鮮嫩的辣椒、茄子等。如此一來,租金1000元也不貴啊,只要勤快,哪能虧本呢?我說的這還是東莞露地種地呢,如果以簡易大棚方式種植,那收益會更高呢!

其實,租地種植不是不賺錢,而是要善於調整思路,不能只侷限於種植糧食,無論種什麼糧食,大米、玉米、小麥、小米等等,都是肯定賺不了錢或要虧本的。租地需要種植能賺錢的作物,就像剛才說的種植辣椒、蔬菜、經濟作物或水果、中藥材什麼的,才能賺錢,不能侷限於糧食作物。我這樣說,你是否明白?





種植大世界


現在種植水稻畝純收入不足三百元,承包土地費用四百元,怎麼幹?我給你靠譜回答,保準你今年種水稻能掙著錢!

地確正向小編提出的問題那樣,種水稻價格低,承包費高。一畝地能掙個三頭五百很不容易,那麼怎樣在水稻價格低的情況下,怎麼幹才能掙到錢呢?

當下種水稻專指靠買是不行的,因為現在種的糧食基本是傳統做法,就是打的糧食買給糧販子,糧販子再賣給糧食加工廠,這中間一斤糧食已經被扒了兩次,糧販子送到加工廠每斤至少掙六分錢左右,如果遇上老實農民不知價,叫糧販子忽悠了。恐怕販子一斤水稻至少掙一毛左右。加工廠收的水稻加工成大米,再批發給糧米店,中間利潤不說恐怕你也知道一二。

我的一個朋友種水稻一百餘畝,承包費每畝300元,他的做法是打的水稻一斤不賣,全部走水稻深加工路子,他的十幾萬斤水稻加工成大米,春節前全部售出,而且供不應求。這樣一斤水稻達到一元八左右。

所謂的深加工,就是把自產的水稻拉到水稻加工廠,自己加工大米並裝袋,打入城裡糧食批發市場。

那麼,現在農民一家水田只有三五畝地,自己走深加工量太小,不成規模怎麼辦呢?各戶必須聯合,一起做,這樣即有量也有規模,而且往外發大米成本也低,糧米店也易接收。

總的來說,走水稻深加工,銷售是關鍵,應在城裡有親投親,有友投友,自產大米打開城市糧食市場並不難,也以說非常容易。現在很多種地大戶已經這樣做了,而且效果相當不錯。你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呢?歡迎留言!


沙塵暴5478


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百里雲彩,我來回答“現在種植水稻畝純收入不足300元,承包土地費用400元,怎麼幹?”這個問題。

第一,現在種植水稻畝純收入不足300元,提問者說的純收入應該是指淨收入吧,畝產水稻銷售額,減去畝水稻種子錢、畝化肥農藥錢、農業機械使用費、畝人工費用等等,最後每畝有300元盈餘!租種200畝,一年就有60000元淨收入。這就有兩種情況:

一、租來自己種。那麼租種者自己的人工費是扣除了的,現在一個農民工最少150元/天,月工資至少4000元。而自己種水稻,至少可以種10畝,算上盈利,基本上月收入在4300元,這個收入在很多地方已經不算低了。咱農民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吧,何必非要去跟那些明星、網紅、老闆去比,給自己找不痛快呢。

二、租來請工耕種。這種情況下,租種者可以租上200畝,自己負責指導、管工,其實並不累,一年下來有60000元收入,月平均5000元,在農村來說,這個收入水平不算低了,哪裡會有到處月薪上萬的,你想多了,踏踏實實接著幹吧。

第二,承包土地費用400元。不知道提問者是在什麼地方的農村,這個承包土地費用是農民從村集體上承包土地的費用嗎?我們這裡農村的政策,村集體承包土地給農民不收費啊!如果說是租種者從農民手裡流轉土地出來耕種,土地流轉費每畝400元,那你就偷著樂吧,我們這裡水稻田流轉費每畝最低1200元,高的2200元,那些租種者不是一樣賺錢。所以,看清問題的根本,不要去糾結你那已經很低的土地承包費了。

綜上所述,種植水稻畝純收入不足300元,承包土地費用400元,還是可以乾的,多總結多努力吧!





