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孩子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弄題海戰術了,你怎麼看?

戫晨說


同樣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認為這名老師的做法有些太過於激進了。

實話來說,小學一年級其實孩子們能學到的知識非常的少。一年級最主要的任務是交給孩子們。如何去認字。如何養成學習的習慣,而不是要求他們會算多麼複雜的數學運算。也不要求他們能夠背誦多麼優美的文章。

筆者認為一年級最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和習慣。一年級不應該開始題海戰術,而應該開始書海戰術。

所謂的書海戰術就是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家長可以給孩子購買一些童話類的圖書。這些圖書既富有樂趣性,也富有知識性。可以成為孩子們學習的一個有力的工具。

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是非常有好處的。尤其是對語文教育和書寫習慣。我們已經進入了大語文的時代。所謂的大語文就是強調學生的文學素養。而文學素養的培養最主要的就是通過讀書。俗話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這就充分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

因此筆者建議題主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益智類的圖書。作為孩子學習的一個輔助資料。但是千萬不要買一些以考試為目的的訓練類材料。尤其是題海戰術,千萬不要採取。採用題海戰術的最終結果就是孩子們對學習沒有了興趣。

孩子剛上一年級,時間還很充裕。只有從小培養讀書的習慣。在今後的學習中才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筆者也不明白一年級到底需要衝刺什麼?這名老師的想法實在是太超前了。筆者也是接受不了。

以上的建議還是希望題主可以好好考慮。這也是筆者結合。教學經驗來談的。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啟發。


說文寫作


一年級孩子就搞題海戰術,是我堅決反對的事。我的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老師在平時的作業佈置、教學當中、寒暑假作業都大搞題海戰術。我為此事專門給上級教育部門反映過,一年級學生大搞題海戰術,有百害無一利。對於家長來說,是勞民傷財。對於孩子是嚴重影響心身健康,導致厭學的罪魁禍首。對於教師來說,加重教師負擔,並不利於學習的進步。

1、一年級就弄題海戰術,嚴重影響孩子的心身發展:

一年級孩子才是學習的起步階段,教育部早在2013年就規定,小學低年級不留作業,高年級學生書面家庭作業不得超過一小時,教育部門的這項規定是非常科學合理的。但在現實中,有很多學校和教師對這一規定視而不見,嚴重違規佈置作業,大量刷題。因為小學低年級正處於讀書學習的啟蒙階段。在這一階段,不是高三,需要大量刷題得高分。一年級正是孩子培養孩子學習興趣、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學校和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孩子多種良好習慣的時期。

2、加重孩子的課業負擔,甚至會導致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如果在這一階段,教師搞題海戰術,過多的佈置鞏固課堂知識的作業,甚至購買各種各樣的教輔讀物,是非常不符合低年級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這隻會導致孩子課業負擔較重,剛入校門的一年級孩子,就會認為學習是苦悶的,不快樂的,從而產生厭學情緒。我送孩子上學的時候看到過小學門口有很多家長逼著孩子上學,孩子帶著極不情願的表情,有的甚至哭哭啼啼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大多數是作業沒有完成,或者害怕學校,害怕老師,有嚴重的厭學心理。

3、額外增加家長和教師負擔:

大量搞題海戰術,勢必額外增加家長和教師的負擔。家長需要為孩子買大量的資料,增加了經濟負擔,更嚴重的負擔是學校沒有時間搞題海戰術,就把重點放在家長身上,家長都忙於工作,沒有太多時間輔導孩子的作業。作為教師,給一年級孩子搞題海戰術不管是學校的要求還是自己的注意,都是不可取的。既然給孩子花時間搞題海戰,就要給孩子講解,一邊是正常的上課,一邊是搞題海戰,就是自己折磨自己。

4、不利於孩子的學習,更不符合教育規律:

弄題海戰術唯一的目的與想法就是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才是一年級的孩子,難以應付大量的題海戰術。因此帶來的危害是長久的,部分教師看到的是暫時有利益,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成績,短期的速成辦法就是拔苗助長,不符合教育規律的。一年級孩子的課本上有一些需要書面做的作業,另外有許多地方都購買了配套練習冊,把這做好就完全可以了,實在沒有必要搞題海戰。

總結語:一年級孩子正是對許多事充滿好奇的階段,這時候學習的重點就是培養良好的興趣,不是像高三那樣大搞題海戰術。習慣認為只有題海戰術對一年級孩子發展有利的思想是完全不正確的。有這方面行為的老師一定要遵循基本的教育嘗試。有些家長更是認識不夠,嫌教師佈置的作業不夠,自己花錢購買一些資料讓孩子做,這也不好。所以,為了孩子長遠心身健康快樂的發展,還是少搞題海戰術。


教育博覽


學校就是想找理由坑錢,又買資料啦、又各種補課啦、又這種那種活動啦一年算下來,工資收入除了給銀行之外,就是給了學校和各種培訓機構,不過為了孩子,也沒辦法,多少錢都要給哈!不過倒不是說支持學校這樣給孩子加壓,讓孩子不斷補習補習做作業做作業這樣所謂贏在起跑線上,反而我是不想讓別人的孩子把我的孩子比下來,因為別的孩子有,我的孩子沒有,讓孩子心裡受委屈

