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房價是漲還是跌?弄明白這四點就知道了

近來很多人問作者


說疫情過後,房價到底是漲還是跌?


這裡給大家說一下我個人的意見


純屬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參考。


我們要分析一件事情


就要從影響房價的幾個方面來思考


個人認為,影響房價的因素不外乎以下四種


第一,國家政策


第二,宏觀經濟


第三,市場供給


第四,局部地區的發展規劃


我們逐條來分析


第一,國家政策。


國家的政策可以說是主導房價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這裡包括對住房貸款的寬鬆與否,對購房條件的門檻設置等等


比如,一成首付和四成首付就能夠過濾很多炒房客。


目前我國對待住房的主流政策就是“房住不炒”,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要抑制過度炒房帶來的房價過快上漲。我相信這一條政策在五年內應該不會改變。


第二,國家宏觀經濟


這個和疫情的關聯性非常大。


這次疫情,雖然目前不知道影響到底多麼大,也不知道疫情要持續多長時間。

但是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對於無固定工作的人員,不開工就代表無收入,但是消費又繼續存在。那麼,有限的儲蓄,就會盡可能的用在解決溫飽上,沒有多餘的錢來進行其他消費。


消費者沒有錢進行多餘的消費,方方面面的工商業者都要受到影響,那麼企業也就沒有更好的效益,也就不可能給更多的工人來發工資獎金。然後這些企業員工也同樣沒有錢來進行更多的消費。


現在有一種論調,就是人們如果禁錮了這麼久,一旦疫情解除,人們會報復性的消費。這種論調我認為是不正確的,只不過是一些人帶有目的性的煽動。我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你是否會說等到疫情解除就要去報復性的消費呢?我就不會,因為我的收入都降低了,我還怎麼進行報復性消費?我最多就是疫情結束後,去吃吃燒烤,喝喝奶茶。

另外,還有一個行業是可能迎來小爆發的,那就是旅遊行業。

當人們被禁錮了幾個月,有可能在清明節假期或者五一假期迎來一個出遊的高峰,畢竟在家裡待太久了確實會想出去走走。只不過,這個還是跟你的收入有關係,畢竟旅遊還算是一個奢侈消費。


我們說回來,既然大部分人的收入降低了,那麼自然消費就會降低,所以疫情對於整個國家的宏觀經濟還是一種負面的作用。這後面就要看國家到時候用什麼來刺激消費了。更寬鬆的貸款政策還是類似於四萬億的基建投入呢?不管怎麼樣,今年之內,人均收入下跌是不可避免的了。就看明年是否能夠回升。


第三,市場供給。


這裡的供給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我們知道的買房的和賣房的。

另一個是土地供應量。


如果土地供應量擴大,那麼開發企業就會增加,或者說同一個時間段內賣房的自然就多了。所以在房地產行業,土地買賣是一級市場,新房買賣是二級市場,二手房買賣是三級市場。


從供應量來解讀,拿我們于都市場為例。

ZF收入靠什麼?稅收以及土地拍賣等等。如果企業不開工,那麼自然納稅就少,少一個月的稅收是少了差不多10分之一,少兩個月就等於少了6分之一。ZF收入自然就少了。稅收少了,要靠哪裡補充收入?


最快的就是土地拍賣。那麼,疫情結束,土地拍賣會更加頻繁和密集,那麼,土地供應量就會增加,同一個時間段出售的新房就會增加。

買房的就是兩種人。一種是剛需的,一種是炒房的。但是,無論剛需還是炒房,只要他在你樓盤買了房,相信他短期內都很難再去別的樓盤買房。如果他有這個實力,我就讓他兩套房都在我這個樓盤買。

那麼怎樣才能吸引買房的人在我這裡買房不去別人那裡買房呢?

什麼位置、設計,都是其次的。最關鍵的就是別人是不可預期的房價,而我現在可以給你實實在在的低價。


我們再來說說購房者。


經歷了2017年和2018年的全民炒房熱潮,我相信現在很多人手上都有2套房以上了。並非很多人是在2017年以後才上的車。

同時,隨著拆遷改造的停止,市場的購房貨幣也進一步萎縮,剩下的買房者,

就是一些結婚的剛需了。這裡又要提一下,很多剛需都在前一兩年被家長提前買好了。


第四,局部地區的發展規劃。

這個城市規劃,大家可以去看城市建設規劃展覽館的設計規劃圖

這裡就不多贅言了。


綜上,個人認為,2020年,房價肯定是一個微跌的狀態,至於2021年,就要到明年春節來討論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置業的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