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手拔牙需要好好研讀


01

牙鉗

牙鉗工作原理:用於拔除上頜第一、二磨牙的牙鉗的設計特點是頰側鉗喙的喙緣中間有一縱形嵴,延至喙緣形成尖突,以確保鉗喙深入齦下時與上頜磨牙頰側牙頸部根分叉處緊密貼合。它可以將外力很好的傳遞到牙上,以克服各種較大的阻力,使牙脫位。

新手常犯錯誤:

1 牙鉗夾持部位過於靠上,導致拔除殘冠或齲齒時容易斷根:

體會:牙鉗工具的設計中,每一處凸起或凹陷都不是擺設那樣簡單,都有其相對應的牙體上的解剖部位。放置牙鉗時,應儘量將牙鉗的鉗喙放置到牙頸部接近根端的部位,而不只是夾住牙冠,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將力量傳遞到根尖,也相應最大程度的減少拔牙時斷根的可能。

2 牙鉗夾持時為求儘量向下夾持,而導致破壞或撕扯牙齦:

體會:牙齦的破壞會導致術後傷口癒合不良,在保證拔除患牙的基礎上應做到儘量減少病人的損傷。防止夾持牙體時破壞牙齦的方法:分離牙齦,牙鉗夾住牙冠後,鉗喙順勢向根部前推,自然可將鉗喙送至頸部下近根處,牙齦也自然會被分離到鉗喙外。

3 用牙鉗拔除牙時,未注意保護下唇(拔上頜牙時)或口角(拔下頜牙時),導致相應部位損傷:

體會:遇到挑刺或敏感的病人,任何一點意外情況都可能成為糾紛的導火索。拔除上下頜牙時,由於過於注意鉗喙的運動而忽視了鉗柄對相應口腔軟組織的損傷,也可能會引起病人的抱怨。保護方法:掌握正確夾持方法:鉗喙長軸應沿牙體長軸方向夾持,用力晃動牙體時,儘量上提鉗柄,勿向下按壓鉗柄。

體會:衛生局的教材上說,拔除下頜前牙時醫師應站立於患者右後方,右手握鉗拔除,左手從患者左側環過,按壓住下頜牙鉗,保護相應部位(國外好象也是這種姿勢)。但有的地方(比如我們這裡),拔下頜前牙時醫師應站立於患者右前方,面對患者,左手於患者右側進行保護。經過筆者考慮,我們這裡使用的下頜前牙鉗與教材上所描述的拔除下頜前牙的鉗子並不一致,至於孰優孰劣並沒有太大討論意義,總歸來說,醫師拔除下頜前牙時站立的位置還應以握鉗及用力時自我感覺舒適方便即可。

02

口鏡

口鏡的作用有三:1 牽拉軟組織 2 增強相應部位光照 3 利用鏡面探視直視不易觀察部位

在拔牙過程中,關於是否使用口鏡,個人體會是用牙挺或牙鉗用力時,若左手用口鏡牽拉口角,由於缺乏對相應器械的保護,易使器械滑脫而損傷軟組織。並且在拔除埋伏牙或阻生齒時,由於需要翻瓣等操作,創傷大,易出血,此時更需要用棉卷隨時進行術野清潔。所以個人感覺拔牙時左手握持紗布,一方面可保護相應組織,一方面可隨時進行傷口止血,比操持口鏡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更大些。

03

三、紗布

紗布的作用主要是止血和清理視野

關於拔牙時放置紗布的位置:新手在操作中遇到意外情況或難以拔除的牙齒,容易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關於左手紗布的放置部位有時也並不是很在意。在右手進行拔牙操作中,左手的紗布若隨意放置於患者口腔中或近咽旁,易導致患者不適和噁心,同時也不利於自己的方便操作。拔除下牙時,個人感覺將紗布放置於患牙頰側前庭溝部位,利用頰黏膜與牙槽之間的擠壓力固定紗布,同時需要止血時,也可方便操作。

04

牙錘

牙錘的作用是輔助牙鑿及牙挺在相應部位的操作

關於牙錘的使用只想說:一個會打錘子的護士絕對是醫生的最佳助手。無論是去骨,劈冠,增隙,每個項目的過程中,打錘的技巧和方法都各有講究,只能靠經驗去慢慢體會了。

05

牙鑿

一般的牙鑿在教材上也叫骨鑿,在拔牙術中一般有劈冠與去骨兩種用途,但臨床較為常用的是用牙鑿來增隙,相當於增隙器的作用。增隙的作用是將較穩固的牙根或有粘連的牙根與牙槽骨進行一定程度的分離,從而使牙鬆動或留出一定的間隙,便於牙挺或牙鉗的深插(摘自相關資料)。一般來說,常見牙齒的拔除中,使用器械的順序是分離牙齦(用探針),增隙(用牙鑿),挺出(用牙梃),拔除(用牙鉗)。

