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的“軟骨病”


武松武二郎, 一條響噹噹的漢子, 一個聞名天下的打虎英雄,經常把一句“平生只是打天下硬漢” 掛在嘴上。是的, 我們承認, 武松的拳頭是最硬的。但也有人說,武松的骨頭是最軟的。對於這樣的說法,肯定會有人表示不服:一個大英雄,好漢子,骨頭怎麼會軟呢?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別急,說武松的骨頭軟,並不是沒有道理。我們翻開《水滸傳》原著,能從不止一個情節裡看到武松骨頭的“軟”。


武松的“軟骨病”




一、景陽岡打虎後



景陽岡打虎後,武松受到陽穀縣縣令的大力賞識。在縣衙大廳上, 縣令有心抬舉他:“ 雖你原是清河縣人氏,與我這陽穀縣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參你在本縣做個都頭,如何?”


且看武松的反應:

武松跪謝道:“若蒙恩相抬舉,小人終身受賜。”沒有任何推辭, 甚至沒有任何考慮, 聽完這話,武松就直接跪了,而且表示要“終身受賜”!他從橫海郡歸來,不是要回家探望哥哥的嗎?怎麼這麼痛快地留在這兒當起都頭來了? 而且後邊寫他: 自此上官見愛,鄉里聞名。看來,若不是後來遇見哥哥,他這都頭恐怕要一直當下去了。


讀到這裡,想必大多數人都有些吃驚——鐵骨錚錚的武二郎, 怎會如此看重一個小小縣令的賞識? 其實, 從這個細節裡, 我們可以看到, 雖然身在江湖,但武松的內心,還是對官府、對體制有著無限的嚮往。


這與其出身有關,亦與其成長環境有關。武松自小父母雙亡,跟隨“三寸丁谷樹皮”的哥哥武大長大,免不了受人冷眼、遭人欺辱。他的內心是自卑的。儘管長大後,他有了一身功夫,被人稱作好漢,但童年時種在心裡的那份自卑,依然讓他在權利、富貴面前畏畏縮縮,自慚形穢。他是個老實人。在面對這些手握著權利、富貴的人物時,他的狀態是——儘可能地去討好。




比如有一天, 縣令讓他去趟東京, 幫自己送禮, 武松忙不迭地就答應了。而且表態:“ 小人得蒙恩相抬舉, 安敢推故。既蒙差遣, 只得便去。小人也自來不曾到東京,就那裡觀看光景一遭。”

討好阿諛之相,溢於言表。這哪裡還是我們印象裡那個勇武剛猛的打虎英雄?


武松的“軟骨病”


也許在武松的內心裡,他是厭惡原來那個身份卑微的自己的。這是一種自小養成的自我否定。無法坦然面對自己的家庭、 出身, 也就無法建立自信。所以我們才說, 從小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才是修煉自信的開端。



二、施恩父親拉攏武松時



後來,武松為替哥哥武大報仇殺了人,被髮配孟州。金眼彪施恩久聞武松大名,千方百計地跟他套近乎。在施家,施恩的父親老管營親自出馬,來拉攏武松。他對武松說:“ 義士如此英雄, 誰不欽敬…… 義士不棄愚男, 滿飲此杯, 受愚男四拜, 拜為兄長,以表恭敬之心。”


再看武松的反應:“ 小人有何才學, 如何敢受小管營之禮。枉自折了武松的草料!” 然後感恩戴德地接受了邀請。


武松的“軟骨病”


素不相識, 初次見面, 施家老爺子一句奉承話,就讓武松放下警惕,放下原則,成為施恩的打手。 這不是謙卑, 也不是單純, 而是實實在在的“ 軟骨頭”。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對權貴低聲下氣、低頭哈腰了。




讀到這裡,我們發現,武松這個鐵骨錚錚的大英雄,真的很可疑。為什麼會這樣?還是同樣的原因——武松的骨子裡,透著不自信。尤其是面對體制內的權貴時,他自覺比人矮一頭,卑微到了塵埃,武松並不笨,只是他骨子裡的那份自卑,讓他盲目地相信了一切, 丟掉了該有的理智和警惕。這種心理狀態還會導致另外一個結果,就是讓人變得極度虛榮。所以, 我們看到, 在很多時候, 武松做事情就像是在表演。


