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家童蒙文化研究中心在首都師範大學成立

中國首家童蒙文化研究中心在首都師範大學成立

首都師範大學校長孟繁華教授(右)、北京市關工委主任張雪(左)為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童蒙文化研究中心授牌,

2018年12月30日-31日,“中華童蒙文化傳承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暨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童蒙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由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童蒙文化研究中心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童蒙文化史研究”課題組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校長孟繁華教授、北京市關工委主任張雪、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曾天山、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劉屹教授等分別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發來賀電。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復旦大學、雲南大學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五十多位知名學者出席了此次會議。

首都師範大學社科處處長王德勝教授宣讀了《首都師範大學關於成立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童蒙文化研究中心的通知》,宣佈由金瀅坤教授擔任中心主任。金瀅坤教授藉助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童蒙文化史研究”,擔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童蒙文化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的時機,聯合本校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初等教育學院等相關專業的教授,外請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美院和廣島大學等知名科研院所、高校研究童蒙文化的專家學者,如王子今、張希清、韓昇、李華瑞、李世愉、鄭阿財、王三慶、桑錦龍、徐勇、施克燦和荒見泰史等,構成了陣容強大的專家顧問委員會,成立了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童蒙文化研究中心。金瀅坤教授首先為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童蒙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致辭,指出本中心的成立,既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推動中國童蒙文化發展的現實需求,更是學科建設的需要,為北京市和全國中小學教育服務,並提供智庫服務。金教授還就中心正在開展和未來開展的主要工作及中心定位與展望進行了說明。此次會議,嘉賓、專家們發言踴躍、激烈,問題尖銳,從不同學科角度和專業領域出發,對中國童蒙文化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給予了肯定,對中心未來研究提出專業見解和誠懇建議。

中國首家童蒙文化研究中心在首都師範大學成立

參加中華童蒙文化傳承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暨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童蒙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儀式的專家學者合影。

首都師範大學校長孟繁華致辭:“童蒙文化的研究非常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創建中國童蒙文化研究中心,“切中了社會各界,包括中央、教育部、北京市、各級領導,各級組織對童蒙文化的這樣一個需求”。並指出,首都師範大學需要不斷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童蒙文化是一個重要的交叉點,“重要的發力點,聯合教育學科,甚至可以將來聯合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這一套,形成完備的、非常先進的有關中國童蒙文化的系列產品”,將是件能量非常大的事,還勉勵中心要做到全國最優,成為首都師範大學學科建設的一個推進國家級的發力點和方向。孟校長表示學校一定會給予中心大力支持,團結校內各學科中堅力量,聯合校外名家,按照藍圖,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中心和學科建設。

北京市關工委主任張雪致辭中講到,今天首都師範大學成立全國首家“中國童蒙文化研究中心”,很有眼光,抓住了機遇,金瀅坤教授既然舉起了“中國童蒙文化研究中心”首面旗幟,就應該擔當此任,並提了四點期望:一是,希望加強童蒙文化的學科建設,創建特色學科,形成一個新的學科增長點。其二,希望建立高水平創新團隊,爭創一流。其三,學術研究應該為首都基礎教育服務。其四,希望成為一個智庫,為學校、為北京市和國家相關機構提供諮詢。

曾天山先生在致辭中指出,首都師範大學成立“中國童蒙文化研究中心”是在金瀅坤教授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童蒙文化史研究”,擔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童蒙文化委員會副會長和秘書長的前提下,基本上形成了重大課題、研究中心和學會三位一體的架構,這是高水平的學術平臺。他首次提出了中國童蒙文化研究的“三化”問題:首先是“淨化”,對傳統童蒙文化要有甄別,童蒙文化研究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其次是“進化”,認為童蒙文化的資料是浩如煙海,要與時俱進,需要藉助人工智能,亟需加強。第三是問題導向。明確現在存在哪些問題,問題要有深度,要列出問題清單,清單就變成了課題指南。“三化”說對中心發展非常具有指導意義,可作為未來發展的增長點。還建議中心將來考慮辦一個家長學校,作為一個轉化點,對國家做更大的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張國旺副研究員代表本所宣讀了賀電:“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童蒙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正式將中國童蒙文化納入歷史研究的範疇。此舉必將在唯物史觀指導下,在推動系統深入研究中國童蒙文化的內涵,深化中國童蒙文化的歷史意蘊,豐富和完善歷史學學科等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劉屹院長給予研究中心很高期待,希望金瀅坤教授佔據中國童蒙文化研究的高地,將來在童蒙文化研究領域開東亞地區能夠引領風氣之先,在世界範圍內堪稱一流。

