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抗击瘟疫“第一人”,荒芜坍塌的神仙洞穴又有香火出现

人类文明史,从来就是与天斗、与地斗、与瘟疫斗争的历史。

河洛文明的核心区域,豫西深山的卢氏县无疑是个幸运儿,在瘟疫流行的时候,避乱的“秦博士”来了。然后,采熊耳、崤山之药,用清泉山水,熬制药汤,救民于水火。卢敖得道成仙后,卢氏百姓就在其所居住的洞穴膜拜焚香。

卢氏抗击瘟疫“第一人”,荒芜坍塌的神仙洞穴又有香火出现

西侧的山洞,坍塌严重


从此以后,洛河盆地的一个县城,便以其姓氏命名,流传千古。

也许是“秦博士”卢敖的庇荫,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没有敢到山区来。全县无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确实值得庆幸。

疫情形势日渐趋好,杨柳拂面、迎春花开。宅家一月有余,随着复工复产,人们纷纷走进和煦的春风里。

卢氏抗击瘟疫“第一人”,荒芜坍塌的神仙洞穴又有香火出现

卢敖洞石碑


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作为卢氏人,总是想起那个2000多年前,卢氏抗击瘟疫的第一人——“秦博士”卢敖。

卢敖(公元前275—公元前195)为避秦时乱,居于来到洛河南岸的伏虎山下,居住到一百多年前秦越人扁鹊炼丹时住过的洞穴里,这个洞穴端端正正处在老虎鼻子上。适逢卢氏瘟疫流行,卢敖遍采熊耳山间、洛水两岸的草药,熬制药汤,救卢氏山区百姓于水火。

卢氏抗击瘟疫“第一人”,荒芜坍塌的神仙洞穴又有香火出现

石碑建在老虎鼻子下边


站在老虎鼻子下的石碑前,抬头仰望半崖之上的卢敖洞,唯见崖柏苍翠,突兀的一面悬崖就仿佛吊在半空之中。

去年曾经来过一次,上山的路径几近荒芜,只能攀援灌木,沿着似路非路小道而上,非常难行。

刚下过一场春雨,在卢敖洞碑的左前方,时隔半年,已经有人踏出了一条明晃晃的上山小路,陡峭处,还挖有一些粗糙的台阶,蜿蜒曲折通向高高在上的卢敖洞。

卢氏抗击瘟疫“第一人”,荒芜坍塌的神仙洞穴又有香火出现

上山小路


路有些湿滑,需要谨慎而上,又有野枣刺拉扯着裤脚。

与去年来时相比,洞穴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因为今年突发的疫情,引起我对卢敖更深入的探究心理。也许2000多年前,洞穴没有这么高,也不在悬崖之间,洛河河床的不断冲刷下沉,卢敖洞才变得高险难攀。

卢氏抗击瘟疫“第一人”,荒芜坍塌的神仙洞穴又有香火出现

老虎鼻子


西侧的洞穴幽深却窄狭,坍塌严重,已不可进入。东侧的洞穴宽敞阔达,正中间多了一些新烧的香火和纸灰,还有一个小小的香炉里边,插着没有燃尽的残香。右侧的一处洞壁处也放着一个。

再次审视洞顶残存的壁画,烟熏的浓重痕迹依旧保持着。洞内就有了一些人气的明显感觉。

卢氏抗击瘟疫“第一人”,荒芜坍塌的神仙洞穴又有香火出现

香炉及香火痕迹


据资料记载,因卢敖在此居住之前,已经有卢医扁鹊在此炼丹救治虢国太子“起死回生”。自卢敖在卢氏得道成仙以后,当地百姓在此处洞穴里塑像两尊,一尊为扁鹊,一尊为卢敖,共享卢氏一方百姓的香火。

2000多年过去,更早的虽不可考,但根据现存的香火痕迹和升仙飞天壁画,可以想见,当年这里一定有神像供奉,并有缭绕的香火。每逢瘟疫疾病,附近百姓来此求神拜药,祈求疫去病消。

卢氏抗击瘟疫“第一人”,荒芜坍塌的神仙洞穴又有香火出现

洞顶残存的壁画


也许正因为此吧,卢氏古县千年未曾改名,也未移城址,成为千年古县的历史佳话。

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卢氏未受侵袭,无一病例。保留卢氏一方净土,幸甚幸哉!

正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卢氏无疫情,离不开全国一盘棋,上下同心共同抗击疫情。

卢敖洞人为建设的痕迹还是有迹可循。在洞穴外杂草和灌木丛中,发现了几块残存的青砖。其块略大,不同于现在使用的青砖,翻起来看了看,有明显白灰砌过的痕迹。

卢氏抗击瘟疫“第一人”,荒芜坍塌的神仙洞穴又有香火出现

乱草从中的残砖


仔细搜寻,又发现几块残砖,让我坚信,这里以前应该确有人工建设。建设的目的就是造神、敬神,祈求保佑。

既然有神像,处于对神的敬畏和尊敬,当妥为保护,至少会修建墙、门之类避风雨的设施。

卢氏抗击瘟疫“第一人”,荒芜坍塌的神仙洞穴又有香火出现

遗留的砖砌痕迹


这样想着,再次审视洞口外沿,终于找到了砖砌的痕迹,被厚厚的黄土覆盖掩埋,如果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拭去浮土,半块青砖露了出来,就在洞穴外沿,和洞口平齐,刚好遮挡洞穴外部的风雨。

这样看来,旧时,卢敖洞至少有砖墙挡风,有墙必有门,门内有神像、有香火,成为一个完整的神仙洞天福地。

这符合历史记载,也契合了现存的遗迹实际。

卢氏抗击瘟疫“第一人”,荒芜坍塌的神仙洞穴又有香火出现

洞口外沿


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疫情也没有止步。所幸,我们已经到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做贡献的时代。所以,宅在家里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就是抗击疫情最贴心的行动。

人人都是卢敖,人人都是“抗疫”英雄。

新时代,就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卢氏抗击瘟疫“第一人”,荒芜坍塌的神仙洞穴又有香火出现

隔洛河而望:伏虎山与老虎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