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一壳期间突遇降温,蟹苗不保!做好保肝工作是关键

俗话说:“河蟹养殖一二壳保成活,三壳四壳长规格”,河蟹一壳的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脱壳受到限制直接影响全部河蟹的成活率。春季河蟹苗体质较差,水体环境相对不稳定,日气温差也较大,这时不及时的拿出防御措施会对河蟹的生长带来不小的挑战。雨水刚过,迎来惊蛰,但是目前温度还是比较低,并且非常不稳定。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讲一下,天气大降温以后,甚至下雪结冰之后,会对我们日常的蟹塘的管理造成哪些影响?养殖户应该进行哪些管理工作?

河蟹一壳期间突遇降温,蟹苗不保!做好保肝工作是关键

当天气突然降温,并且温差较大时,会影响池塘中的水草、水温以及池塘的保肥能力!

1、温度通过影响水草体内蛋白质和酶的活性来控制水草的生长,并且由于水草体内蛋白质和酶的差异,不同的水草有着不同的生长适宜温度。大部分水草在25--28之间的水温中能够健康生长。当低于20度后,水草会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水温也会对水草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一般水草在24-26度之间能够快速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当水温较低时,水草进行光合作用非常缓慢,甚至不进行光合作用。

河蟹一壳期间突遇降温,蟹苗不保!做好保肝工作是关键

2、温差较大的天气,容易引起河蟹应激,严重的会造成脱壳不遂,甚至蟹苗死亡的现象!

冬春转换季节很容易出现温差较大的天气,包括降雨天气,在河蟹处于脱壳期受到降温、降雨天气的影响,来不及抵御大自然带来的应激,容易出现死亡,降雨时养殖户减少饲料的投喂或者不投喂,严重影响河蟹苗的生长造成营养不良,体质差,脱壳时脱到一半极其难受,形成脱壳不遂,导致河蟹苗死掉。

3、水体肥度好可起到冬天保温、夏天凉爽的作用,但温度突然降低,会使池塘的保肥能力变差。原来肥好的水,在温度突然降低后就维持不了多久了!

河蟹一壳期间突遇降温,蟹苗不保!做好保肝工作是关键

遭遇突然降温时,养殖户应该进行那些管理呢?

1、每年往往在春季,昼夜温差较大,或者容易出现天气不稳定的情况。当天气阴晴不定,每天气温相差的也比较大,降水量很少,水位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个时候池塘应该保持水深在1米5左右,如果水位过低的话要及时加水,这样可以使池塘底部的水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2、水草水质要管理好,种好呵护好,水草不宜过多,小心青苔的爆发防止水中细菌滋生,定期使用有机酸进行解毒,并且定期进行肥水,保证水体的稳定,让河蟹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其脱壳成活率。

河蟹一壳期间突遇降温,蟹苗不保!做好保肝工作是关键

3、加强河蟹苗体质的管理。在一壳阶段,蟹苗摄食较少,体质较差,但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很高,充足营养物质能够保障蟹苗脱壳的成活率、翻倍率,建议投喂40-42蛋白的优质饲料,有效保障蟹苗的成活率。

还有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加强蟹苗肝脏的护理,肝脏是河蟹最大的消化吸收器官,承载着全身机能的运转,肝脏出现问题危及河蟹每个部位,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定期使用胆汁酸进行肝脏的护理,增强肝胰腺的健康,提高抗病力,提高成活率。

因此,当河蟹池塘突然出现大幅度的降温时,养殖户应该对蟹塘的水草以及水位等进行管理,并且保证河蟹的饲料投喂及良好的生长环境。并且在天气变化较大时,进行定期的肥水解毒,在遇到天气变化降温时及时做好抗应激工作,加强河蟹的体质,增加营养保证河蟹能够顺利脱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