其實,錢可以給學校賺,但肯定不會配合學校折騰孩子!一年級,我認為正是孩子天真浪漫的時候,重要的還是開心,不要壓抑孩子的天性。所以,錢我會出,資料我會買,但拿回家,看孩子的興趣羅,也不會逼他來做。

畢竟,這樣容易把孩子培養成書呆子,就算每次都第一名,又有什麼用呢?畢竟將來賴以吃飯的傢伙,並不是成績。大家可以回顧下自己一路走過來,現在身邊混得好的,讀書時候成績好的佔比有多少個呢


醬爆老溫


我認為練習題是用來檢驗和鞏固所學知識的,你所講的題海頂多就是一兩套教輔類的練習卷,如衝刺100,黃岡小狀元等等。一般即使家委會不統一購買,家長也會自行購買相應的教輔資料,相對於名校這真的還是小兒科!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拿數學來講,要熟練掌握知識點,一定量的練習必不可少!比如現在臨近期末,週末做一兩套綜合模擬卷可以有效地發現孩子學習中的問題點,以便及時查漏補缺。另外每個孩子也是不一樣的,如果課內知識掌握的好,選擇一套即可,可以騰出時間拓展下課外方面的。家長應該更關注如何輔導孩子認知難點和推動其學習興趣,這也是對於學校教育的補充!

沒有總結,分析的做題是無用功

做題是一方面,做完不分析總結,不去了解難點在哪裡,那就相當於白做了。另外我還觀察到一些家長盲目做一些課外培優題目,如果沒有好的學習輔導方法做支撐,孩子對於拓展題,肯定是懵的。一年級孩子還沒有自我總結的能力,需要家長配合糾正提升。

一年級數學水平卻決於日常數學經驗的累積

當總結出來孩子困難點時,實物是最符合一年級認知理解特點,這是因為他沒有相應的知識經驗基礎,這也正是低年級講數學概念時有很多真實生活場景的導入。數學也更應多去應用於生活中,而不是每天沉浸在刷題中!多去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比如鐘錶數學,形狀,分類,方位認知等,是可以以更有趣的活動形式鞏固課內所學的。詳細可關注我的一年級趣味數學專欄相應章節。

警惕對於學科的厭倦和消化不良

能否促進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建立學習信心,是一個參照標準。我一直不建議形式單一枯燥的練習形式。所以我更看重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對於後續學習是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的。所以我更建議一年級在玩中學,打開孩子的認知面,增進思維的靈活性,而不是單靠刷題。

以上!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


一學堂王老師


這個是現在普遍現象。不僅僅是一兩個學校這樣。我們先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

1.不管是家長和老師都有一個共同意識認為孩子學了就要會。會了就不能錯。有錯就得改。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就促使了孩子得去大量刷題,提高準確率,熟練度,得到高分。

2一二年級的孩子思維沒有固化,他還不會按套路出牌,解決問題他可能今天這樣想,明天就那樣想。舉個例子

例如圖二這種題,標準答案事14-9=5.這類型的題我孩子有幾次用加法來解決,他認為9加上一個5就會等於14.其實思維上是沒有錯的,這是一個解方程的思維。如果放到高段就是對的。一年級就錯。不光是我孩子,我遇到好多一年級的孩子就會這樣解題。列式計算分值很大,錯一道至少五分沒有了。所以為了不失分,就必須練習這種類型的題目,限制孩子的思維,看到這種題就只有一種方法。

刷題在短時間可以看到孩子的分數是讓人舒服的,但是對於長遠的發展有很大危害。很多孩子會習慣於被動學習。等著老師講解題方法,然後再依樣畫葫蘆,如果題型變化,稍微靈活一點孩子就又不會做了。後面就只有靠刷題來支撐分數。題海戰還會讓孩子不自信,害怕犯錯不願意主動嘗試,缺乏創造性思維。


小魚的玩具城堡


自己的孩子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弄題海戰術了,你怎麼看?

小學生減負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減負也喊了幾十年,反而是越減越負。

題海戰術實際上在各個學校就從未休戰過,孩子們小小年紀,就一個個成了披掛上陣的鬥士,在題海里苦戰、撕殺!

苦了孩子,也苦了大人。小學生從年齡上講還處在童年期,童年本應是無憂無慮、天真快樂的成長階段,但過重的作業負擔,學習壓力,讓孩子們卻享受不到這些童年的樂趣。

對孩子的教育培養當然重要,但凡事得講個度,同時更要尊重自然規律,一個人成長也是分階段性的,對孩子的過高要求,那隻能是拔苗助長。

從一個人的成長規律來看,對小學生應該是教他們如何去學?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健康成長。像如此題海戰術,只能讓孩子們苦不堪言,從而沒了學習興趣。

其實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道理都明白,只是無力改變,因而從之。如果不這樣,學生成績上不去、升學率上不去、排名上不去甚至掉下來,所以老師有壓力,校長更有壓力。

作為家長,也是有苦難言,不對孩子狠點,社會竟爭這麼激烈,孩子上不了一所好的學校,務必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因此也就顧不了那麼多。

