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給你帶來了什麼?

6的不要不要的


工作給你帶來了什麼?

我們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展開分析:

1.層次:生理上的需要。
2.層次:安全上的需要。
3.層次:情感和歸屬的需要。
4.層次:尊重的需要。
5.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

一、生理需求(生存角度)

工作帶給我們收入,尤其是在“非自給自足”和“協同分工”的時代,收入才能換取“物質生活”所需要的一切;

二、安全需求(生活角度)

收入所帶來的換取價值,如房、車...等一切物品能為自己及親人帶來的安全感超過了一切,尤其是在我們現在珍貴的“和平年代”,可以說收入=安全;

三、社交與尊重

隨著分工協同及空間的變小,人脈的重要性更加顯現,而在社交中又劃分了眾多的“圈子”;再次基礎上“尊重”等領導力的需求凸顯,而你的收入,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你的人脈及圈子屬性;

四、自我實現

現今社會,每一步的進步,最直觀的表現是收入的提升,而提升之後的人脈及圈子拓展,又為收入的增長做足了儲備。

我個人認為自我價值的體現,前期更多是由於“收入”增長後,而為社會“分發”出去的“公共行為”;而這些都在潛移默化的增加著“收入”的附加值,從而達到“精神層次”的實現方式。


現在很多人追捧“唯金錢至上”的理念,代表這社會上對此“收入”之後帶來的“巨大改變”,雖有失偏頗,但也呈現了相當程度的事實。

所以說“工作帶給了我們什麼”?

是“收入”,之後是一系列的“價值實現”!


九號樓白師兄


普通人是通過工作,獲取生活的必須品,沒有工作,就會失去生存的依靠。所以說,工作給我帶來了收穫,帶來了喜悅,帶來安定,帶來了上物質享受,帶來了精神上的穩定。


有了穩定的工作,就有了可靠而固定的收穫,不會為一日三餐而煩惱,不會為家庭的正常開銷而不安,不會為小孩的學業提心掉膽。

至於說想要安穩的工作,還是想自己當老闆,肯定都想自己當老闆,當老闆有氣派,可以支配你的工人,不受別人指手畫腳,可是,你不當家你就不知油鹽柴米貴,自己當了老闆才會知道勞心勞力的苦惱,資金週轉,人員調配,產品質量,產品銷售,經濟利益,員工福利,人員關係你都必須親歷親為,除非你是資金雄厚的大老總,有一個能為你服務優質團隊,為你解決一切,但終究那只有小部分人士。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有當老闆的心是件好事情,但明天很難預料,必須全衡利弊,量力而為,別為了眼前繩頭小利而失去穩定,收入較豐的工作。


夏天雪42


[大笑][大笑][大笑]



吥乖兔子


最後是我的座右銘:人生不要在該奮鬥的時候而選擇安逸!


願和大家共勉!


閒雲逸雨


凡想著自己單幹還是做安穩工作的,對於賺錢的觀念都還太狹隘,其實無論是打工還是自己當老闆,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換句話說,你在為老闆打工,其實老闆夜可以為你打工。
看一個案例,小王剛畢業拼死拼活才進了一家廣告公司,但是他並非廣告專業,對於廣告在一開始的時候還是一竅不通,雖然自己在看書和請教身邊的老同事,但是還是於事無補,進公司一個月還是顆粒無收,自然而然收到了警告信。
最後他經過反思,發現自己不能夠盲目打電話,於是他選擇了一些潛在客戶,進行集中拜訪。

注:這是一個技能點,二八定律是偉大的定律,能夠決定你業績的往往只是其中20%的客戶,你要抓重點,這是職場人應該知道的觀念。


他天天去拜訪一個商家,後來那個商家的總經理看到他每天都過來拜訪,終於告訴他:“我們的廣告實際上是可投可不投的,但是看在你整天跑的份上,我給你說句老實話,想要讓我們投廣告,得讓大老闆點頭才是。”

注:技能點,在《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這本書中,我們把這叫做關鍵人,就是說,如果你要去談判,就得先找到決策人,不然去找那些蝦兵蟹將兼職就是浪費時間。

在這位總經理的撮合下,小王終於有機會見“大老闆”。

可是問題來了,他沒有見過大老闆,很擔心自己拿不下這一筆廣告,這時候他的又開竅了:讓自己的老闆出馬!

