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武聖,為何民間拜關公多於岳飛?

眾所周知,文廟奉祀孔子神位,武廟奉祀關羽神位。孔子首倡私人講學,門下弟子三千,其教育主張和貢獻澤被後世,是當之無愧的大成至聖先師,理應受到後世文人學者的頂禮膜拜;而武廟到底以誰為尊,在我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是有著不同的狀況的。

同為武聖,為何民間拜關公多於岳飛?


關羽作為武聖,自然是當之無愧的,但有一個人,論功績,論在民間的影響程度,是絲毫不亞於他的。沒錯,他就是岳飛。

岳飛是南宋的抗金名將,他力主北伐,“踏破賀蘭山,以雪靖康恥,迎回二聖(宋徽宗和宋欽宗)”,立下了赫赫戰功。世人皆言他被秦檜迫害,其實,如果沒有最高統治者宋高宗的默許,岳飛怎會含冤身死風波亭。

那宋高宗為什麼想置岳飛於死地呢?這其實和岳飛的情商有關,他千不該萬不該打著“迎回二聖”的旗號,他這樣做,讓已經身為皇帝的宋高宗做何感想呢?一國總不能有三主吧!

但是,這一切並不能掩蓋岳飛作為民族英雄的偉大功績。作為一個將軍,他是成功的,只不過是敗給了那些可惡的政客們。公元1162年,宋孝宗上臺,立刻就給岳飛平反,此後,全國各地廣建嶽武廟,岳飛受到萬人敬仰,與關羽併成為二武聖。

同為武聖,為何民間拜關公多於岳飛?


但這一切到了清朝就變了,清朝統治者入關之前人手一本《三國演義》,他們把關公當成戰爭守護神來崇拜,從順治帝起,先後有8個皇帝共13次封諡關羽,而岳飛在雍正四年被正式下令移出武廟。岳飛被滿清貶抑,關羽被滿清造神為唯一武聖。

清朝統治者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原因很簡單——岳飛是抗金英雄。金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而女真族就是後來滿族的祖先,1635年才改的族號。滿族自然不會奉祀自己的敵人,而關羽作為忠義的化身自然受到滿清的推崇。

直到近代民主革命興起之時,岳飛才又被革命者們想起,被拿來作為反清的旗幟,岳飛在民間的地位和影響力才又重新塑造起來。

同為武聖,為何民間拜關公多於岳飛?


現如今,我們只能說,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包括漢族、滿族、回族等等)共同創造的歷史,他們在中國的歷史上都有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時代的洪流中,一切都成了過眼煙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