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自卑成為我成功的動力!在嚴厲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你們好嗎


說起父母,很多人都有想法,因為自己的成長之路,受父母和家庭的影響很大。

董卿的爸爸,對她的管教十分嚴格,在她童年時,甚至禁止她穿漂亮衣服,照鏡子。跟偷偷買來新衣服給她穿的媽媽說,

“孩子的衣服夠穿就行,與其把時間花在穿衣打扮上,不如多看看書。”

董卿:自卑成為我成功的動力!在嚴厲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你們好嗎

吃飯的時間,常常拿來教育董卿,還嘲笑她說,

“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有時間,不如多看看書。”

以至於有一段時間,董卿的願望,就是“爸爸什麼時候可以出差不在家?”

這種打擊和嚴控,讓董卿成年後,就算再成功,她的內心也往往有一個自卑在那裡。

董卿:自卑成為我成功的動力!在嚴厲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你們好嗎

這份自卑,在一次訪談節目中,她對自己的內心做了剖析:

“別人是很難理解的,你也自卑?

我要比別人做得好很多很多,

我才會覺得踏實。

如果我覺得我跟別人差不多,

或者只好那麼一丁點兒,

我就會很沒有安全感,

我會覺得我不行。

所以我要付出很多很多,

我要拿命去搏。”

看到這裡,相信我們都知道了,這麼多年來,父親的教育,帶給董卿的那份自卑,真的是如影隨形,卻也在她刻意的努力之中,化為了自己前進的動力。

只是,又有多少孩子,在父母不正確或者是過於嚴苛的教育之中,失去了自我,造就了自卑,成為了失敗者呢?

正是有了這樣的家庭教育,董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她說:

“你希望孩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什麼樣的人。所以我應該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

讓自己的好,去影響和帶動孩子的好,你,是孩子的榜樣。


董卿:自卑成為我成功的動力!在嚴厲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你們好嗎


說了名人,再說說我一個普通人自己的成長經歷吧

父母對我的教育,我是絕對不會帶給自己的孩子的!

因為,我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並且我願意改變自己的做法,同時我在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育兒和教育能力。

這裡面有三個關鍵:意識到、願意改變、提升能力。

這代表了三個層次:想到、改變和做到。

1、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我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教育方式是比較簡單直接的。我爸年青時,對待調皮搗蛋的我,採取的是暴力鎮壓的手段,打罵是常事。媽媽的做法則是說,不停的說,嘮叨講道理。他們愛我,卻用了不正確的方法,帶來的問題就是,我的性格從孩子王,變成膽小怕事內向懦弱的個性。這樣的影響直到今天,還殘留在我的個性之中。

董卿:自卑成為我成功的動力!在嚴厲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你們好嗎

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看到自己是活生生的反面例子,這也促成了我自我救贖、自我突破的決心。

當然,父母也一樣給予了我很多優良品質,比如責任心、獨立、善良等等。我們不能完全抹殺父母給予我們的一切。當然了,如果父母有更好的教育方法,我想孩子一定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習慣與能力。


2、願意改變自己,不斷的突破

父母所給予的,往往也是沉重的。不論從成長之路上,還是參與工作以後。比如我媽,她的理想就是讓我趕緊讀完中專,去當個會計,按她的話說,“坐空調房輕輕鬆鬆,給人算帳,還是挺好的職業。”

可是這不是我要的方向,我害怕這麼幹下去,人就廢了,因為我的個性太內向了,最好笑的是,中專三年,居然有女同學一句話也沒說過的。真是又好笑又可憐。當個會計,一輩子就關在房間裡對著帳簿算帳,這樣怎麼行呢?

所以我要改變自己,推動我這麼做的,是強烈的自卑,和羞辱感。

於是去做保險,做業務,內向就專門去做要接觸人的事,越怕什麼就越故意去幹什麼。這種與自己過不去,對著幹。才讓我在10年以後,徹底的走出來了。


董卿:自卑成為我成功的動力!在嚴厲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你們好嗎

3、多麼痛的領悟,所以我不願意、也絕不要,把父母給予我的教育,帶給我女兒

現在回想起來,人生走的每一步,實際上都有父母所給予的個性所帶來的影響。那是一種潛意識下的挫敗,很多時候是絕望和無力的。

走過來,真的好難好難好難,如果有跟我同樣經歷的人,一定也會有這樣的感悟。

多麼痛的領悟啊!所以,我是堅決不讓自己的女兒也像自己一樣,過得這麼辛苦。但正確的育兒是什麼呢?什麼才是對的,這就需要我去學習和成長,否則,我一定還是會用父母教育我的方式,來教育我的女兒。

於是,有了女兒後,我學習育兒知識,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認知和能力。可以說,女兒多大,我就在育兒領域有多大的耕耘。下個月就是女兒8週歲生日,她的成長,是非常值得我嬌傲和滿足的。

以上,就是我自己做為孩子走過來的經歷。我走得太難了,所以我絕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我希望,她能在天性不受到打壓與扭曲的情況之下長大。我的父母受限於時代與自身認識的不足,所以他們無法給予我更多,雖然他們已經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了,我不恨他們。

但我希望,我女兒的父母,給予她的是更加自然的天空與環境。她在以後的成長中,只會有滿滿的自豪與快樂。

董卿:自卑成為我成功的動力!在嚴厲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你們好嗎

孩子與一隻鳥的翅膀

​寫在最後

作為一個普通的爸爸,媽媽,我們身上,總是帶有父母給我們的烙印,這是無法避免的。同時,我們也還是可以在自己教育下一代時,有意識的提升自己,把自己的格局和能力提高。自然我們的教育也就會擺脫父輩們所帶來的影響,有了給予孩子的,更好的環境。

不願意讓孩子跟自己一樣,那麼需要我們不僅僅只是想到,還需要做到,並且從改變自己來開始。

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

對此,你同意嗎?

庭爸,7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如果想要育兒乾貨,可以關注我後私信:育兒秘籍,我將送你一份很落地和實用的育兒秘籍。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