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氣稀薄還是本就如此?為何傳武在現代搏擊面前不堪一擊

自從三流搏擊手徐狂人打假傳武大師兩年半以來,一路所向披靡,可以說是以一人之力,讓整個傳武界蒙羞。無論是哪派太極拳大師,無論是正宗弟子、入室弟子還是嫡傳弟子,在他面前都無可奈何。人們不禁疑問,傳武在現代搏擊面前不堪一擊的原因,是原本如此還是靈氣稀薄所致?

靈氣稀薄還是本就如此?為何傳武在現代搏擊面前不堪一擊

太極拳弟子

認為原本如此的觀點是主流。他們始終認為,即使是百年之前最出色的太極拳宗師楊露禪復生,也只能在徐狂人面前談養生。他們認為,時代是發展的,只有傳武是老祖宗的好,這才是咄咄怪事!

靈氣稀薄還是本就如此?為何傳武在現代搏擊面前不堪一擊

楊露禪

他們還拿出證據,比如70年前“吳陳比武”之戰中的吳公儀,此人是吳氏太極拳創始人吳鑑泉的親子,功夫不可謂不深厚,結果呢?

靈氣稀薄還是本就如此?為何傳武在現代搏擊面前不堪一擊

吳陳比武

兩位大師打得確實比較難看,相當於街斗的水平,離現代搏擊高手的對陣差了十萬八千里。

再比如90年前武林千古一會“杭州國術遊藝大會”。大會中最優等10人之中,第二名朱國祿除了是形意拳高手外,還是響噹噹的拳擊高手。所以他靠著拳擊打法,一路橫掃各路高手。他哥哥朱國福也是拳擊高手,進入了1928年首屆國術國考最優等15人之列。

從實戰性來看,國術不如拳擊,在民國時期已成共識。儘管那時候的拳擊還比較原始,無法與現代相比較。

當然,也有持靈氣稀薄態度的。他們認為,古代確實有像張三丰一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世的頂級高手,他們能夠“一言而為天下法”,這樣的人都是不世出的天才,再加上當時濃郁的靈氣,為他們的修煉提供了條件,於是他們引領時代,創造出千古絕傳的精妙拳術。

靈氣稀薄還是本就如此?為何傳武在現代搏擊面前不堪一擊

張三丰

他們認為,現代人僅僅只是學到了傳武的“形”,沒有學到其中的“神”和“意”,所以在對陣現代搏擊的時候不堪一擊。

上述兩種觀點各有各的道理,無論是靈氣稀薄還是本就如此,傳武已經成為了中國對外輸出的文化名片,也是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如何讓傳武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是尚武者或者觀武之人都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