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有哪些诗写出了层次?

用户11056596157


王维的诗,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他的诗素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

比如,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诗,

1.《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所营造的诗情画意的境界十分美好,人在山里闲暇,安静下来,可以听到桂花落下来的声音,山里空旷洗涤心灵,月亮的明亮,惊到了鸟儿,这些情景的描绘,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与层次。

同样下面这首诗也是如此。

2.《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因此,这些诗情画意的句子,能够画成一幅幅美好的国画。

当然,也有更为空灵的诗,王维所追求的境界与庄子的闲适自在,佛家追求的思想都有相似相通之处,读他的诗人们可以净化心灵,获得灵魂的安静。



西西阅读空间


王维是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风清丽自然, 有很多名句精妙绝伦。他的许多山水名作均价值很高,有很高的层次。

王维是出色的画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他高超的艺术修养,独特的禅心佛性,以及长期山林生活的神仙经历,使他的山水诗特别富有神韵,体现出他人难以企及的清幽、纯美和澄澈。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别样的山水意趣,不仅构成了王维诗的独特情怀,更升华寄托了他的高尚品格和禅悟心态。如《山居秋瞑》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用传神细腻的笔触,勾画了秋天山中的明月、泉流、青松等美景,状写出一派清新优美的秋雨山色。《送邢桂州》中用“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两句描写了江这日落和潮水轻泛时的湖水白色和旷远千里的感觉;他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幽远豁达、超然忘我。《青溪》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两句,动中有静,静中乱声,清澈活泼、安宁心闲、冷峻孤寂。

王维喜欢通过描写环境的幽深安宁突出大自然的和谐。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寓静于动,在一片闲静的世界里,安闲地听着花落鸟鸣的天籁,幽深安静到极处的自然佳境在诗人笔下随意挥洒,形象生动,意境幽美,韵律悠扬明朗,在描绘自然景致的同时,体现出一种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和适意舒缓的人生态度。











月盈红袖


你好,我是磊叔。

公元701年,

王维出生在两大氏族的联姻中,太原王氏和博陵崔氏。

对于王维日后的成就,诗论家有云,唐代无李杜,当首推摩诘。

摩诘就是王维,王维的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维摩诘是古印度高僧,有《维摩诘经》传世,王维的名字正是源于此。

维摩诘是洁净,无垢尘的意思,其实无非是一个“净”字。

这个字也可映射王维的一生追求。



他是开元年间的进士,看过盛唐最鼎盛的繁荣。也随军去过边关,留下许多边塞名篇。

遭遇了安史之乱,被安禄山俘虏。

后来肃宗中兴,下狱,待死。因弟弟获救。

其后的王维失去了对官场,政治的兴趣,归隐山林,其诗句也变为白描形式。

王维的天地很大很广,大漠风沙,号角连营;王维的天地很小很细,小桥流水,山中人家。

少年入仕,疏才重义、轻生报国、不畏强权、满腔理想——“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

中年被俘,不忘旧主、忠君爱国——“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晚年半官半隐,亲贤远佞,拒绝与李林甫之流为伍——“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在他的诗中,没有被贬的忧愁,宦海沉浮的苦闷,战乱后的民生疾苦,蝇营狗苟的功名利禄,有的只是白云与飞鸟,宁静与祥和,以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物我两忘。

以上,感谢。


磊叔


王维是我国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画家,他的一生写了很多广泛流传的千古名句;我个人比较喜欢他的以下几个作品,这几个作品分别为:

1,《送别》

2,《相思》

3,《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4,《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那么我们看一下诗人王维这几首诗有着怎样的诗情画意和情怀

一,《送别》

这是一首诗人写给友人归隐的诗句,诗人用提问答的形式而写,全诗六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以及对人生穷达升沉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愤满不平的心情。

2,《相思》

这一诗的诗意是借用红豆以寄托自己对远在岭南的好友怀念之情,也是广泛流传的唐朝绝句;相思这首诗也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他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3,《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这一首诗是诗人王维在十七岁时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王维家居浦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名为忆山东兄弟.

4,《辋州闲居赠裴秀才迪》

这一首诗作者以诗、画、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这首诗描绘了辋州附近的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人和景物互相映衬,以景物的诗情画意衬托了诗人和好友裴迪的形象。

这几首诗我个人理解还是比较有层次的,因为能够广泛流传的诗,才是一首好的诗,才能被人们所认知和喜爱……

也希望和大家来共同学习中国的古诗词……谢谢


东山有细雨


如《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此诗题目重点是一个“望”字。于是作者从“新晴原野旷”开始,先望到“郭门临渡头”,再望到“村树连溪口”,再远处是“白水明田外”,更远处是“碧峰出山后”。读这首诗不由使人感到如同电影中由近及远的镜头处理一样,诗人把景物一层层地铺展开去,同时也就把大自然的美,一层层地揭示在人们眼前。整个构图的手法就是通过鲜明的层次来完成的。这种构图手法是为了表现开头提出的“原野旷”的主题。层次是绘画构图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王维许多诗中都可以看到诗人从层次的角度观察自然、处理自然景物的意图。除了平远的层次之外,对于高下的层次,也有很细致的描写,如“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逶迤南山水,明灭青林端。”(《北垞》)“水围舟中市,山桥树杪行。”(《晓行巴峡》)等,都是用绘画的眼光,着力于层次的描绘的。


中老年讲坛


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一生留下诗作无数,随便拿首出来都是脍炙人口,而写出层次的诗我摘录如下:

1,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2.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3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4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用户月未央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下面这首诗,很好的写出了层次感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小学都学过,但是小时候未必能读懂,也许仅仅是把它当成一首山水写景诗。其实不然,这首诗写的不是实景,而是画中景色,但并不是简单的描写静态画面,而是动静结合,将这幅画写“活”了!

画山朦胧绰约多姿,画水如同流动,山之静,水之动,一目了然!

读这首诗,好像画就在眼前,诗情画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绝妙至极!唯美至极!





竹影伴月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写了雨后秋山寂寂的旷野山林,高耸的松树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空旷清冷,倾泻的山泉更写出了秋山的空冷。



伊莎贝勒


王维以山水和边塞诗较为突出。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着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如《渭川田家》 ,《春中田园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写农村美丽如画的风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山居秋暝》写暮雨方霁,山村呈现的美景。王诗中那些描绘大自然幽静恬美的山水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如《青溪》:言入黄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Sunflower散装英语


王维写过很多山水田园诗,也非常受读者喜爱,有的清新明快,有的格调高雅,有的禅意深远。比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写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下面这首诗依然不改王维的一贯创作风格,不仅带给我们诗词的美好欣赏,还让我们身临其境,恍如进入梦幻一般的画面。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王维的这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诗的开头两句,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刷,空气中没有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诗人一下子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就把此情此境真切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将读者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来。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四句描绘的是纵目远眺所看到的周围的秀丽景色,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却缺乏活力。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自然不会忘记添上画龙点晴的一笔。因而在最后两句中,他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增添了无限生机,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这首诗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不愧为山水诗画的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