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房价是涨还是跌?弄明白这四点就知道了

近来很多人问作者


说疫情过后,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


这里给大家说一下我个人的意见


纯属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参考。


我们要分析一件事情


就要从影响房价的几个方面来思考


个人认为,影响房价的因素不外乎以下四种


第一,国家政策


第二,宏观经济


第三,市场供给


第四,局部地区的发展规划


我们逐条来分析


第一,国家政策。


国家的政策可以说是主导房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这里包括对住房贷款的宽松与否,对购房条件的门槛设置等等


比如,一成首付和四成首付就能够过滤很多炒房客。


目前我国对待住房的主流政策就是“房住不炒”,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要抑制过度炒房带来的房价过快上涨。我相信这一条政策在五年内应该不会改变。


第二,国家宏观经济


这个和疫情的关联性非常大。


这次疫情,虽然目前不知道影响到底多么大,也不知道疫情要持续多长时间。

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对于无固定工作的人员,不开工就代表无收入,但是消费又继续存在。那么,有限的储蓄,就会尽可能的用在解决温饱上,没有多余的钱来进行其他消费。


消费者没有钱进行多余的消费,方方面面的工商业者都要受到影响,那么企业也就没有更好的效益,也就不可能给更多的工人来发工资奖金。然后这些企业员工也同样没有钱来进行更多的消费。


现在有一种论调,就是人们如果禁锢了这么久,一旦疫情解除,人们会报复性的消费。这种论调我认为是不正确的,只不过是一些人带有目的性的煽动。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你是否会说等到疫情解除就要去报复性的消费呢?我就不会,因为我的收入都降低了,我还怎么进行报复性消费?我最多就是疫情结束后,去吃吃烧烤,喝喝奶茶。

另外,还有一个行业是可能迎来小爆发的,那就是旅游行业。

当人们被禁锢了几个月,有可能在清明节假期或者五一假期迎来一个出游的高峰,毕竟在家里待太久了确实会想出去走走。只不过,这个还是跟你的收入有关系,毕竟旅游还算是一个奢侈消费。


我们说回来,既然大部分人的收入降低了,那么自然消费就会降低,所以疫情对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还是一种负面的作用。这后面就要看国家到时候用什么来刺激消费了。更宽松的贷款政策还是类似于四万亿的基建投入呢?不管怎么样,今年之内,人均收入下跌是不可避免的了。就看明年是否能够回升。


第三,市场供给。


这里的供给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我们知道的买房的和卖房的。

另一个是土地供应量。


如果土地供应量扩大,那么开发企业就会增加,或者说同一个时间段内卖房的自然就多了。所以在房地产行业,土地买卖是一级市场,新房买卖是二级市场,二手房买卖是三级市场。


从供应量来解读,拿我们于都市场为例。

ZF收入靠什么?税收以及土地拍卖等等。如果企业不开工,那么自然纳税就少,少一个月的税收是少了差不多10分之一,少两个月就等于少了6分之一。ZF收入自然就少了。税收少了,要靠哪里补充收入?


最快的就是土地拍卖。那么,疫情结束,土地拍卖会更加频繁和密集,那么,土地供应量就会增加,同一个时间段出售的新房就会增加。

买房的就是两种人。一种是刚需的,一种是炒房的。但是,无论刚需还是炒房,只要他在你楼盘买了房,相信他短期内都很难再去别的楼盘买房。如果他有这个实力,我就让他两套房都在我这个楼盘买。

那么怎样才能吸引买房的人在我这里买房不去别人那里买房呢?

什么位置、设计,都是其次的。最关键的就是别人是不可预期的房价,而我现在可以给你实实在在的低价。


我们再来说说购房者。


经历了2017年和2018年的全民炒房热潮,我相信现在很多人手上都有2套房以上了。并非很多人是在2017年以后才上的车。

同时,随着拆迁改造的停止,市场的购房货币也进一步萎缩,剩下的买房者,

就是一些结婚的刚需了。这里又要提一下,很多刚需都在前一两年被家长提前买好了。


第四,局部地区的发展规划。

这个城市规划,大家可以去看城市建设规划展览馆的设计规划图

这里就不多赘言了。


综上,个人认为,2020年,房价肯定是一个微跌的状态,至于2021年,就要到明年春节来讨论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置业的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