1 關於牙鑿的分類: 較常用分類方法根據牙鑿刃部的寬窄分為寬牙鑿和窄牙鑿,刃部較寬的牙鑿一般用來劈冠和去骨,刃部較窄的牙鑿常用來增隙。

2 關於何時使用牙鑿進行增隙:一般情況下,很多牙齒在拔除時並不一定需要先用牙鑿增隙,而可以直接用牙挺挺松後拔除。因為在用牙鑿進行增隙的過程中,造成牙根與牙骨之間的分離,也同時對傷口是一個更大的創傷。在拔除患牙的前提下,若要追求更小程度的破壞,有時也會採取不用牙鑿,而直接使用牙挺挺松牙齒的方法。但對於根骨粘連比較嚴重的牙齒(長期死髓牙,已進行過根管治療的殘冠殘根,反覆腫痛史的患牙),在未經適當增隙的條件下直接使用牙挺是比較容易導致根折的(尤其是多根牙的情況下)。所以如何在儘量減少創傷和安全拔除牙齒之間進行權衡,是需要靠經驗摸索的。

3 關於牙鑿增隙時的放置位置:牙鑿的增隙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創傷過程,應儘量縮短增隙時間,減少術後反應。一般牙鑿增隙時,能夠達到去除根部阻力,減少骨粘連的效果就可以了,不需要將牙進行牙槽窩內的鬆懈。放置牙槽的位置一般在近中頰側和遠中頰側,有時舌側位也可進行適當增隙,頰側一般骨阻力並不大,可不進行增隙。增隙時注意牙鑿的方向儘量與牙體長軸方向平行,直立牙鑿,進入到一定深度,擺動後取出。

4 關於牙鑿使用的安全性問題: 有資料說明由於力量過大或用力不當而導致的牙鑿刃部折斷的事故曾經出現,更有甚者,牙鑿刃部折斷後掉落至相應軟組織內部而難以取出。因此在使用牙鑿時,注意勿使牙鑿探入深度過深,而使牙鑿向外提取時慣性過大,傷及組織。當牙鑿探入深部後,只作左右適當擺動,而勿作為挺子來試圖挺松牙齒,牙鑿細窄的頸部常難以承受此種作用力而導致長期磨損變的更加脆弱易折,尤其是頸部較窄的牙鑿使用使更應注意。

然後說說拔牙中比較常用和重要的工具:牙挺

牙挺:常用的牙挺分為直挺和彎挺(先把三角挺放到一邊),在牙齒拔除術中,正確和熟練的使用牙挺常能給醫師帶來很大方便,而對牙挺的使用不熟練也常會導致醫師遇到一些棘手情況難於處理。

關於牙挺的使用原理,很多教材上都做了說明,但我覺得並不十分確切,現依靠個人理解將教材裡的牙挺三大原理試作解釋如下:

楔的原理:所謂楔力,即向下的力,根據“兩個同樣的物體不能同時存在於一個同樣空間”的道理,即將原先牙根所佔據的空間用牙挺的刃部所填滿,而使牙根自動脫離原先的位置。可以簡單說是一個“鑽”和“擠”的力量。

槓桿原理: 這個比較好理解,即利用一個支點,借力作用於牙體,簡單說即一個“翹”的力量。

輪軸原理:輪軸原理的大概意思是利用支點,施加一個旋轉力,作用於物體,引起物體位置的改變,比如擰門把而使門鎖打開,使的就是一種輪軸力。具體到拔牙過程中,即依靠一個支點,用牙挺的刃部靠住牙體,施加一個旋轉力,引起牙齒向近中或遠中位置的偏移。簡單說是一個“轉”的力量。

熟練有效的使用牙挺需要在平時的拔牙過程中慢慢摸索,而簡單來說,最重要的是先有一個“支點”,然後利用這個“支點”,對牙體施加以上三種不同的力量,從而使牙齒脫位,鬆動,以至挺出。

關於牙挺的具體使用方法是很難用幾句話來講清楚的,本人也在不斷學習中,個人感覺若要使牙體鬆動,則用“楔”和“槓桿”的力量相對多些,將牙施以向上和向近中或遠中的反作用力,使牙在牙槽窩中的位置鬆動;而若要使牙向上脫位(比如拔一些牙鉗夾不到的牙根等),則使用“楔”和“輪軸”的力量相對多些,依靠刃部的深入和旋轉使牙根從深牙槽窩中脫出(在拔阻生齒中也經常用到)。

關於使用牙挺的支點問題:在使用牙挺前,若需要用牙鑿增隙,注意勿使骨板破壞過大,而只需將根骨分開即可,這樣可為之後的牙挺工作提供較為有力的骨部支點(若破壞過大,難以尋求有效支點)。頰部有瘻管的患牙,頰側骨板較脆弱,有時很難借力做支點,需要再觀察放挺(比如近中或遠中)。注意當用骨錘敲擊牙挺時,牙挺的方向一定要儘量垂直於牙槽骨(平行於牙挺長軸),而用牙挺單純挺出時,牙挺放置的位置可以垂直於牙槽骨,也可以從近中傾斜放置(斜插入近中間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