他開門見山自己公司的老闆說:XX的老闆今天在北京,他們的總經理讓我去見他,可惜我沒有什麼經驗,真擔心自己搞砸了,希望你一同前往。

注:這就說到我們的主題了,在賺錢這件事上,老闆和我們其實是同一戰線的,讓我們自己搞不定的時候,可以藉助他們的力量,這個時候在我們看來,其實就是老闆在為員工打工。

老闆答應了,最後廣告終於談下來。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員工和老闆在多數時候是沒有衝突的,都是一榮俱榮,可以說他們是相互協作的整體。

因此,不必執著於是不是要自己當老闆。

共勉。


白詩詩









關於“工作給你帶來了什麼?”的提問,回答起來好像還有點難度,回答不是問題,問題是站在什麼立場,用什麼樣的思維認知和價值角度去看待的這個問題。

一、關於工作

1.關於一份工作的意義

首先是有了一份工作,就有了一份收入,最低限度解決了基本的衣食住行之生理需要、獲得物質生活之需與滿足。

我在很多年前看到這樣一篇文章,大概標題是《工作是一份恩情》,是的,工作確是一份恩情,無論對誰都是一樣。尤其對於一個初入社會的人來說尤其如此。正是因為有了一份工作——生活才有了保證,而且也正是有了這份工作才有了進入社會實踐的,和獲得實踐知識和能力的機會。也是一個個體自我塑造的開始;一個人白手起家——完成原始積累的開始,也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開始!即工作是——絕大多數人成功的開始。

2.除非你是一個富二代

關於富二代此文不想多說——只是想闡明這是不工作/打工的一個條件,起到襯托對比之闡明事物的作用。

3.除非你在沒經打工之前就創業做了老闆

即除了你在年輕的時候或一畢業就開始創業——成了自己給自己打工的工作者。還有比爾·蓋茨沒等畢業即在最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創業了,而且非常成功。但目前中國幾個可謂叱剎風雲的人物如馬雲、劉強東就沒這麼幸運了。藉此機會還要說的是一個人如果沒有打過工沒有從底層做起的經歷與歷練就做了老闆的——會成為他從業的最大的侷限和職業能力上的缺陷及人生的缺憾。因為缺乏社會化而會使他的思維與心智幼稚。我很早之前就發現這樣老闆的問題。MBA人士在前幾十就遭詬病,原因是一畢業就去企業做了CEO,缺乏對組織人的認識和中基層人員管理經驗,成為他思維、認知與能力上的短板。

二、關於創業

1.馬雲



馬雲在18歲高考之前就開始打工賺錢了。但他求職卻處處碰壁,哪個單位都不要。

1982年,18歲的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數學只得了1分,首次落榜。之後他跟表弟到一家酒店應聘服務生,結果表弟被錄用,自己慘遭拒絕,老闆給出的理由是馬雲又瘦又矮,長相不好。後來馬雲做過秘書、搬運工人,再後來,不得不通過父親的關係,蹬三輪送書。

1983年,19歲,數學得了19分,第二次參加高考落榜,馬雲又開始騎著那輛破舊的自行車,穿梭於杭州的大街小巷。

1984年,20歲第三次參加高考,這次數學考了89分,被杭州師範學院破格升入外語本科專業。進入大學後,馬雲變成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1988年,24歲,畢業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之後成為杭州市優秀青年教師,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

1992年,28歲,成立海博翻譯社,請退休老師做翻譯。為生存下去,為養活員工揹著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做起了“倒爺”和醫藥推銷員。



1994年,30歲,海博翻譯社營收持平。1995年31歲,海博翻譯社開始賺錢。開始次創業。1995年辭職,4月,成立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1995年5月,中國黃頁正式上線。1996年3月和杭州電信合併。中國黃頁作價60萬元,佔30%股份。

