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表現叛逆怎麼辦?先想想自己幹了什麼!


孩子不聽話表現叛逆怎麼辦?先想想自己幹了什麼!

01

可能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困擾。孩子雖好,卻怎麼都不聽話。


讓孩子往東,孩子偏偏往西;讓孩子不幹某件事,孩子卻偏偏要幹這件事。


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孩子卻不明白自己的苦心,什麼都要和自己對著幹。


都說孩子是父母冬天裡的小棉襖,自己的孩子卻像刺蝟衣一樣扎心。讓人恨不得把孩子塞回肚子讓他回爐改造。


很多時候,孩子其實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怎麼對孩子,那孩子就怎麼回敬父母。想讓孩子是什麼樣的,那父母就得做出相應的事情。


孩子不聽話表現叛逆怎麼辦?先想想自己幹了什麼!

02

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經歷的多,於是便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安排孩子的人生。


但這樣真的好嗎?孩子真的會理解家長的“用心良苦”嗎?


我有一個遠方的侄子,從小到大都很聽父母的話,也很懂事,他一直都是父母的驕傲。


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麼乖巧的孩子,我下次見他卻是在醫院的病房裡。


因為他自殺了,起因是父母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讓他讀他喜歡的專業,並逼他選擇他不喜歡的師範類專業。


他原本接受了父母的安排,但是上學後,他發現自己真的不喜歡,便和他爸媽說,求你們了,我再復讀一年。如果我能考上985大學,那麼就讓我讀我愛讀的,考不上我就認了,你們讓我學什麼就學什麼。


但他爸拒絕了,還罵他不聽話,一點都不懂事。


孩子不聽話表現叛逆怎麼辦?先想想自己幹了什麼!


那天我和他聊了很多,我永遠無法忘記,他蒼白著臉,紅著眼眶對我說:從小到大都是這樣,他們怎麼就不能尊重一下我呢?


後來,他終於用自己的方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是我想,那道傷痕可能會留在他的心裡。


《輕鬆育兒全科》說過:尊重孩子的道理並不複雜,因為孩子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你的孩子。從孩子出生,他就是一個自然的獨立的個體,你可以幫助他,但不能主宰他。他有自己的個性、志趣、和意願。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需要自由發展的空間。


之前看見過一條微博,說的是一位爸爸認為孩子教練給他的月餅質量不好完全不顧那個月餅是孩子的籃球教練給他的獎勵,也不理會這月餅對於孩子意義,便獨斷的將月餅扔了。孩子很生氣,在爸爸的刺激下最終“離家出走”了。


令人感到更加氣憤的是,這位爸爸完全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覺得孩子這麼不聽話讓他很心累。


孩子不聽話表現叛逆怎麼辦?先想想自己幹了什麼!

或許這位爸爸發出這些內容是想得到大家的支持,但沒有想到底下的評論大部分都是在為孩子感到委屈。因為爸爸實在是太過於不尊重孩子。孩子的反應是情理之中。


孩子畢竟是獨立的個體,隨著長大,孩子會有自己的人生閱歷,父母可以給孩子提出建議,卻不能不尊重孩子,為孩子安排人生。


父母的尊重,是孩子快樂成長的保障,尊重孩子,那才是真正的為孩子好。


孩子不聽話表現叛逆怎麼辦?先想想自己幹了什麼!

03

那究竟怎麼樣才算是尊重孩子呢?


首先,家長需要去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有一個媽媽說過,倘若我們責怪孩子不懂尊敬我們,和我們談話沒有耐心;那是曾經在孩子的世界中,我們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尊重。


為什麼從古至今,很多家長都不願意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尊重呢?是因為家長從不去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覺得他們還小,什麼都不懂。


然後她記述了一個關於她兒子的一個小故事。


在她的兒子五歲時,幼兒園老師們陪孩子們共同做實驗,種下種子來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


兒子種的是向日葵,自然發芽相對比較慢,於是當其他孩子的種子都發芽了,他的向日葵還沒有發芽,兒子也非常緊張,每次自由活動時間,都會第一時間衝過去,守在花盆旁邊。


有一天,兒子把另一個小朋友已經長出來的含羞草給拔了。其中一個老師什麼也不問,就對兒子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自私,心這麼毒。你肯定是看到別人都發芽了,你嫉妒別人。小孩子不能有這樣的想法。


她駁斥了那個老師,並抱起孩子安慰他,詢問了原因。孩子受寵若驚的哭著說:媽媽我不是壞孩子,我是想幫小夥伴拔花盆的野草,那個看起來真的很像野草。


孩子不聽話表現叛逆怎麼辦?先想想自己幹了什麼!


很多時候,大人總會用自己的想法對孩子的想法打上標籤,不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然後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指導與管教,這樣出來的效果往往不是很好。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科爾伯格博士指出:“培養一個有道德的孩子第一步是用道德的方式對待孩子。”


在科爾伯格博士看來,用道德方式對待孩子的意思是把他們作為一個跟我們一樣的個體來看待。


從兒童時期開始,家長就要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多與孩子交流,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因為孩子小,就覺得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做法大多數從父母身上學來,當父母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尊重孩子的想法,那孩子自然會對做出相等的反饋。


孩子不聽話表現叛逆怎麼辦?先想想自己幹了什麼!

04


其次,家長要學會早早地“放手”,不過多幹涉孩子的想法。


在孩子學走路的時候,我們總會對孩子說“慢慢來”,但其實我們早早的放手才是關鍵。在教育孩子上,我們也需要早早地“放手”,讓孩子自己摸索。


一向古靈精怪的著名女主持人小S曾在微博上發過一條微博,內容是她的小女兒去燙了一個搖滾捲髮。


在小S發的照片裡,小女兒的新發型放蕩不羈,眼裡還隱藏著桀驁不馴的光芒。


當時有很多人都覺得燙這樣的髮型會讓小孩子過於早熟。


但緊接著,小S就發了第二條微博,明確表示自己支持女兒的想法。


小S在得知小女兒有捲髮的想法後,第一反應不是阻止孩子的想法,而是尊重並支持孩子的想法,因為她明白很多事情只有孩子自己經歷過,才能明白到底好不好。


臺灣作家劉墉曾經說:許多家長都說生活太好了,孩子不懂得珍惜,因為孩子已經成了籠子裡的小鳥,天天等你喂。


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在不斷越界的決定和管轄中,已經逐漸縮小。


父母不讓孩子做決定,不讓他發表意見,孩子就逐漸失去了為自己人生做主的能力,成為家長的附屬品。


在成長路上,父母早點“放手”,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孩子不聽話表現叛逆怎麼辦?先想想自己幹了什麼!

05

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最佳縮影,父母怎麼對待孩子,孩子便怎麼對待父母。


家長們今天對孩子說的一句“為你好”帶來的也許不是孩子的感激和快樂,而是孩子對這麼多年來不得到尊重的苦悶與仇恨。


孩子們如今的“不聽話”,也許不過是因為父母根本就沒有尊重孩子,聽過孩子的話。


想讓孩子聽話,那便先聽聽孩子的話,並尊重孩子吧。

孩子不聽話表現叛逆怎麼辦?先想想自己幹了什麼!

我是守著鯨魚的山巒,書寫人間百味,希望你能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