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杜甫人生旅程的終點

唐朝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初夏,耒河正漲著洪水, 河面濁浪滔天,一片渺茫不見邊際。此時有一條小烏篷船被洪水困在方田驛的岸邊進退兩難,船上受困的就是偉大的詩聖杜甫。方田驛是通嶺南大路的一個小驛站,距離耒陽縣城大概有40裡旱路,離下游的新市也有10多里。附近岸邊沒有村落,連個乞討的地方也沒有;船上食物已盡,杜甫和他的家人只好捱餓,不僅沒有吃的,連乾淨的水也喝不上,又飢又渴真是叫苦不迭啊。

  杜甫怎麼會跑到耒陽來呢?這得從頭說起。這位大詩人一生飽經戰亂之苦, 遠離家鄉而顛沛流離, 己經進入晚年了。他於大曆元年(公元766年)離開住了六年之久的成都浣花溪草堂,乘船到了夔門,在夔門住了兩年,於大曆三年(公元768年) 乘船經長江進入湖北,是年冬季又穿過洞庭湖來到湖南嶽州(即岳陽)。這時候,正如他在<>詩中所寫的“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他是年老多病與親朋失去聯繫,除了那條船已經身無分文,完全是靠乞討過日子了。他本來是打算到潭州(即長沙)找親友資助,可到了那裡以後,正碰上湖南兵馬史臧蚧叛亂使長沙城陷於戰火之中。他當時和老百姓一起逃到城外,無處安身才又回到船上,長沙沒有投奔之處,只好溯湘江而上來到衡州。此時,接到在郴州當官的舅父崔偉的信,要他們到郴州去住,他的船就由湘江進入耒水並沿河而上,準備前往郴州,不料時運不濟,到達方田驛時又為大水所阻進退兩難,只好在船上餓肚子了。

耒陽——杜甫人生旅程的終點

  飢餓日子實在難捱呀,一家四口(他有兩個兒子)連同船伕一天要吃多少?無奈之下,杜甫只有上岸找驛站,託他們帶書信給耒陽縣令,陳述困難請求接濟。縣令(姓聶名字已不可知),接到杜甫的信以後吃驚不小:赫赫有名的大詩人居然來到了耒陽,而且被大水困在方田驛,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呀!他馬上派人帶著書信走旱路趕到方田驛,不但送去了糧食,還送去十斤牛肉和兩壇白酒。這樣,杜甫的困境就得以解除,他對聶縣令的及時救助非常感激,當即寫了一首五言古體詩以面呈聶令。詩的題目很長(把小序放在一起),說:”聶耒陽以僕阻水,書致酒肉,療譏荒江,詩得代懷,興盡本韻.至縣,呈聶令.陸路去方田驛四十里,舟行一日,時屬江漲,泊於方田。”云云,內容就不贅述了。

  水退以後,杜甫的烏篷船走了一日才到了縣城。他當即上岸到縣衙呈詩以表謝意。聶縣令見到了大詩人登時十分高興,處在偏僻的湘南小縣,能見到名噪一時的大詩人,不能不說是他一生的幸事啊! 便在縣衙設宴款待.美酒佳餚讓杜甫大飽一餐, 而且還要挽留他在耒陽多住幾日。有吃有喝本來是件好事情,可是,杜甫是個貧窮且多病的花甲老人,平時只能吃些粗茶淡飯,而且因為患病早就把酒都戒了;.這次在方田驛突然吃了許多白酒和牛肉,己經弄得腸胃負荷加重啦,如今又飽吃一頓更豐盛的宴席,哪能消受得了? 病情突然加劇,回到船上一躺下就再也不能起來了,郴州沒有去成,當晚就在船上離開了人世,結束了他人生的旅程。這事情在新舊《唐書》上都有記載,《舊唐書》說是“啖牛肉白酒,一夕卒於耒陽”,《新唐書》說是耒陽“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 因而人們說他是吃牛肉太多而脹死的。後來,聶縣令把他埋葬在距縣城二里處並且修建了墳塋,這就是一直保留至今的杜甫墓。

  關於杜甫的死還有一種說法。說他離開縣衙回到船上後,感到自己身體不行,便決定不去郴州,加上聽到消息,知道叛臣臧蚧已經被殺,潭州也恢復平靜, 毅然掉轉船頭,離開耒陽縣城,順河而下直奔長沙,以伺機北歸, 爭取把老骨頭送回家鄉。離開時特地在碼頭上留下他的衣服帽子和靴子,以此向聶令告謝。第二天,聶令派人到河邊請杜甫飲酒吃飯.可是烏篷船己經開走,只有留在碼頭上的衣服和帽子, 差人只好拿了他的衣帽去向縣令交差.聶令無奈只有惋惜跟大詩人相聚太少.後來為紀念這位偉大詩人,他把這些衣服帽子埋在地裡,修了一座墳塋。至於那雙靴子,傳說當時被水衝到河裡,竟成了兩個小洲,後人稱之為靴洲.

  杜甫確實死在那條小烏篷船上.享年六十有六。具體死在什麼地方後人說法不一, 有人說死在耒陽,有人說死在長沙到岳陽的船上;連“杜甫墓”也有好幾處,除了耒陽還有平江、偃師等地。不管怎麼說,詩人的耒陽之行是千真萬確的,而且是他人生行旅程的終點。不僅有“墓” 為證,且《唐書》上的記載更具權威性,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杜甫墓後來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瞻仰緬懷的地方.唐代最有名的文學家韓愈最先前來垂吊,還留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篇,他有一首詩讚頌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如今已是著名旅遊景點了。詩人雖然在耒陽時間短暫,卻留下了十分寶貴的遺蹟,使古城的文化積澱更加厚重,對我市旅遊事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很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