由此看來,如果不改變我國的教育現況,學生減負只能是空談。


軍旅小故事與教育


筆者現身為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家長,對於所謂的“題海戰術”,首先家長要認識清楚現在的教育升學的體制,我們國家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也在探索一條有助於孩子未來發展的教育路線,但是我們國家人多,孩子多,競爭激烈的國情是擺在眼前,通過考試進行人才選拔在短時期內難以改變。我們的家長要“認同”這種“考試”,不要嘴裡說著“素質教育”,要求孩子考出“應試教育的成績”,這樣對孩子是不公平的,這也是學校或家長要不要給孩子“題海戰術”的前提。



如果不認同,你可以走體制外的教育,或者你可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取得好成績。反之如果你認同,我就來談談“題海戰術”。筆者不拒絕“題海戰術”,尤其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那有的家長會說“剛進入小學,讓孩子做那麼多題,有必要嗎?等到三年級再說”,這樣的家長他自身的還有著傳統的教育理念,你要讓孩子知道做題並不是要考他,並不是看看他這個單元學的怎麼樣,能不能得100分,而是讓孩子知道做題時為了鞏固他課堂上學的知識,利用他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讓知識在他的小腦袋裡“駐紮”,讓他自己變得強大。在這樣一個認識和心情下去做題,他會越做越有信心的,學習成績也會越來越好,有時你可以用一篇試卷可以和他打個賭,看看他是不是可以戰勝試卷上的難題。



這樣的題海孩子還會牴觸嗎?關鍵在於我們家長的認識。


焦糖大叔講教育


“真棒”

以後一定是標準答案“專家”,考試肯定是一百一百地拿,完全是刷題機器人!

大腦的思維發展,特別是低段的孩子,智力的成長,不是在題海中死板地成長,也是非常需要無數的可能,或是遇見很多的意外,這對大腦的刺激才會提升大腦的發育與成熟,這樣的孩子缺乏創造性。

我倒是覺得,認些字,做些口算這些基本功,是根基。

必須要進行的是看圖說話,不僅增強想象力、語文表達的智慧!觀察能力,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都會得以提升,他的語言表達就是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充滿很多的意外與可能性,對孩子的發展真正有利的。

其次,頭腦風暴,不要計較這時的孩子年齡太小,其實,對於低段的孩子而言,一定不能把所有的答案都限定在一條線上,而是讓孩子們有更強的認知與想象力。

例如,看到一個圓,同學們可以想到什麼,剛開始是寫個五個,後來可以寫十個,再後來會是二十個……

別忘了,對於學習而言,有四大支柱,興趣、自信、能力、習慣,題海戰術帶來的僅僅會單一的能力,還有短暫的興趣,但是對於長遠的習慣、能力、自信、興趣而言,並沒有太多的好處!


六和麥田


這個事情如果直觀的來看,大部分人肯定是不認可的。包括我個人也不太認可小孩從一年級這麼早開始做這樣的題庫!但是我們做個簡短的閒談:現在很多人希望教育改革,那麼到底怎麼改?如何改?眾說紛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對外開放只有40年時間,聽著好像時間挺長的,但是放在一個有13億人口的國家,把方方面面做得特別完善幾乎是不可能的,教育、經濟、科技、就業,養老等等,真的很不容易,馬雲都說要是可以再來一遍,絕不會創辦阿里巴巴,因為真的太累了,一個企業如此,何況一個國家。縱觀歷史發展,改革最大的阻力是人,人最大的阻力是自己的固有思想,所謂“環境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難道這些頂層設計者不知道要改革嗎?這些老師們不知道要改革嗎?農業學大寨時期,關於搞大鍋飯還是各搞各改革,當時的情況不同,環境也不一樣,總得有一部分人先搞試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我們都是勤勞的人民,思想也不能閒下來,一定得乾點活,要讓人看得見,這樣的方式才是正確的,這是一種思想傳承。所以不排除有部分地區想做教育改革的想法,但是具體怎麼改?很多人都說不清,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給改革者最大的印象就是要他們指哪打哪?哪有那麼好的事呢?咱們能說一年級就開始做大量題庫,不是老師們在做教育改革的一種方式嗎?他們的出發點就一定有問題嗎?畢竟這是他們擅長的東西,不擅長的東西你讓他們怎麼改呢?上面沒有政策,還經常會有績效考核,換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


逍遙爸爸生活日記


確實不贊同一年級開始使用題海戰術,但如果想讓孩子跟上現在的教育進度,很多時候必要的題是需要做的,因為如果不能練習到位,一些問題還很難掌握,想要取得不錯的成績是比較難的,其實這好成績與題海是個兩難選擇。

做父母的如果不希望孩子沉浸在題海中,可能確實需要深入到課程中,瞭解孩子學習的內容、瞭解自己的孩子需要多少練習可以掌握(每個孩子不一樣),瞭解題中有哪些不需要孩子來做,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孩子篩選。

還有另一種方式就是如果目前的題量的確對所有孩子來說都偏多,可以一同與老師商定,看看是否可以減輕孩子的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