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書籍,讓你覺得“看完就像過了一生”,對自己有特別的感觸?

寫字那些事兒


老實說,我還真的想不起來有這樣的一本書名。

源於我看書,會在作者描述當中尋找不一樣的、能讓我豁然開朗中迸發的那一瞬間領悟的觀點,才是思想碰撞出來的最好詮釋。

我喜歡看不同類型的書籍,這樣不會將自己思想狹隘的禁錮在某一個點或某一個領域中。

所以針對我而言,在每本看過的書籍中,總會有某一句或某一段能戳中你心中最深處,讓你引起共鳴感的呼喚。

而所有書籍中給與你引來共鳴的匯聚,就成為一個新的自我,這不就是反向證明我“看完就像過了一生”的論據所在嗎?!


海中璞玉


推薦5本,一定要看!這幾本書讀完清一色的會讓我沉寂很久很久。會根據閱讀做即時更新。

一、《許三觀賣血記》餘華

1.閱讀時間:3~6小時2.書籍關鍵詞:經典小說、人性、文革、市井小民、平實、深刻、悲喜劇3.故事梗概:餘華於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它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慾望。

這本書我最早是在初中的時候讀的,當時懵懵懂懂的,一本幾天時間看完,沒品出個所以然。

前幾天找書單時,偶然在排行榜看到,重新讀了一下。幾個小時讀完。我在窗邊站了很久,在筆記本上寫下下面這些感受的時候,眼淚已經佈滿臉頰。

1. 文革之災的陰影和影響是巨大的,貧窮和階級的分化依舊存在,許三觀的第六次賣血,是為了討好的兒子的隊長,為了兒子的前途,他買了一堆禮物,喝酒請吃飯,哈腰說好話。中國父母骨子裡對孩子前途的渴望和付出是讓人既動容又悲憫。

2. 許三觀醒來後,強烈要求將不屬於他的300毫升血還給醫院。看到這時,人物的悲劇真是讓我覺得鼻酸,人生苦難重重,有人蓋著暖被吃飽喝足在喊著生活沒有意義,也有人為了活下去擠破頭腦,向來是越‘貧賤’的人更能體會到人生的艱苦,也更有韌性,就像死不透的野草,生生不息。


二、《國境以南,太陽以西》村上春樹

1.閱讀時間:2~4小時2.書籍關鍵詞:小說、日本文學,愛情、出軌、諷刺、20世紀60年代日本社會"空心病",精神虛空、糜爛物慾與腐臭金錢味的社會3.內容梗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創作的長篇小說。該小說的男主人公初是一位在東京經營兩家酒吧、和妻女一起過著幸福生活的成功人士。但是,他的內心裡,始終有事業和家庭都填補不了的空洞,而重新遇見小學時的同伴島本,似乎讓他的內心充盈了起來。然而,島本卻不願吐露自己的過去的一切,總是行蹤不定,在該小說的最後,兩人在箱根別墅度過了一夜後,島本終於一去杳然、再無蹤跡可尋了。

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文藝風十足的書名,沒有看簡介,以為會是個浪漫的愛情故事。還特意下載了男主與初戀島本窩在沙發裡一起品味的同名光盤。

歌曲浪漫美好,故事與人物卻狼籍不堪。

一本書讀完,心裡腦裡都是壓抑,不解,甚至憤怒。物質發展與人際交往中的惟利主義帶來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在金錢權力至上的消費文化之下,不知不覺中變得唯利是圖,玩味一切又覺得空虛寂寞。

赤裸裸的中產階級,一絲不掛,滿是骯髒。內心痛苦的裝出幸福相。

我”總是在追尋“國境以南,太陽以西”的風景,最後卻發現得到之日即終止之時,尋覓的過程亦是消失的過程。


三、《刀鋒》毛姆

1.閱讀時間: 2~4周2.書籍關鍵詞:長篇小說、人生選擇、存在意義、理想與現實,物質與精神、反諷、真我3.內容梗概: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青年拉里因為好友在戰爭中猝然死亡,而開始向自己的內心展開深刻的追問:既然世間有善,為何惡亦相生?戰後,拉里在故鄉感受著美國建設一個“宏偉而繁榮的時代”的熱潮,卻難以置身其間。他執拗地要尋求心中那個讓他難以割捨的疑問。他在書籍中發掘,在靜思中梳理。為此,他幾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與熱情,甚至解除了與戀人伊莎貝爾的婚約。之後遠遁法國,再後,開始周遊世界。在印度,他從東方的《奧義書》踏上了心靈自我完善之路。