百里雲彩


現在種植水稻畝純收入不足三百元,承包土地費四百元,怎麼幹?這個問題在農村比較常見也現實,下面說說個人看法。

一、擴大種植面積,爭取國家補貼,在小編這邊去年的水稻種植補貼標準是,連片水稻500畝以上,每畝可補貼三百元,這基本上可抵絕大部分的田租了。另外,在專用的農機方面也有一點的補貼。

二、提高種植水平,這個最主要的就是要增產增收。比如說別人種一季稻,而你種的二季稻,別人畝產量一千斤,你畝產量達到1400斤,比別人多種了季,產量也別人高,這個就是你的優勢。又或者,可以引進一些種養相結合的項目在裡面,比如稻田泥鰍、青蛙、王八、大閘蟹等等。

三、節約成本,這個又分為二個方面:

①節約種子、肥料方面的成本,這個都要經過精準的計算做規劃,該用的不少用,不該用的絕不多用。

②人力方面的成本,這個主要是要多施行機械化操作,減少人力勞動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因為水稻種植目前虧本主要就是虧在人力成本方面,只有把這個成本降到最低,才能實現利潤。

四、防敵害糟蹋,水稻成熟的時候,各種鳥類、老鼠都是糟蹋水稻的主力,嚴重的可導致水稻田減產十分之二,所以在水稻成熟季節要做的敵害的防護,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總之,水稻種植利潤低、田租高,是目前許多地方的現狀。如果真的想在這方面長足的發展,一個就是要達到國家補貼標準(大面積種植),一個就是要提高種植水平,另外就是減少浪費節約成本,只有這樣,你才可能會有微利。


壞男人說小龍蝦


水稻價格低,嚴重挫傷了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很多農民把土地流轉,外出打工了。我們當地的農民,70%已經全部外出打工了,土地只有少數人才種植了,平均每戶一對夫妻承包100畝以上,全部採用機械化種植。人工種植現在已經沒有利潤了,一個人工要每天要200元,已經請不起人工幫工了, 農村都是老人和小孩子在家, 也找不到合適的幫工來幫忙了,所以,從播種到收割全部採用機械化了,一對夫妻全年平均出勤日只有100天。我們當地農民明白水稻種植,價格可能不會上漲,只能從內部挖潛,所以早在20年前就開始,採用直播技術,就是將水稻催芽“破胸”後直接撒到水稻田,減少中間栽插環節,降低了栽插成本。另外選擇高產、優質新品種種植,這幾年我們當地水稻產量年年提高,2017年我們當地水稻畝產1200斤,2018年我們當地水稻畝產1400斤,2019年我們當地水稻畝產1900斤,都是選擇新品種種植,購買種子種植。每年我們當地農民,都種幾畝新品種,產量高就在來年大面積推廣。 我們當地有農機專業合作社,承包我們當地水稻機械化耕作任務。水稻採用大型旋耕機旋耕,100畝水稻田只須3天就平整好了,直播也可以採用機械化直播,為了節省成本,我們當地農民都是採用人工直播,就是夫妻倆自己將水稻種子撒到水稻田裡。另外我們當地承包大戶已經從小農機時代,發展到現在大農機時代了,很多農民已經購買了大型輪胎旋耕機、收割機、播種機、運輸機、機械噴霧機, 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我們當地農民從機械化、規模化種植上嚐到甜頭,很多農民覺得承包100畝土地已經太少了,紛紛到外地去流轉土地承包經營。,去年我們當地有幾戶農民去鄰縣承包了500畝水稻田, 不過都虧本了, 原因是沒有機耕路,只能採取人工種植,沒有灌溉或排澇設施,水稻田比較低窪雨季被淹了。 從我們當地水稻種植經驗來看。水稻種植必須採取機械化、規模化種植,一家一戶的傳統種植,你就是畝產達到1萬斤也掙不了多少錢。因此關於水稻怎麼種?我認為還是搞規模化種植,將水稻田集中連片機械化種植,就是建設高標準農田,興修小水利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使水稻田旱能灌澇能排,大型機械能開進田間地頭。我們當地水稻田1000畝,只有8戶人家 承包經營,每戶只有一對夫妻在家種植管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機械化耕作,機械化噴霧打藥 施肥,去年我們當地採用無人機噴霧,1000畝耕地只用一天時間,化肥也採用無人機撒施,水稻成熟後,採用大型聯合機收割,然後用運輸機運到米廠銷售,不用曬,不用揚場。 去年我們當地水稻畝產1900斤,單價1.20元/斤畝產值2000左右,每畝純收益1000元左右,平均每戶純收益在10萬元以上。不過像2019年這樣的年成很少,大部分年份種植水稻每年純色收益在3萬元至5萬元左右。


