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搬西方的管理、法治,我們忽略了什麼?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照搬西方的管理、法治,我們忽略了什麼?

《群書治要360》講座第76集01 全文2016字,閱讀需6分鐘

【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老氏稱。法令滋章。盜賊多有。】這句話出自《群書治要》卷十二《史記下》。


照搬西方的管理、法治,我們忽略了什麼?

『導之以政』這個“導”,皇侃的註疏解釋為“誘引也”,就是引導、誘導的意思。劉寶楠先生在《論語正義》中,依《禮記·緇衣篇》,把這個“導”解釋為“教”,就是教育的教。“政”,孔安國說:“政,謂法教也”。皇侃疏說:“政謂法制也。”“導之以政”,就是用政治領導人民,為政者制定施政條文讓人民來遵守。

民眾如果有不遵守的,就『齊之以刑』,這個“齊”就是“整”的意思,也就是說用刑罰來整飭之。

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那就是『民免而無恥』。這個“免”,孔安國註解為“苟免”。《廣雅·釋詁》把這個“免”解釋為“脫”。意思就是說,民眾為苟免刑罰才服從政令,但並不是心服,所以當刑罰稍有鬆弛的時候,人民就會犯法,而且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是為“無恥”。所以這個“恥”字古人特別地強調,像孟子說“恥之於人大矣”,恥這個字對於人來說太重要、太重要了。

照搬西方的管理、法治,我們忽略了什麼?

為什麼重要?“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人有了羞恥心,他做錯事能夠懺悔,就能夠改過自新,進而成為聖人、成為賢人。但是如果人做錯了事不知羞恥、不知懺悔,那就會一錯再錯,甚至墮落得離禽獸無異了。

所以在《管子·牧民篇》中,管子也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把禮義廉恥作為維繫國家正常運轉的四個重要的綱常。“國民無恥,亡國之日,不問可知”,如果國民都沒有了羞恥之心,這個國家滅亡之日不用問也就自然知道了。意思是說,滅亡是必然的事,甚至近在眼前。

下面,『導之以德,齊之以禮』,這個“德”,包鹹的註解就是道德的意思。用道德來引導民眾,用禮來整飭管理民眾。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人民『有恥且格』。這個“格”,鄭玄註解是“來”的意思。什麼意思?它有兩種解法:第一就是民心來歸,就是人民以犯罪為恥,而且誠心來歸,擁護政府;第二種解釋,就是何晏的註解,說:“格,正也”。人們有羞恥心,而且能夠改過向善,歸於正,這種講法也很好。

照搬西方的管理、法治,我們忽略了什麼?

“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對於我們現在的企業、政府管理、治理都非常地有意義。為什麼?因為我們現在社會出現了很多的問題,譬如說腐敗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等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很多人認為必須把西方的民主法制搬到中國來,這些問題才能得以解決。

但是實際上人們在向西方學習的時候,僅僅看到了西方重視制度建設的一面,而忽視了西方的民主法制得以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從西方的歷史上看,西方的文化是一種宗教文化的傳統,它的政治制度維護的是公平、正義,但是仁慈博愛、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是由教會來教導的。所以有一句話說,“熱熱鬧鬧的市場,安安靜靜的教堂”。所以你看週日的時候,孩子都跟著父母到教堂裡做禮拜,學習宗教教育。而宗教教育的核心是什麼?那就是仁慈博愛、誠實守信。

所以在西方國家並沒有忽視道德教育,只不過道德教育的主體變成了教會而已,是宗教承擔了道德教育的責任。但是我們在向西方學習的時候,我們誤以為只要把西方的制度搬過來,我們社會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結果怎麼樣?結果我們確實把西方的一些好的制度搬過來了,但是一到中國就走樣、就變味,就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什麼是水土不服?就是這個制度在西方能夠應用得很好,但是一到中國它就不起作用了。

譬如說,安利公司剛剛到中國來發展的時候,他們有一個全球通行的無償退款制度,什麼意思?就是你把這個產品用光了,只剩下一個空瓶子了,但是你對這個產品不滿意,你就可以拿著空瓶子到公司去退款,而公司會把你所有的貨款百分之百地退還給你。為的是什麼?表示我這個產品質量很好,沒有人對它不滿意。

照搬西方的管理、法治,我們忽略了什麼?

這個制度在任何一個國家去推行的時候,沒有出現任何的問題,但是唯有來到中國,這個被譽為“華夏之族、禮義之邦”的文明古國的時候,卻出現了問題,遇到了挑戰。遇到了什麼挑戰?因為我們知道中國人都很聰明,但是有的時候聰明沒有用到正確的地方,結果怎麼樣?結果他們把用光了產品的空瓶子,他也覺得這個產品很好,但是他就好意思拿著這個空瓶子到公司去退款。而這樣的人還不是一個、兩個,是每一天都有排著長龍的人拿著空瓶子要求退款,這一下可讓安利公司的人開了眼界。為什麼?因為他們是一個跨國公司,走過了很多的國家,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現象,但是來到中國的時候,卻發生了這樣的問題。那怎麼辦?最後就迫使安利公司唯獨在中國改變了這個全球通行的無償退款制度。

所以諸位朋友,我們看這個是制度的問題嗎?同樣的制度,在國外它可以運行得很好,為什麼到中國就變味了、就走樣了、就實施不下去?

這就是孔老夫子教導我們的“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如果這個人是有德行的人,甚至是德才兼備的人,什麼樣的制度他都不會對國家、對團體產生大的危害;如果這個人是一個沒有德行的人、自私自利的人,再健全的制度,他都會有機可乘,他都會想方設法地鑽制度的漏洞,來謀取私利。

照搬西方的管理、法治,我們忽略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