王子今教授對中心的研究提出了幾個建議:中心未來應該對世界各個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淵源中有關童蒙文化進行關注和研究,建議注重歐美學者研究中國童蒙文化的學術成果,探討古代中國與歐洲在兒童遊戲等領域的相似之處,及其背後存在的文化交流情況。同時他還強調,對於考古文物方面的信息也應當多加收納,對古代童蒙文化研究很有幫助,建議對中國童蒙文化要甄別,擇取和繼承優良童蒙文化。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華瑞教授認為,“如果要是講童蒙教育的話,從秦漢以降,唐宋是一個分界點。儒家學說一直重視童蒙教育,但是在漢唐……主要是上層、中上層階層的童蒙教育。真正的童蒙教育進入老百姓家裡,應該是從宋代開始,南宋比較成型。現在的家禮、家規,很大的一部分內容都是從兒童開始講起,正心、誠意就是要從小孩培養起……從搞學科的角度來講,現實意義的需求一定要建立在學術的基礎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樓勁研究員發言指出,中國童蒙文化應該從三個方面加強:第一,對古代整個知識體系的傳承。越低層次的教學內容,實際上也是越核心、越基本的教育內容,整個古代知識體系的傳承應該起到基石的作用。第二,重視中國童蒙文化中的意識形態的研究。童蒙教育中儒家思想的常識化是鞏固,不是衰落。第三,中國人的社會化過程很重要。最基本的東西應該當然還是在童蒙階段完成,童蒙對人的社會化教育極為重要。

《歷史研究》路育松副主編指出,從出成果的角度來講,中國童蒙文化中心的成立,可以發揮平臺優勢,聯合多學科的學者進行討論,避免研究成果的單一化、通論化和表面化,對研究的深度和質量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其次,在資料上,要充分地利用考古文物,以及新發現的敦煌文獻、黑水城文獻等出土文書中的童蒙資料,重現古代童蒙文化相關的活動和場景。最後,就是問題意識。童蒙文化應該放在中國古代整個大文化史的背景下討論,才能凸顯這個整體觀念和學科的問題。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歷史與文化研究學院院長施克燦教授代表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童蒙文化委員會致辭,他對中心成立給予了兩點肯定:一是,中心成立適逢其時,國家正在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童蒙文化是其最基礎和最核心的內容,符合當下主旋律。二是,中心主任適逢其人。金瀅坤教授近年積極倡導童蒙文化,承擔國家重大項目、擔任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在童蒙文化領域做出了很大貢獻,他有著很強的組織能力和專業水平,將學界從事童蒙文化研究領域的學者彙集到中心,是適逢其人。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幼兒教育導讀》主編熊志剛發言:“中國童蒙文化的多層面的文化價值和哲學特質,在當今中國傳統文化復興中具有矚目地位,如何讓中國童蒙文化的研究成果為當代中國社會的學前教育在道德迷失、價值危機、理論脫離實際等問題上提供思想資源,應成為我們童蒙文化研究者的時代責任。”此外,還有王飈、鄭勤硯、康麗穎、王紅梅、楊寶玉等學者進行了踴躍發言。

本次會議金瀅坤教授還召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童蒙文化史研究”的課題組成員和相關專家,就課題進展、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各時段童蒙文化的特點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並徵求到了專家的意見。大會還對《中國童蒙文化十八講》《中華經典蒙書校釋》《敦煌蒙書校釋》的編撰問題展開了討論。此次,出席的課題組子項目負責人和主要成員有施克燦、張小鋒、鄭勤硯、毛曉陽、張國旺、胡耀飛、林生海等學者。

本次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童蒙文化研究中心正式宣告成立。研究中心的成立非常有現實意義,恰逢其時,適逢其人,必將推動中國童蒙文化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對於中國童蒙文化與實踐教育、童蒙文化的學術研究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首家童蒙文化研究中心在首都師範大學成立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曾山、首都師範大學金瀅坤教授、北京市關工委主任張雪、中央美院鄭勤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