幹農業必須要有勇氣、膽量,敢於投資、敢於下成本。我們當地農民有一句調侃的話叫“種水稻不下成本,就等於賭博不下注一樣”,這句話雖然有點比喻不恰當,但也道出了幹農業的真諦。過去農民幹農業不掙錢,就是因為規模小,一家一戶的傳統種植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了,農業機械化、規模化、市場化、企業化是當今農業發展的方向,農業還要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我們當地農民水稻 從返青期到收穫每隔7天——10天噴霧農藥防治病蟲害一次,從水稻返青期到水稻灌漿期追施返青肥、拔節肥、孕穗肥。水稻封行後, 還要“曬田”7天——10天,“曬田”後,還要追施穗肥,水稻揚花授粉期要避開高溫時段,確保水稻田環境溫度在35°C以內,能達到增產效果。水稻生長週期 每畝水稻追施尿素40公斤,氮磷鉀複合肥30公斤,氯化鉀肥1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旋耕機費用每畝100元,播種機費用為每畝100元,收割機費用每畝100元,土地租金每畝250元,抽水費用每畝100元,農藥費用每畝100元,銷售費用每畝100元,合計水稻種植費用每畝1000元左右。幾十年來我們當地農民每掙一分錢就投入到水稻種植上,購買農業機械,興修農田水利設施,現在高壓線已經下到田間地頭,水稻田旱能灌澇能排,抽水灌溉都採用高壓電抽水。因為不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稻就沒法種植了,因為農村已經找不到人工種植了,只有投資購買農業機械,才能種植。如果前怕狼後怕虎,沒有勇氣去投資,去下成本種植,水稻是沒法種植的。我們當地是一季水稻,一季小麥,小麥幾乎只能保本,全年收入就只能靠水稻種植了,因此,我們當地農民千方百計地降低水稻種植成本,內部挖潛,提高水稻產量,才能確保水稻種植有較高的收益。如果我們幻想水稻價格能上漲,那也只能是幻想。目前我國水稻庫存在1.3萬億噸以上,去年我國水稻產量在1.3萬億公斤。國際市場上,2020年大米產量預計略減0.16%,至4.98億噸。2019年結餘1055萬噸,2020年大米需求量4.94億噸,過剩4570萬噸。到2020年期末庫存繼續提高2.6%。,至1.78億噸,庫存消費比36%,比上一年提高0.5個百分點。水稻價格上漲是不可能的,種植水稻我們只能在產量上下功夫,在內部上挖潛力,在降低生產成本上下功夫,才能種好水稻。


長江三農


座標:江蘇揚州,做為江淮流域魚米之鄉,水稻種植已有悠久的歷史,毫不誇張地說,新型農業技術的研發並拓展,化肥、農藥、除草劑等技術農業科學技術的運用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也就是從國家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的耕地水稻和小麥等糧食產量不斷提高有目共睹。

說實話,也由於國家對農業的重視,畢竟做為有十四億之巨的人口大國,糧食的保障並充裕能供給,關係到國泰民安和社會穩定,農業是國民建設的基礎,從歷年來黨中央把每年的第一號文件都是圍繞“三農”(農業、農村、農民),說白一點,就是提高糧食產量、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別,讓農村人能擺脫貧困,邁過小康,從而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正是國家持續不斷地加大對“三農”政策的傾斜並扶持,首先取消了農業稅,並逐步提高了糧食(水稻、小麥、玉米等)的收購價格,並實施了農業種植補貼政策等,糧食產量穩步提高,糧食近十多年來庫存量累積增漲相信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當然,我國是人口第一大國,更是糧食消費大國,把糧食的安全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更是根本,從相關媒體披露,我國曆年積存的糧食水稻有1億多噸,而據筆者理解並分析,有這巨量的庫存是好事,畢竟十四億人口平均下來也不多,更何況糧食生產的週期性長,更受到天氣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等多方面影響,農業並糧食產量也不可以盲目並樂觀。



再回到題主的話題並分析,做為有多年種植糧食的老農有話說,這幾年糧食收購價格的下調的變化是事實,而農業生產資料和人工上漲等諸多更是事實,與此同時,人才用工成本的增加,純農業種自己的承包地的收入顯然與去外打工掙錢要相差許多,因此,也可以說95%以上的農村人更願意把自己家庭的承包地流轉給外人(願意來承包的農業大戶),這樣,承包地不荒蕪,也可以每年能得到一筆流轉租金,在外能安心打工並能得到穩定的經濟收入。


至於題主所述,種植水稻畝收益300元,而流轉土地租金400元/畝,我只能說,他算得不夠全面,而根據我的實際種田經驗並瞭解和分析,土地流轉承包租金並不以一季水稻種植來計算吧,現在農村土地流轉在我所在的揚州多地方年轉轉費遠遠會高於400元,水稻收穫以後再種植小麥季節上完全能跟得上,而根據在揚州寶應、江都等多區縣農業小麥、水稻產量,小麥畝產量能在1000斤/畝,水稻畝產量1200斤/畝左右,扣除各項農業種植和人工成本,再扣去流轉土地成本,僅以我知道的揚州寶應縣,去年有流轉承包大戶期滿後續籤流轉土地,每年流轉土地租金在糧食收購價格調低的情況下,續簽流轉租金700元/畝左右,照此分析,農業種植水稻(當然包括夏收小麥)不低於收益1000元左右吧!