再進一步說,就是眼界太窄,生命格局不夠大。一個人, 一旦敞開胸懷, 打開格局, 就會發現, 世界很遼闊,人生很精彩,天生我才必有用。因此我們又說,開闊的眼界,是修煉自信的必要條件。




三、孟州守禦兵馬都監張蒙方邀請時



武松醉打蔣門神,幫施恩奪回了快活林,在孟州名聲大振。一天,孟州守禦兵馬都監張蒙方派人把武松請了去。那張都監對武松說:“我聞知你是個大丈夫,男子漢,英雄無敵,敢與人同死同生。我帳前現缺恁地一個人,不知你肯與我做親隨梯己人麼?”


且看武松的反應,聽完直接又給跪了,並稱謝道:“ 小人是個牢城營內囚徒; 若蒙恩相抬舉, 小人當以執鞭隨鐙, 服侍恩相。” 從此, 武松就搬到張都監府上,成了他的跟班兒。


張都監對武松很好,書上說他:不住地喚武松進後堂與酒與食,放他穿房入戶,把做親人一般看待;又叫裁縫與武松徹裡徹外做秋衣。


武松的“軟骨病”


還說: 武松自從在張都監宅裡, 相公見愛, 但是人有些公事來央浼他的, 武松對都監相公說了, 無有不依。外人俱送些金銀、財帛……




此時武松的心裡,甭提多美了!也許,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話說八月中秋節這天晚上,張都監一家在後院賞月,還讓武松一起坐下喝酒。張都監提議,要把家裡的養娘玉蘭介紹給武松做媳婦。武松的反應很有意思:“ 量小人何者之人, 怎敢望恩相宅眷為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


“枉自折武松的草料!”這話似曾相識。對,前邊老管營要兒子施恩與武松結拜,武松說的也是這句話。受寵若驚之情態,躍然紙上。而張都監也看透了武松的不自信,所以才能順風順水地實施他的陷害計劃。對武松來說,正是這種低到塵埃裡的姿態,讓他對張都監府裡所有的人失去了防備,導致了後來悲劇的發生。



四、醉打蔣門神情節中



很多人說,武松沒腦子,就是個愣頭青。但事實上,武松並不笨,只是他骨子裡的那份自卑,讓他盲目地相信了一切, 丟掉了該有的理智和警惕。這種心理狀態還會導致另外一個結果,就是讓人變得極度虛榮。所以, 我們看到, 在很多時候, 武松做事情就像是在表演。


比如, 在醉打蔣門神之前, 他對施恩提要求:我說與你, 你要打蔣門神時, 出得城去, 但遇著

一個酒店便請我吃三碗酒,若無三碗時便不過望子去,這個喚做‘無三不過望。’”


是不是很有表演的意味?


施恩怕他醉了, 他卻又說:“ 你怕我醉了沒本事? 我卻是沒酒沒本事! 帶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 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這氣力不知從何而來!若不是酒醉後了膽大,景陽岡上如何打得這隻大蟲? 那時節, 我須爛醉了好下手, 又有力, 又有勢!”


一分酒, 一分力氣。 雖說這話於他武松倒不假,但這麼說出來,就讓人覺得他太張揚,太愛顯擺本事了。


武松的“軟骨病”


還有,在醉打蔣門神的時候,他進得店來,又是嘗酒,又是詢問店主人姓氏,又讓蔣門神小妾陪酒……一系列“行兇”的“前奏”,都充滿了炫耀本事的味道。


而這,又是他內心極度自卑的表現。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以顯露本事的機會, 他當然要抓住機會,極盡表演之能事,為自己把戲份做足,以賺取別人的讚歎,滿足自己的虛榮。


武松的經歷, 正是由自卑轉向自負的典型案例。其一波三折的人生遭遇,正是源於這種複雜的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