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回鄉下,十歲兒子對媽媽說:給外婆買點好吃的帶回去,是什麼原因使孩子如此懂事?

徐玉萍


我的孩子也十歲了,對他的外婆也是極好。

在我眼裡,我小時候,我的媽媽對我比較嚴厲,經常拿竹條打我。可是現在,我覺得媽媽特別溫和,比我還溫和,我的孩子有時犯錯誤了,我會生氣批評他。可是,我的媽媽脾氣特別好,總是微笑地、平和地和孩子溝通,從來不打罵孩子。

兒子只要有好吃的東西,都會想著分享給外婆吃。外婆吩咐的事情,他總是極其配合!每次和外婆聊天,孩子總是特別開心!

我想,孩子外婆的教育應該很適用於孩子。每個孩子內心都需要一個有耐心的慈母,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以培養出善良的孩子!

所以現在,我在向孩子的外婆學習,對待孩子,慈祥但是不溺愛,耐心而不嚴厲!有時候自己的情緒控制不好,我會讓自己安靜下來。但是,如果孩子犯的錯誤大,我還是會批評並和孩子講道理的!


我是lizzy


孩子懂事,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身為父母,我們可能沒有有意地去教育孩子要怎樣怎樣。特別是現在的年輕父母,都比較尊重孩子,在內心裡把孩子當做一個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相待,很少會像老一輩人那樣整天對孩子耳提面命你一定要孝順長輩。

但是,父母生來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孩子主動說為外婆帶點好吃的過去,說明孩子心裡很惦記外婆,那麼父母平常應該對老人是非常尊敬,非常關心的。


家長尊老愛幼,對於孩子本身就是一種良好的行為榜樣。任何教育都比不上耳濡目染的潛在薰陶,良好的家庭感化是學校教育無法比擬的。

所以,家有兒女的父母們應該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在這三方面做好示範,為孩子的人生站好第一班崗。

首先,要夫妻恩愛,營造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愛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沒有愛的家庭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更不會散發出勃勃生機。在充滿愛的家庭裡成長的孩子,往往樂觀開朗,積極向上,面對任何困難都會充滿信心,主動出擊,努力做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命運的奴隸。


其次,要尊老愛幼,除了經營好自己的小家之外,還要協調好兩邊大家庭的關係。能夠做到婆媳和睦、翁婿協調的家庭,必然有著多位情商比較高的家庭成員,這些成員之間的交往以及處事方式,都會給孩子成長帶來有益的影響,孩子也會由此形成正面的人生觀。

最後,無論是雙職工家庭,還是有一位全職在家,都應當對工作生活充滿希望,用自己積極向上的態度來帶動整個家庭,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觀,以勞動來傳遞健康的價值觀,使孩子從小就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好了,以上便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歡迎各位答主共同交流,共同進步!


7方鏡


孩子的懂事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孩子是很擅於觀察和模仿的,爸爸媽媽做的一些事情他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父母肯定很孝順,孩子才會有這種想法。說明孩子的父母就是孝順的人。


依依有話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不行,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影響,言傳身教,耳濡目染。這是受父母的影響下的結果,說明爸爸媽媽,都是有孝心的人,平時說活做事,孩子聽在耳裡,記在心裡。這就是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什麼樣的兒女。


楊柳依依話情感


外婆對孩子是親的。孩子就會疼愛外婆。


花開了zxc


生活的點滴讓孩子學會了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