老農話三農


如果像你說的這種情況,土地承包費用每畝400元,每畝收入不足300元,你這不就是每畝地賠了100元?如果這樣的話,你還承包那個水田地幹什麼?還種那個水稻幹什麼?你這不是坐賠本的買賣嗎,可是,你已經每畝地花了400元的承包費了,怎麼也得乾點啥,承包費掙出來呀,是吧,怎麼幹?怎麼幹也得幹,不幹不是更賠錢了嗎,這樣吧,你把水稻田種水稻當副業,然後你養幾百只鴨子當主業,等鴨子長大之後,你賣鴨子也會掙一大愛錢的,你還可以在水稻田裡養魚,養蟹,這都是一舉兩得賺錢的嗎!



如果你不想種水稻,又不想養鴨子,那你就買幾十只羊吧,就在你承包的水稻田裡放羊吧,到秋天把羊養肥了,把羊賣了,也能掙幾萬元錢的吧;如果你不想養羊,你也可以在水稻田裡養豬的,不用養幾十頭豬,就是養十頭八頭豬,在這個年頭,也會賺錢的;你還可以養雞的,養幾百只小笨雞也可以呀,養雞賣雞蛋也賺錢的,到秋天你也可以把雞全部賣掉,還會掙一大愛錢的,這樣,你還能賠錢,還能不賺錢嗎?

水稻田都是低窪地,水資源一定是豐富的,你還不如弄臺挖掘機,挖吧挖吧,挖出個魚塘養魚算了,養魚可以垂釣賺錢,養魚可以賣魚賺錢,你再蓋兩個窩棚,弄個小農家樂也可以賺錢的,只要你有土地,你就可以讓他賺錢的,如果你不想種水稻,也不像養羊,不想養豬,不想養雞的,又不想養魚的話,那你乾脆這把承包給人家的水稻田退換給人家嗎,你又何必非得承包人家的水稻田呢,然後你去幹別的賺錢嘛,總之,賺錢的道有的是,就看你怎麼去賺了,不能賺大錢,還不能賺小錢嗎?我們怎麼幹,也不能賠錢賺吆喝吧!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什麼?承包土地種水稻還虧本?這個買賣被你搞砸了,你一畝水田還虧本1百元,你承包了多少畝?100畝?300畝?這樣算來,你虧不起啊。


這個種植水稻,不賺錢,應該也不會貼本吧。現在水稻價格再便宜,也有1元多吧,一畝水稻田畝產也有一千斤左右吧,這樣算來,一畝水稻田收入也有一千多啊,這還是一季,水稻田可以種植兩季還是三季的吧。題主是不是隻種一季水稻,然後把土地荒蕪了,其實你種植一季按理來說是可以保本的,第二季第三季出了成本就是你賺的。這樣看來,你承包土地,肯定自己偷懶了,沒有把土地最大利用率使用起來,一年365天,土地也是可以利用365天的。

我從如下幾個方面建議你:

1、首先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前面我也帶過說了一下,土地種植水稻可以根據溫度高低來確定種植幾季,緯度越低,全年溫度越高,熱量光照充足,一年可以種植水稻三季。在我國海南、廣西等地,就可以種植水稻三季。在長江流域屬於亞熱帶地區,可以種植兩季水稻,再加一季油菜或者小麥,這樣其實稻田也是被利用了三季。你一定要記住從土地裡要效率,從土地裡賺錢。

2、調整水稻種植結構。比如水稻你覺得轉不了錢,你是否可以種植商品玉米。也就是種植一季水稻後,選擇種植商品玉米,也就是說的新鮮玉米售賣。新鮮玉米論個來賣,一個幾元錢,一畝產量也高,你可以考慮一下。

3、如果是亞熱帶長江流域,你可以種植兩季水稻,在第二季稻收割後,你可以選擇種植蔬菜。比如甘藍包菜、白菜臺、紅菜薹這些蔬菜是冬季比較吃香的蔬菜,產量高,價錢也不錯的。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