太多人介紹《人生的枷鎖》了,而《刀鋒》是我個人在人生三部曲裡最喜歡的一部。

人活一世,為什麼一定要按照別人覺得最正確最省心的路去走。大眾覺得生命的意義就是最正確的生命意義嗎。不。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存在的意義遠不如此。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塵世的滿足都是短暫的,而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生活才能獲得持久的快樂和幸福。

敏感的人總是在小說中找到自己的身影。我經常在拉里的行為上,看到一個理想的自我,灑脫的不隨群,自由的觀世者,真實,純粹,不羈。我甚至想著,如果自己是個男孩子,一定會是另一個拉里。


四、《狀元媒》葉廣岑

1.閱讀時間:1周左右2.書籍關鍵詞:長篇小說、民國初年,家族故事、人生、北京3.內容梗概: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者“我”的成長經歷為線索,以似散非散“冰糖葫蘆”似的結構串聯起“狀元媒”、“大登殿”、“三岔口”等十一個故事,用幽默詼諧的口吻講述清朝宗室金瑞祓一家從民國初年到21世紀、從興旺顯赫到頹敗離散的家族傳奇,折射出百年中國歷史的滄桑鉅變。通過塑造一個個善良、仁慈、寵辱不驚、集中華傳統美德於一身的人物,展現了人性的美好。

作者是我除老舍之外最喜歡的京味兒作家,文風相較,有一種女性特有細膩柔情。尤其在情感的描寫上。文章一共11章,都是以戲命名。刻畫了一大家子的人物性格與傳記,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位。五哥和莫姜。

前者是金家眾多子女中最活躍、最有才華的一個。因生母去世早,父親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沒有憐愛造就了他叛逆的性格,生活熱鬧,心靈孤獨。

後者,則是那個年代,甚至可以再久遠一點的女性形象,隱忍,堅毅,大度溫厚,洞明世事,對人生的任何結果都平靜接受。雖然臉上的疤痕可怕,可我依舊覺得,這樣一個女子稱的上"風骨"二字。


五、《檀香刑》莫言

1.閱讀時間:2周左右2.書籍關鍵詞:長篇小說、人性觀察,人生、魔幻現實主義3.內容梗概:小說以1900年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倉皇出逃為歷史背景,講述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一場兵荒馬亂的運動,一樁駭人聽聞的酷刑,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這本書應該是我對"人無好壞之分"這句話最初的理解。

你以為她是蕩婦,可她愛的如火如荼。

你以為他是狗官,可他剛正不阿光明磊落。

你以為他是殺人狂魔,可他一路走來艱辛難得

你以為他是不負責的流氓,可他偏偏是一個正義使者

最後,只剩一個單純的傻子,可是,勤勞的傻子又有什麼錯怪,只能怪動盪的世道,怪只能怪朝廷爛泥一坨。


尤加利galli


我看完了餘華的《活著》。感覺人應該知福,惜福,造福方能享受美好的人生。書裡邊的主人公福貴從一個有錢人變成窮光蛋之後,才體會到從前被忽視的人間真情。接踵而來的人間苦難一個接一個向他襲來,大概這就是之前不知惜福的果報吧。書裡最後寫了一段話:“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不僅代表福貴的一生,也是每個人的人生寫照吧。





心若無塵兮


讀書是獲得多方面知識的重要手段,但真要說讀過哪一本書“看完就像過了一生”,真還沒有發現哪一本書能達到如此境界。

所謂畢生保持求知慾,是指讀書和社會實踐體驗生活兩個方面而言。讀書會有真正廣泛的學問,在社會實踐中觀察、思索、並能和讀書取得的知識相驗證、充實才是明白人生的途徑。所以說,堅持不懈地讀書、社會實踐中觀察思考、形成一種習慣,往往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使自己思想深邃、頭腦敏銳、明白生活的意義、造就完全的人格、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使自己更賢達理智。


