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趕往此地

在廣東韶關市東北側的仁化縣,方圓18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一片神奇的土地。 從遠處看就像一片雲霞,紅色的山崖紅色的石頭, 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之意,稱之為丹霞山。

丹霞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趕往此地

今天我們分享的地方就是丹霞山。

丹霞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趕往此地

丹霞山有不同體量,不同大小的石峰、石堡、石牆、石柱680多座。大多數海拔都在300到400米之間, 主峰巴寨海拔618米。 群峰形態各異,錯落有致,氣象萬千,就像一座紅寶石雕塑園。所以它又有“中國紅石公園”之稱。

丹霞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趕往此地

丹霞山肯定是以它的丹霞地貌為典型的代表。丹霞山是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神奇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一般是指在第三季紀喜馬拉雅運動期較為乾燥的氣候和內陸盆地環境條件下所形成的一套或一組紅色陸相碎屑沉積地貌,包括由紅色泥岩,沙泥岩,粉沙岩,砂岩,砂礫岩和礫岩等沉積岩所形成的地貌。

丹霞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趕往此地

在丹霞地貌中,最突出的特點是“赤壁丹崖”的廣泛發育。韶關的丹霞山是以世界“丹霞地貌” 的命名地。由680多座頂部平坦,巖壁陡峭,坡麓和緩的紅色砂礫岩所構成。


在距今1.4億年至7000萬年的白堊紀期間,韶關的丹霞山地區發生斷裂,形成一個較大的內陸盆地。


進入第三紀後,盆地內沉積了大量的陸相碎屑沉積物,經過長年的壓實與膠結,形成了巨厚的紅色地層。


第三紀末期,受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紅色岩層在上升的同時發生斷裂,並形成較深的垂直裂隙。

之後,數百萬年以來,盆地還發生過多次間歇上升,平均大約每一萬年上升一米,同時受到水流的下切侵蝕,紅色沉積層被切割成一組組的紅色山群,也就是現在的丹霞山地。

丹霞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趕往此地

因為丹霞山廣泛分佈的紅色砂礫岩層,在1928年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碩士學位的礦床學家馮景蘭 在進行地質調查時注意到了。於是他開始研究這種特別的紅色岩層,並用丹霞山中的“丹霞”二字將其命名為--丹霞層。

丹霞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趕往此地

1938年著名的構造地質學家陳國達在對丹霞山及華南地區的紅石山做了深入研究之後,把這種紅色岩層上發育的地貌以發育最典型的丹霞山為名,命名為“丹霞地貌”。


1977年地貌學家曾昭璇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學術語進行使用。此後對這一地貌的研究不斷,2009年05月首屆丹霞地貌國際學術討論會在丹霞山召開,這個完全由中國人自己命名的地貌類型獲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認可。同年,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和中國地理學會共同發起的“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的評選運動中,丹霞地貌的發現名列其中。

丹霞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趕往此地

說起丹霞地貌,這裡除了有美不勝收的自然風景,你還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山體。因為紅層受到了不同方向的斷層和節理切割,於是,才形成了這樣一些豐富造型的山體。

綠樹疊翠,河流環繞,亭臺點綴,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構成了一副多姿多彩,壯觀動人的丹霞地貌景觀。無論是從形態,色彩,構造還是意境方面,置身其中都能給人一種非常美的享受。

丹霞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趕往此地

你可以看山石的造型,非常的豐富千姿百態。

  • “望郎歸”看似一名穿著裙子斜著身子盼望丈夫歸來的婦人。
  • “姐妹石”則猶如一對相依相為的少女。
  • 在眾多的山石之中,最富盛名的還要數極似雄起的生命之根的陽元石,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
丹霞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趕往此地

丹霞山的美除了山,當然還有水的烘托。這裡有一條名叫錦江的江河,自北向南穿過丹霞山,兩座山峰就在綠水中投下了身影。丹山碧水,相互映照,景色十分迷人。

如果你來到丹霞山一定要看一看日出。當佇立在長老峰山,看到紅日在天邊一點點跳躍而出,看到剎那間縈繞在半山的雲海被鍍上一層金光時,你就能領略到丹霞山那種“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美麗句子一點沒表達錯。

丹霞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趕往此地

有人盛讚“遊盡日出風景地,獨有丹霞日出美”,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趕往丹霞山,就是為了一睹丹霞山的日出美景甚至有不少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趕往丹霞山,就為了一睹丹霞山的日出美景。在陽光的映襯下,丹霞群山變得寧靜、恬淡、收斂,有別樣的一種風情呢。

丹霞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趕往此地

說完山再來說一下它的歷史文化。相傳人類始祖女媧在這裡取水造人即成,在錦江採五色石補天而就,並臥於江畔,脫身成石。舜帝南巡曾在丹霞登山奏樂,命三十六石,此後歷代文人僧侶紛至,香火大盛。隋唐以來成為嶺南風景名山和佛教勝地,留下眾多詩文,遊記,碑刻與摩崖。遍佈全山的天然洞穴有幾十處被開闢為道場,保存至今並已經修復一新的錦石崖石窟寺和別傳禪寺香客如雲,遊人不絕。


丹霞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慕名而來的遊人日夜兼程趕往此地

所以如果您厭煩了城市的喧囂浮華,此地的丹霞山就是您休閒散心的最佳選擇。其中當地的地方民間藝術有:粵北採茶戲、花鼓戲、花燈戲、山歌劇、山歌、說書、快板、粵曲、獅舞等,有機會可以到此一覽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