1997年,33歲,賣掉中國黃頁。

1999年,35歲,3月,創立阿里。

2.劉強東



劉強東是畢業後先打了兩年的工,才揹著家裡和戀人偷偷開始創業的。

1996年畢業至1998年,就職於某著名外資企業。

劉強東從人民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外企工作了兩年,每月拿著4000多元的工資。6月18號,不甘心打工的他終於打破三個小豬罐子,拿著2000塊錢,騎著二八自行車,跑到中關村創業。 當劉東強交完租金印完宣傳單,買了一臺電腦,一臺刻錄機,全部準備工作幹完後只剩下四百塊錢。“幾乎是前兩三個月,公司就我一個人,天天拿著宣傳單站在樓下發。” 這是劉強東的自述。

1998年6月18日,在中關村創辦京東公司,代理銷售光磁產品。



1998年6月18日,在北京中關村創辦了京東公司,公司代理銷售光磁產品,並在短短兩年內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光磁產品代理商。目前,京東商城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而京東集團的業務也從電子商務擴展至金融、技術領域,擁有近12萬名正式員工,躋身全球前十大互聯網公司排行榜。2004年初涉足電子商務領域,創辦“京東多媒體網”(360buy京東商城的前身)。2014年5月,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三、打工與創業

可能很多人得說打工不如創業,聽馬雲說過關於創業的話題嗎?知道創業成功的幾率麼?是0.1%,失敗的幾率是99%。其實不成功的幾率遠遠高於這個比例。

看到有的說工作不如創業賺得多,試問既然如此你現在是一家公司的老闆了麼?你的公司做的如何?如果你還沒有一家公司那試問:你為何不去創業創辦一家公司?光嘴上說——與葉公有何區別?不顯得幼稚麼?看看馬雲和劉強東的公司是怎麼九死一生做大做強的。當然在這裡絕非不鼓勵大家創業,因為非常擁護“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政策與倡導。

如上所說,絕大多企業家在創業之前都是先經過了社會歷與人生的練磨礪的,如馬雲、劉強東馬化騰、李彥宏以及雷軍無一不是如此。

現在回到關於“工作給你帶來了什麼?”這個話題,這個提問看似簡單的單元思維,其實遠非如此、沒有這麼簡單。請記住這句話:工作給你帶來了你應該的感恩,工作是你人生成功的開始!





杲杲湖山

2017年10月30日


杲杲湖山


工作給我帶來了快樂的源泉,就像聖水那般,清甜,滋潤著我每一個細胞,讓我生活充滿希望。工作有時候會給我帶來邏輯及時間安排上的衝突,讓我能更熟練及掌握處理方法,讓自己處於工作和生活的有機結合,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及價值。




用戶佛山鞋幫修鞋


其實這是一個職業規劃的問題,也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性的問題,我覺得畢業初期,並不適合創業,因為這時的我們,並不瞭解社會的樣子,也不知道在社會上會遇到什麼,還沒有足夠的做好準備,也沒有受過挫折,更沒有經受挫折的準備和心態;到了人生的週期,已然瞭解了這個社會的規則,也受過了挫折,眼界開闊了,人也更成熟了,這個時候的我們,才可以嘗試著去做老闆創業。是否創業,還有一點區別,就是人的性格,有些人是激進型的性格,比較適合創業,還有一些則比較保守,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的。我個人覺得工作的意義在於“更好的生活”,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只是讓我們“生活的沒有拘束,或少點拘束”的途徑,如果生活中只剩下工作,即使有非常大的成就,但是很可能不快樂,同時,這樣的人生,並不能算作圓滿或者完美。


斯文白類羅叫獸


工作可以令你三餐溫飽,也可以令你成為老闆,問題出於你工作的態度,如果你想輕輕鬆鬆的那就三餐溫飽算了,如果你想當老闆,就必須努力發奮,吃苦耐勞攻堅克難,跌得再傷也要自己爬起來,一直堅持下去,你一定成老闆!


葉志良8


工作首先帶來的是工作關係,認識和建立了新的人脈關係。遇到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檢驗和鍛鍊培養了自己的經驗和能力。這將受益終身。不論以後人生怎麼度過,這都是你終生難忘的經歷。當然還有你那人生的第一桶金,不管是多是少,他都是你今生最幸福回憶開始,也是良好的開端。也是走向社會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