奇堯最棒


《人性的枷鎖》,如果是“看完就像過了一生”的話,一定是這本書。



這本書是毛姆具有自傳性質的經典作品,也被認為是首屈一指、流傳甚廣的重要代表作。和《月亮和六便士》《面紗》《刀鋒》一道,奠定毛姆“故事聖手”基礎和文學史獨特地位。


也許你看過他的《月亮與六便士》,現在還在被追求畫家夢的男主人公震撼不已,也許你看過他的《刀鋒》,一個平凡人怎樣追求一種清醒的活法也同樣讓你震驚。


但評價起來,《人性的枷鎖》才是那本“看完就像過完了一生”的偉大作品,故事以毛姆親身經歷為藍本,描述了身有殘疾的主人公菲利普從孤兒到長大的完整過程。


實際上,這也是毛姆自我經歷的部分投射,不過進行了一點兒藝術加工,主人公的身份得以轉換,但這也是敘事細膩精彩的原因。


菲利普的親情、愛情、友情,校園、藝術、理想,在重重枷鎖中,苦尋自由而難得,最終發現這都是人性的本來面目。


是否能擺脫這人性的枷鎖?什麼是長大,什麼是成熟?答案在風中飄,帶著笑和淚。


書中說,“世上本沒有真理,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哲學家。”

人不可能參透世上所有的真理,每個人都只是在自己的經歷中去領悟這世界,領悟成了,你也就活明白了。

世上本無美醜,有的只是真相。

生命沒有意義,人活著沒有目的。


最後有人問到毛姆,“你為什麼不再寫一部《人性的枷鎖》這樣的小說呢?”毛姆回答“因為我的生命只有一次。蒐集這個故事的材料花了我三十年。”


寫字的阿七


一個寧靜的午後,一個靜謐的夜晚,一支菸,一杯熱氣騰騰的清茶,或者一杯慢慢細品的紅酒,再伴有一些舒緩的輕音樂。

這些情節一般都會渲染出一種可以沉浸在書裡的氛圍。

就這樣,開啟了一個人的沉浸閱讀模式。

跟著一本書,開啟一段不同的人生旅程,體味不一樣的人生境遇。

然而,哪些書,可以在看完之後就像是跟著它一起經歷了一場從開始到結尾的一生呢,看著書中的情節,把自己帶入式的也跟著主人一起這麼過了一生。

最悲涼的一生,我還是推薦餘華的小說《活著》:

小說很短,一個下午三四個小時就能看完,可是你卻在看完以後覺得這幾個小時真的就像陪著福貴經歷了一場人生的苦難。

為什麼所有的苦難都會加在一個人的身上?

即使揹負了無數的傷痛,送走了身邊一個又一個的親人,最後還要獨自默默的活下去,留著他一個人在世上經受所有的痛苦與哀傷。

看完以後,只有嘆息,望著遠方,定定神,生活可以如此淒涼,人世間的一切痛苦都被作者加在了福貴的身上。

除了哀嘆,你真的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語言去描述你自己的心情。

如果說《活著》是一部苦難大全,那麼想看愛情的,有著美好幻想的我推薦亦舒師太的《玫瑰的故事》這部小說:

黃玫瑰或許是所有男人女人最期待的女子了,集所有的美貌與智慧與一身,師太把她寫得太過於漂亮,讓我看了真的不敢去看拍的電影,張曼玉是出演了玫瑰的角色,但是我仍然覺得不夠書中的玫瑰漂亮和有味道。

如果要說有一個人是我心目當中最符合玫瑰氣質的人,我覺得要數章小蕙了。只有她,也只有她,是我在看書的時候想到的唯一女主了。

玫瑰的一生是精彩且任性的一生,是符合人們對於公主生活的想象,有著小小的嬌情與好運。女人們都會想象自己是所有人的焦點與愛的中心,看了此書便會在心裡有一種最美好的幻想。跟著玫瑰一起經歷了一種不一般的一生。

最讓人有真實感的一部小說是阿耐的《大江東去》,這是一部跨時代的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是《大江大河》,這部小說讓人看得蕩氣迴腸,回味無窮。

裡面有幾種典型的不同人物形象,分別代表著不同的社會角色與人物性格。他們在自己的人生軌道上艱難的前行,每個人都有多舛的命運 ,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在這裡面有我們每一個人的影子,我們在看別人的故事時,卻品的是自己的生活。

在裡面我們看到了每一個人奮鬥史,從最開始的懵懂,到最後的成長,與時代並行,從性格到心理的變化,跟著書裡的時代變遷一起看著每一個人的變化。

我們也同樣經歷了不一樣的人生。

我們為什麼要看書,真是因為我們自己的人生不可能去體會太多的經歷,只有在別人的經歷裡去學習、總結,並趨利避害,跟著書中的人物一起成長,看更多的世事,走更遠的遠方,體味人生百態,豐富人的思維與想象。


