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工資,沒有996,年輕人如何做到30歲實現財務自由?

疫情開始慢慢有好轉,大多數企業開始復工,年輕人甚至來不及吃上早飯,急切的踏上擁擠的地鐵。

這是第多少個清晨,可能已經記不清了,他們是誰,又為了什麼,為了夢想還是生活,還是在為家人,房貸,車貸而奔波?

年輕人在出賣自己的時間,以此希望能換來幸福的生活。

不過現實是很殘酷的,靠打工不能實質的改變生活,更不能跳出愈來愈固化的階層差距。

01

沒天賦、沒背景

普通人該如何實現財富自由

你有沒有計算過:你的時間,值多少錢?

如果你月薪5000,一個月工作20天,一天8小時,那麼你1小時的價值就是32元。

然而,現在請一個打掃衛生的鐘點工,也需要50——200元/時。

不是故意要扎你心,而是世界變化太快,這已經不是努力工作、就能賺到錢的時代。

中國早已過了勞動回報率增速的年代。

10年前,20萬元是一筆鉅款。

可今天,20萬卻連買個一線城市的廁所都不夠。

房價漲速是工資的好幾倍,大部分人,靠固定工資永遠買不起自己的房子。

不僅如此,我們原本的穩定,也正在被社會的新規則摧毀著——

經濟寒冬,1/3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畢業就失業;

年薪20萬,但付不起2線城市的一套房的首付;

35歲以後被勸離職,已經是不少大公司公開的秘密;

湖北劉先生的爸爸急性心梗,住院61天花費104萬,全家積蓄瞬間清空,還身負貸款。

不靠工資,沒有996,年輕人如何做到30歲實現財務自由?

一夜暴富不容易,一夜爆窮非常簡單。

你以為的穩定,不過是在穩定的窮著。

02

貧窮或者富有

差別只在思維的不同

201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學者致力於研究貧窮背後的原因。

他們發現,窮人和富人的差異,並不只在於是否努力,關鍵是“思維”的差異。

手機、遊戲機、電視……這些東西是窮人買得多還是富人買得多?

大部分人會覺得是肯定富人。

因為窮人省錢,富人“不差錢”,買買買是天經地義。

但結果恰恰完全相反——窮人更愛消費,富人更願意把錢用來學習投資 。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

因為學習投資往往需要更長的回報時間。

過程也是枯燥的,窮人難以忍受孤獨,承受的壓力也更大,所以他們需要花錢購買減壓工具。

不僅存不下錢,賺錢能力也得不到進一步提升,惡性循環。

陷入這種循環,長此以往生活質量越來越低,無法為下一代提供優質的教育質量,下一代在這種思維模式下成長,很可能也“重蹈覆轍”。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不及時改變自己的“思維”,貧窮很有可能會“遺傳”。

那麼,沒有萬貫家財,沒有祖產豪宅,普通人靠自己還有機會“逆襲”嗎?

當然有!其實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學習投資。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這是最具性價比的“逆襲法門”。

03

無論現在還是未來,

理財是人人必須懂的技能之一

很多人對學習投資其實有著深深的誤解。“投資”不就是“理財”?我沒財可理怎麼辦?

其實哪怕每個月只有幾百、幾千,都可以用來理財投資,不過是少買一件衣服、少下一頓館子的事。

另一個誤解在於,要麼認為把錢存在銀行就是“理財”,要麼把“理財”和“投機”、“暴富”劃上了等號。

理財,是一項技能,是一種思維模式,是一種能力,是循序漸進聚沙成塔,最終實現遠超過你想象的財富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