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何以安家?

985畢業的29歲女孩房似錦,因職位調動隻身一人來到上海,出任“安家天下”中介門店店長。似錦想在上海安家,但這年頭誰都知道,依靠個人的力量,一時半會在大城市安家,根本不現實。

作為房產相關行業的從業者,很認真地刷了一下熱播的中介職場劇《安家》,不禁笑了笑,他們中介的日子那是相當玄幻,而多數人只能感慨地產營銷現實的無奈。

安家:何以安家?

《安家》賣房之路

劇中的孫儷特別喜歡說這樣一句話:

沉穩的語調和淡定的眼神,把本來激情洋溢的這句話,融入了我們東方低調內斂的色彩。極具中國特色的莫得感情的職場女強人,性格凸顯的非常鮮明,《賣房子的女人》的這個版權,算是沒白買。

似錦一進店就接到了老員工留下的難題,一套10年沒賣出去的“跑道房”。

這戶型著實有點意思,左側臥室不僅沒有衛生間,還沒有窗戶。然而孫儷可管不了這些,說開單立馬開單,10年搞不定的房子,10天就成交。她是如何完成這一魔幻現實主義創舉的呢?

先自掏腰包裝個修,毛坯房秒變極簡歐式,誰看誰心動。

再約客戶單獨看個房,把客戶帶到她精心設計的暗臥閣樓一體化區域,來一波優秀、夢想、你值得的三連擊。

客戶聽的是眼泛淚花百感交集,二話不說就買了。雖然故事很精彩,但作為一個專業人士,不得不吐槽把中介賣方這麼編,就有不少漏洞了。

首先,海清飾演的客戶是個什麼角色呢?博士,醫生,權威專家。這類客群在消費習慣上有什麼特徵呢?嚴謹、理性、不會草率做出判斷,更不會因為三言兩語而果斷成交。而且買賣過房的都知道,除了行情特別好的時候,成交週期少則兩個月多則一年以上,一個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可以讓維繫一年的賣家坐地反價,哪能像《安家》中每一筆都是這樣秒買秒賣的?

再者,中介個人自己出錢裝修房子,這樣的極限操作,風險實在太大。要分析,只有可能是兩種情況:

一是房源業主和中介公司簽署獨家代理協議:指定期限內享有代銷專營權,只有我家能帶看。我中介有信心在規定時間把房子賣出去,就裝修了再說。可跑道房10年沒賣出,這獨家協議,也忒長了吧。

二是孫儷玩票大的,篤定海清會買,視其他中介為無物。可這裝修費用不是一筆小數目,光孫儷那個抖音爆款遙控升降梯,隨便一個同款就得5888,再加上傢俱、油漆、管道、窗戶等等等等,怎麼也得花個二三十萬。很可能你裝修完,別家中介來波帶看,剛好相中,那可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了。

孫儷的同事王自健,賣房也是一絕。幾句甜言蜜語,讓闊太高興得是不能自已。一套豪宅,又這麼一瞬間就成交了。以中介為主題的職場劇,脫離中介行業現實的情節太多太多,要是你真要買房賣房,千萬別學電視劇。

如果你以為這篇文章,只是老生常談一下國產劇的空洞懸浮不專業,那就錯了。哈姆雷特那麼多,我恰恰要說下《安家》那些值得深思的細節。

安家:何以安家?

買房不易,安家更難

《安家》和《蝸居》出自同一個編劇六六。術業有專攻,人家的成功之處在於編寫出喜聞樂見的劇本,而並非真實專業的錄像。所以一味以房產的眼光來審視電視劇,骨頭裡都能挑個雞蛋出來。其實《安家》中很多畫面與細節,沉澱了編劇團隊對生活的感悟與思考,還是能品出非常多的味道的。博士海清吐槽著,自己寒窗苦讀20多年,卻在上海一套像樣的房子都沒。家裡小到連放電腦的桌子都沒有,只能坐在廁所的馬桶上辦公。


自健雖然成功地賣出了豪宅,但劇中很明顯地提到,他對客戶關係,是一直以來非常用心的維護。

這是中介的必修課之一。陪闊太去“克麗緹娜”做臉,一點也不誇張。

很多中介對客戶的興趣愛好是瞭如指掌,客戶一個電話打過來問你在忙嗎,還在睡夢中的你回覆到:“我正在出門做保養的路上呢。”只因為,看到這個電話的備註是“闊太-愛美容”。他看到房子的馬桶不乾淨,為了不讓客戶體驗糟糕,親自用紙巾把馬桶擦了一遍。每行每業,都有自己不為人知的艱辛,也一定有背後的“髒活”和“累活”。


再來說說主角房店長,且不談出身貧寒的設定。有太多事情,讓她根本無法全心投入在工作上面。感情方面,與男主前妻存在一定誤會,從家裡鬧到店裡的張乘乘女士,讓孫儷整日都不得安寧。財務方面,母親追著她要一百萬。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輕盈的度過一生,有些人從一出生開始,資產可能就是負值。事業方面,為了完成業績,偶爾碰上一些言行舉止比較激烈的客戶,那麼不能怎麼樣。

生活何嘗不是如此?我們誰都想過得簡單,不去操心那麼多事情。但我們誰又都不是一座孤島,來自四面八方的困擾,讓你永遠無法像當年高考的時候一樣,只用把精力全心投入在一個目標上。每一個成年人,生活的壓力往往都不是單向的。孩子、父母、另一半、房貸、工作、個人提升。有時候想要只為自己而活,都是一種奢望。

買房、賣房逆流而上

員工小樓想要拜孫儷為師,孫儷只說了兩個條件,一是勤奮,二是做事仔細。


業績好的銷售,真的就是這兩點黃金法則嗎?

關於這個問題,一個單日銷售額記錄1.8億的置業顧問說,拿得出成果的銷售,一般都有三個特點:

1、不管什麼動機,賺錢慾望特別強;

2、內心謙虛,不滿足當下,持續學習;

3、做事靠譜,銷售這行靠人脈,真誠很重要。

其實如果要我總結,就是《未來簡史》的一句話:人類因為相信增長,才有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蹟。現實生活中,這種對增長的追逐,在中國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沒有首付的人努力提升自己,爭取攢到第一筆錢;有了首付的人勇敢背上房貸,相信日後賺得更多;有一套房子的人想再投資一套,無論是給子女結婚還是以後養老,都用得上;有多套房子的人想優化資產,每天學習研究,想讓財富保值升值。這就是中華民族,一個比全人類還相信並追求增長的民族。可是,很多時候,即便相信,也不一定發生。剛剛發佈的2019年GDP增速是6.1%,我看了看過往的數據,上一次比這個數字還低的年份,恐怕要追溯到1990。

今天,改革開放的紅利的確已經被瓜分殆盡,利益階層也逐漸在近十年慢慢形成,城市的房價收入比高不可攀,研究生擴招18.9萬的背後無疑是就業難的嚴峻形勢。

然而,2019的城鎮化率是60.6%,我們離發達國家還有15個點的城鎮化空間,每年大學畢業生有800萬,人才紅利正在取代人口紅利。GDP增速未來雖可能只有5%,但仍數倍高於發達國家和地區。

未來仍然有時代的紅利在等著我們,難度雖然大了些,但不至於階級完全固化。

我非常喜歡餘華的《活著》,他從幾個小人物中,描寫出了一個大時代下的無奈。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活著》,每個時代也都有每個時代的《安家》故事。在時代的浪潮下逆流而上,才是最酷的。

安家:何以安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