聚光燈娃娃


亂世佳人--愛情與友情一樣偉大

2012-01-25

著名的愛情故事,但我覺得真正相愛的是梅蘭和希禮,郝思嘉早就不愛希禮了,只是她自己不知道,直到梅蘭走了,她才明白,梅蘭是真的愛希禮的,不會因為他的懦弱和天真而拋棄他,但郝思嘉不是,她因為看到了希禮的弱點而早就不再愛他了,只是固執的堅持自己最初的選擇罷了。

她也不愛瑞德,瑞德也不愛她,就像瑞德說的,他們太像了,所以,郝思嘉是為了他的錢,他為了征服她,因為他征服了世界,就要征服這個他一直都征服不了的女人。

郝思嘉和瑞德糾纏於別人的愛情故事之外,很可笑,也很可憐。

郝思嘉誰也不愛,她只愛她自己和她的土地,她結婚,開工廠,甚至最後說愛瑞德,其實,都是為了保住自己所擁有的,一個經歷了戰亂,飢餓和死亡的女人,是沒有安全感的,只有博大寬容的愛能夠讓她安心,但瑞德給不了她,因為他只想征服她,不想保護和愛她,這就是在關鍵時刻他們總是互相傷害的根源。

但讓我感動的,是郝思嘉跟梅蘭的友誼,她們由於命運的安排,反而成了生死之交。在任何時刻梅蘭都站在郝思嘉的立場上維護她。而在梅蘭生死關頭也是郝思嘉保護了她。

瑞德說郝思嘉沒有道德理念,其實,他錯了,郝思嘉雖然覺得自己愛希禮,但從來沒想過要通過傷害梅蘭來得到他。郝思嘉是有道德底線的。

郝思嘉和媚蘭都是男人心中理想的女性,一個美麗熱情,一個善良溫柔,而兩個人都同樣的堅強和勇敢,她們這樣的女人值得男人付出一生的愛。





屠爾佳哈知玉齋


如果真的有這樣一本能讓人看完就像過了一生的書,我想《聖經》當之無愧,人類發展的不同文明時期,不同國家,種族,不同的社會階層,可以共讀共享共敬,它一定戳中著這世間人們的內心,講述著千百年來人們來來往往的看似形形色色確又相似雷同的生命之旅。


惜筠令


談到“看完就像過了一生”,對自己有特別的感觸的書籍,由於每個人的年齡結構、人生閱歷以及所涉獵書籍的不同,閱讀後的感觸肯定也不一樣。

就我年齡段和生活經歷來說,無論是路遙名著《平凡的世界》,還是餘華力作《活著》,都曾經深深地觸動過我的神經。然而,兩部作品描述的絕大部場景,畢竟已離我們遠去。要說既能讀出昨天,又能體現今天,還能啟示明天的經典長篇,當是阿耐的《都挺好》!

《都挺好》回放了蘇大強一家昨天兒多母苦、生活寒磣、讀書不易以及孩子之間、父母之間、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生活畫面;展現了今天蘇家父子(女)、兒媳的生活壓力、職場打拼、情感糾葛、社會現象等各種矛盾;對明天年輕人在情感、工作、生活等方面應如何把控、老年人漸漸變成“老小孩”後,如何和子女相處、與社會融合和生活直至最終歸宿 ,都留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

《都挺好》之所以如此觸動人心,正是作品十分接地氣的展現了現代家庭的普遍矛盾和不少社會現象,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置身於其中的某一角色,甚至不禁會發出深深喟嘆:自己一生某些節點,是又何嘗不是這樣走過來的!

《都挺好》,真挺好!





有華隨筆


對我人生記憶產生重大影響的是《冬天裡的春天》這本書。它書寫的是一個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葉“文革”時期受到不公正對待,被“遣送”至邊疆一個小山村“磨鍊“的過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經歷曲折苦難,但他並沒有因此消極沉淪,而是不斷從內心裡鼓勵自己,鼓起對生活的勇氣和力量,最終被糾正平反,回原單位工作,並考取了國家重點大學的感人歷程。

至今,四十餘年我依然記憶猶新,不曾忘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